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萊韜悅最新開展的“數字化賦能途徑”調查顯示,工作場所自動化浪潮方興未艾,在亞太地區,制定了綜合數字轉型戰略,并借助數字化能力構建尋找到新價值來源的企業占13%,而在中國,這一數字僅有8%。同時,大多數企業表示,自身需要在組織轉型、領導力進化和績效管理升級等方面取得突破,以應對工作場所自動化帶來的挑戰;而且隨著企業更多地利用非雇員人才,這種需求變得尤其迫切。
調研發現,在過去三年中,企業通過自動化交付的工作占比已在過去三年間翻了一番,從8%增加到20%;預計未來三年間,亞太地區的這一比例還會繼續擴大到34%。此外,絕大部分參與調研的企業(92%)都希望在三年內能夠實施人工智能(AI)和機器人等工作場所自動化技術。
為了占領競爭先機并實現數字化的遠大宏圖,企業可以運用不同的方法來建設數字化能力。這包括雇用第三方(52%)、與成熟企業聯盟(45%)、企業自主建設(34%)、收購(18%)、與數字化領域初創企業合作(15%)或者設立企業風險投資部門或孵化器(15%)等。其中,參與調研的企業認為能夠從后兩類舉措從中獲得諸多益處,包括引入創新思維和觀點(90%)、利用企業自身無法快速建立的技術(84%)、敏捷推進創新舉措(81%),以及與頂尖人才合作(65%)等。
隨著工作場所自動化和數字化進程的推進,企業的工作活動與人才隊伍都在發生著從量到質的轉變。調查結果顯示,當前階段企業內部最顯著的三個轉變是:合作促進與信息共享(69%)、工作彈性提升/不再受限于固定的時間和地點(60%)、為特殊人才支付技能薪酬(52%)。
未來三年,企業將進一步關注增加非雇員人才的比例,以減少對全職員工的依賴。這些人才包括合同工、自由職業者和臨時工等。未來三年間,亞太地區非雇員人才在總勞動力中所占比例預計將從目前的25%提升至57%。對非雇員人才依賴性的增加會促進企業重新設計崗位,以更加戰略性地側重于勞動力規劃。企業在重新設計崗位時,在確保人力與自動化實現最佳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