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領先戰略管理咨詢公司羅蘭貝格聯合邊緣AI 芯片全球領導者地平線發布《智能座艙發展趨勢白皮書》。白皮書圍繞汽車消費者需求、智能座艙發展趨勢與智能座艙產業鏈動態進行探討和趨勢展望,同時也為智能座艙相關產品的設計研發提供了方向性指導。白皮書指出,隨著客戶需求的多元化與技術的逐步成熟,以多模交互為核心的智能座艙正成為汽車行業技術發展的新趨勢之一,未來的智能座艙產業鏈也將更為立體和豐富。其中,對視覺識別和語音處理等交互技術的高度整合需求下,基于AI芯片的獨立感知層將成為實現多模交互、推動智能座艙高速發展的關鍵驅動力。
隨著汽車座艙逐漸成為人們追求個性的“第三空間”,快速變化的智能時代也同樣將汽車座艙帶入了智能化發展的快車道。《智能座艙發展趨勢白皮書》中引用的第三方調研結果顯示,中國市場中已經有87%的消費者表現出了對座艙智能化功能的興趣,其中47%的消費者愿意為相關功能進行付費。同時,羅蘭貝格《汽車行業顛覆性數據探測》也發現中國消費者相較全球其他地區消費者,對于車載娛樂和“第三空間”的感興趣程度最高,并逐年遞增。智能座艙正成為未來中國消費者購車和用車體驗的關鍵決策要素。
座艙的智能化脫胎于2018年推出的電子座艙域概念,通過將中央顯示屏、GPS導航、影音娛樂及車輛和駕駛信息進行充分整合,座艙開始具備了一定的自動化功能,這是座艙向智能化發展的第一階段。以此為起點,智能化座艙還將逐漸走向智能助理、人機共駕、第三生活空間三個階段,部分移動端需求也將向車載應用轉移,最終實現生活與駕駛的全打通、線上與線下實時互動。
在向這一目標發展的過程中,基于羅蘭貝格對汽車行業深刻的洞察及對汽車前沿趨勢領域的持續關注,以及地平線對于技術趨勢的判斷,白皮書總結了智能座艙市場發展的四大趨勢,其中,座艙智能化已成為整車智能化中的發展重點,車輛視覺感知“由外向內”發展、保障決策準確性的車內視覺感知需求日趨強烈,多模交互的方式將逐步代替傳統的觸摸屏模式,對車內感知能力的整合要求將催生出獨立的“感知層”。(美通社,2019年11月25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