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新型綠色二次電池——鋰電池開始走入市場,并以其產品的時效性成為環保政策下的“重頭戲”。受益于日漸顯赫的市場地位,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涉足鋰電池領域,一些企業更是不惜投巨資來生產鋰電池,我國鋰電池產業就此發展起來。
近年來,鋰電池在上游產業拉動及下游需求驅動的雙重作用下迎來了廣闊市場,產品適用范圍亦在此態勢的持續下逐步拓展到電動車領域;但現時期的我國鋰電池 產業仍是一個尚待完善與拓展的發展中產業,主體布局較分散、進口依賴度嚴重、制造技術較為滯后等深層結構問題還存在于產業中。中國電池網http://www.edianchi.com/ 分析,目前,我國鋰電池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京、津、魯、粵等地區,該部分市場主體大規模的投入及生產雖將我國推上了鋰電池生產大國的發展高度,但需求大國的鋰電池市場現狀及相對落后的技術水平卻又使我國鋰電池產業在“生產大國”的優勢領域下面臨著供需矛盾的尷尬。
此外,隔膜、電解液作為鋰電池生產的關鍵材料亦是制約我國鋰電池產業發展的一主要因素。現階段,我國鋰電池產業對這一“主要因素”的“擁有”還是以進口為主;試想,占鋰電池成本20%-30%的隔膜及12%的電解液等關鍵材料還需依賴進口,這無疑表明了鋰電池產品的高成本及高價格。
與此同時,參差不齊的主體發展水平及還未達到一致性的制造標準作為束縛鋰電池價值拓展的核心因素,亦是制約我國鋰電池產業發展的又一主要因素。據有關資 料顯示,電動汽車所用的鋰電池都是串聯或并聯在一起的,如果一致性問題解決不好,鋰電池就無法大規模應用于電動汽車。由此可見,一致性的制造標準作為我國 鋰電池產業拓展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主要屏障,亦是產業首待突破與完善的。
據中國電池網了解,我國鋰電池產業在隔膜材料的研發上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有效攻克了結構均勻的膜前驅體技術難題,掌握了膜結構的控制工藝與技術;這一 基礎材料及技術的突破無疑對降低鋰電池的生產成本及銷售價格作出了貢獻。隨著鋰電池主體的不斷發展及產品制造工藝的不斷完善,我國鋰電池產業必將在廣闊的 市場需求下迎來鋰電池的搶購熱潮,而產業的前期完善工作無疑將成為決定“搶購熱潮”持續時間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