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新余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賽迪網執行的2019江西(新余)智能制造高端論壇將于2019年9月10日--11日在江西省新余市舉辦。
新余是江西省唯一姓“工”的城市。工業基因傳承千年,“工”既是底色底蘊,更是制勝法寶,它不僅成就了古代新余的輝煌,而且也鍛造了現代新余的脊梁,全市近一半的經濟總量來自工業。改革開放以來,新余市傳承著《天工開物》的基因,經歷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洗禮,正在開辟“有鋰走遍天下”的道路。因鋼設市、因工強市,工業的巨大創富能力始終為新余的發展撐起了一片艷陽天,始終引領著這座區域小市在工業強省戰略中占有一席之地。
產業基礎:基本實現鋼鐵之城向新興產業城成功轉型
1983年復市以來,新余產業發展經歷了“一鋼獨大”到新能源與鋼鐵產業“兩足鼎立”,再到鋼鐵、新能源、光電信息、裝備制造“4+X”多元支撐的三個階段,實現了從昔日傳統鋼鐵城市到新能源之都,再到今日新興產業城的三次飛躍。1983年至2005年為第一階段。新余走過了因鋼復市、因鋼興市、鋼強城興、鋼弱城衰的坎坷道路,鋼鐵產業增加值、上繳稅收占全市GDP、財政收入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是典型的一足鼎立、鋼鐵之城。2006年至2012年為第二階段。隨著江西賽維公司等企業的引進、建成投產,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異軍突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形成了以光伏產業為核心,以動力和儲能電池、風電、節能減排設備制造為補充的“一大三小”經濟板塊,全省三個“千億工程”新余有兩個。2008年我市被譽為“世界太陽能之都”,2009年11月被科技部授予“國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2011年6月被第七屆中國城市品牌大會授予“中國新能源之都”。2013年以來為第三階段。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產業洗牌加劇,鋼鐵產業、硅片生產行業發展持續下行,鋰電、光伏發電、光電信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行業)迅速崛起,2018年,全市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40.7%,規上工業實現利潤增長142.2%,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提高77.1個百分點,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新余成為名副其實的新興產業城。
創新能力:正由新余制造向新余智造加速躍進
復市以來尤其是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科技協同創新、人才引進“十百千萬”、“專家項目”和技能振興四大工程,發力邁向更具創新特質的智造高地。從工業創新體系建設看,目前,我市擁有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級研發平臺10個、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省級研發平臺50個、工業設計中心1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1家,國家和省級眾創空間各1家,在全省處于領先地位。人才支撐保障看,新余凝聚了一批國家級中青年創新領軍人才、創新創業人才,以及省青年科學家及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科技創新團隊,形成了項目、人才、團隊相融合的創新驅動局面,為“新余創造”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據不完全統計,僅鋰電產業就已集聚高級技術人才2136人,其中國家百千萬人才2人、國家高端外國專家5人,高級工程師67人、博士13人、碩士262人,擁有2個省級優勢創新團隊。從企業創新能力看,2018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9家,目前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112家。積極開展瞪羚(潛在)企業的培育,到目前共培育瞪羚企業3家、潛在企業4家;全市專利數量連續多年快速增長,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首次突破3件,達到3.27件;全市專利申請量3025件,同比增長36.9%,專利授權量1092件,同比增長15.9%,其中鋰電產業累計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00余件,承擔國家、省級科研項目近30項,榮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0余項,主持起草的10項行業標準成為國家標準。從互聯網+制造看,自2016年起,我市積極推動互聯網+制造,推廣智能制造應用,截至到目前,已有8個項目列入試點示范名單,在四小市中名列第1位。這表明“新余智造”、高新技術產業在經濟發展中地位日益吃重,科技進步、“新余智造”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品牌建設:快步從貼牌生產轉向創牌經營轉型提質
