優興咨詢(Universum)首次公布其2019全球人才調研中國區的數據。今年該項調研共計收到來自中國110余所重點高校超過五萬名學生的回答。今年,華為問鼎中國商科及工科學生心中的最具吸引力雇主第一。
除了榮登商科及工科第一外,華為在其他專業大類學生心中也備受歡迎,同時獲得理科類雇主吸引力排名第一和人文類第二的位置。此外,阿里巴巴在商科工科和理科專業學生心目中的排名也能穩居前三的位置,對法律和人文類學生也有著很強的吸引力。本土互聯網巨頭騰訊、百度在各個專業大類的排名也都名列前茅。除此之外,優秀的本土互聯網企業如小米的排名也在持續上升,并且取得工科第二的好成績。
今年學生對畢業后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期望月薪為8690元,比去年上升7.8%。雖然女性學生對未來職業有更高的“道德標準”及“支持性別平等”的期望,她們對第一份工作的收入預期(8667元)顯著低于男性學生(9344元)。對于大學生畢業后的理想工作地點的首選還是自己的生源地城市。然而從總數上看,主要還是集中在北上廣深。一個有趣的發現是一線城市之間以及一線和新一線城市之間的競爭與往年比較都更加激烈。
“獲得工作和生活的平衡”(39%)依舊是中國學生對未來職業的首要考量。此外在職業目標的確立時,“追求工作的安全和穩定”(37%)、“獲得充分的獨立和自主性”(36%)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人際文化角度中國學生偏重“尊重員工”,雇主聲譽和形象層面看重“企業社會責任”、工作特性方面能夠獲得“專業的培訓和發展”也是他們在選擇未來雇主時最看重的因素,其次涵蓋了“有創造力、活力的工作環境”、“明確的職業提升路徑”等個人訴求。
中國學生獲取有效信息和檢索的首選平臺是知乎(39%),百度資源搜索平臺(38%),新浪微博(37.6%),微信(35%)緊追其后。除了傳統的以社交媒介定義的網絡平臺,例如騰訊微博(25.9%),人人網(25%),QQ空間(17%),領英(16.5%)之外,嗶哩嗶哩(15.6%),豆瓣(15.6%),抖音(14.6%)等也出現在學生網絡獲知信息的主流使用渠道中,體現出渠道的拓寬和可利用平臺的多樣化。
當被問及畢業后的計劃時,27%的中國學生表示他們有意愿為跨國企業工作,在2017年的從25%大幅下降至18%后,2018年,又重新上升到23%,2019年數據確立在27%,繼續穩定上升。說明跨國公司的吸引力在不斷回升。與國有企業及本土企業相比,中國學生認為跨國企業的工作更與國際接軌,可以接觸到更多國際客戶以及同事。
與跨國企業相比,選擇畢業后進入國有企業的學生比例在24%。中國學生認為國企能夠提供“友好的工作環境”、“安全穩定的工作”以及“企業社會責任”。有趣的是,相對于2018年畢業后期望進入創業公司及自主創業的學生比例15%,2019年青睞初創公司和選擇創業的學生比例上升至29%,與繼續深造選擇的學生(28%)基本持平。
(美通社,2019年6月20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