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與沒有得新冠(COVID-19)的阿爾茨海默病人相比,因新冠住院的患者在短期內具有更高的已知會隨著神經系統損傷而上升的血液蛋白水平。
報告在2022年1月13日在線發表于臨床神經學領域頂級期刊《阿爾茨海默病與癡呆癥》(Alzheimer's & Dementia: 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相關研究是在新冠大流行初期(2020年3月至5月)的兩個月內進行的。要確定患者未來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是否增加,或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恢復,必須等待長期研究的結果。
研究顯示,有神經癥狀的新冠患者的七種腦損傷標志物(神經變性)的水平高于沒有癥狀的患者,在醫院死亡的新冠患者的腦損傷標志物水平遠遠高于出院后被送回家的患者。
另一項分析發現,住院新冠患者的腦損傷標志物子集,在短期內明顯高于阿爾茨海默病人,在一個案例中是兩倍多。
目前的研究確定了251名患者,雖然他們的平均年齡為71歲,但在因新冠住院前沒有任何認知能力下降或癡呆的癥狀或記錄。
報告主席作者、紐約大學朗貢衛生學院神經學系教授Jennifer A. Frontera表示,因得新冠住院的病人,特別是那些在急性感染期間出現神經系統癥狀的病人,其腦損傷標志物的水平可能與阿爾茨海默病人一樣高,甚至更高。
研究人員還表示,創傷性腦損傷也與這些生物標志物的增加有關,但這并不意味著患者以后會患上阿爾茨海默癥或相關癡呆癥,但確實會增加風險。這種關系是否存在于那些在新冠重癥中幸存下來的人身上,是迫切需要通過對這些病人進行持續監測來回答的問題。(美通社,2022年2月16日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