隨著我市把商標品牌戰略上升到政府層面加以統籌和扶持發展,讓不少企業改變了過去“貼牌”的經營方式,相繼推出了自創品牌。從商標發展情況看,企業創標進程明顯加快,形成了中國馳名、江西著名、新余知名的梯度發展、結構優化商標發展格局。近6年,我市創建了恩達、谷韻、雨蘭、百樂4個中國馳名商標,實現了中國馳名商標“零”的突破,馳名商標占有效商標注冊量的比重列全省第二,省著名商標新增量是之前27年總量的2.5倍,生產經營、商標先行已成共識共為。從品牌建設情況看,通過大力實施質量品牌提升行動,扶持支柱產業、重點企業爭創名牌,打造了一批市場需求大、發展前景好、附加值高、具有爭創力的名牌產品。截止去年底,全市共有44個產品獲得“江西名牌”稱號,新鋼“袁河”牌船板和優碳盤條2個產品獲得“中國名牌”稱號,分別占全省的8.7%和5.8%。憑質量創名牌,以名牌拓市場,靠市場爭效益,已成為企業的普遍行動。從主導產品品牌競爭力來看,船板、鍋爐容器板、鋼絞線、釩鐵合金、多晶硅系列產品、光伏發電組件、鋰鹽產品、動力與儲能電池、電梯、汽車配件、LED應用產品、打印機環保硒鼓、手機攝像頭、觸摸屏、水泥、硅灰石制品、苧麻紡織制品、米乳等30多種產品在國內和中西部地區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并形成了一批“中國之最”和“中西部地區之最”,自創品牌引領企業發展漸成常態。
營商環境:逐步從拼資源要素、拼優惠政策轉向比改革紅利、比服務特色
新余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敢為人先、改革創新已成為新余人的精神品質。為化解資源、區位等產業競爭優勢上的不足,我市大力弘揚全省改革開放之先鋒精神,堅持不懈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打造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四最”發展環境,最大限度營造產業發展新優勢。從辦事便利化看,在全省率先建成數字化綜合辦公平臺,推行負面清單、權力清單、監管清單“三單”管理,實行網上并聯審批和“一窗式”審批服務,開展“一次不跑”改革,建立“中介超市”,審批事項精簡率達52%,項目審批時限壓縮了78%,審批辦事“程序簡、耗時短、不求人”、“信息多跑路、企業少跑腿”格局正在形成。從新型政商關系看,通過建設誠信政府、創優政府服務,率先實行項目預審制、審批代辦制、外商“綠卡”和企業“寧靜日”等制度,全市上下招商、重商、親商、護商氛圍日益濃厚。創新領導掛點、干部入企、“黨建+”等精準幫扶與服務方式,特別是從2018年9月開始,市政府主要領導每月主持召開“仙女湖夜話”沙龍活動,與企業家們面對面,現場傾聽他們的感受與心聲,積極回應企業發展、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傾情傾力打造政企交流對話品牌,在全省率先探索出營造最優營商環境的新余實踐。目前已舉辦10期,共邀請51位企業家參加,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問題144個。從市場活力看,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企業信用與金融服務一體化平臺以及工業標準化廠房,設立“雙創”資金、產業引導資金、還貸周轉金,組建四大產業聯盟和十二大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開展降成本優環境專項行動,大力實施“渝郎回鄉”計劃,提振了企業發展信心,促進了要素流動和優化配置,推動了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和產業集約高效發展,全市每18個常住人口就有1名創業者,A股上市工業企業自1996年實現“零”突破以來,目前已達到了4家,居全省前列,2018年,沃格光電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成為全省“映山紅行動”第一股;贛鋒鋰業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為全省第二家“A+H”股上市企業。工業載體也已從2001年的新余經濟開發區“一園獨行”發展到現在的新余高新區、分宜工業園區、袁河經濟開發區“三足鼎立”。
主攻方向:從重產能規模擴張轉向重質量效益提升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和不斷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新余市及時作出了工業發展戰略思路的調整,從決戰決勝工業1500億、3000億、5000億最求規模轉向把握工的特質,打好“工業牌”,著力推動工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的中部地區制造強市。從產業發展主線看,明確以爭當全省產業升級先行區為統攬,堅持工業立市不動搖,充分發揮工業基礎雄厚、科技支撐有力、改革先行先試的優勢,突出抓好重大工業項目,深入推進科技創新“3315”工程,全面提升三大工業園區功能,大力培育一批年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龍頭企業,全力打造全球鋰電高地,把新余建成充滿活力的江西工業重鎮、特色鮮明的中部地區制造強市和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城市。從產業發展重點看,圍繞建設中部地區制造業強市,進一步做強做優鋼鐵及深加工、新能源(包括鋰電和光伏產業)、光電信息、裝備制造四大支柱產業,切實改造提升苧麻紡織、食品加工、化工建材等特色優勢產業,著力培育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打造全球鋰電高地,加快構筑“4+X”先進制造業體系,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從產業發展布局看,明確堅持首位產業、差異發展,進一步調整優化五大工業主戰場產業發展重點,新余高新區重點圍繞新能源產業和光電信息產業,做好強鏈補鏈文章;分宜縣工業園區聚焦“兩個基地”,編制招商目錄和地圖,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渝水區袁河經濟開發區圍繞裝備制造及鋼鐵深加工產業,布局“特精專”園區,引導企業和項目向園區集聚。新鋼公司重點做精做優鋼鐵主業,做強做大非鋼產業,力爭在非鋼產業上再造一個新鋼。。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回首往昔,在工業經濟轉型發展的“堅”與“難”面前,我市各級黨政組織和廣大企業經營管理者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披荊斬棘,趟出了一條自己的“個轉企、企入規、規改股、股上市、市領群、群做強”升級發展之路。從1978年到2018年,我市全部工業增加值由1.74億元發展到415.23億元,增長了237倍多,年均增長15 %。展望未來,雖然在轉型發展路上還會遭遇不少溝溝坎坎,但是過去的苦難早已化作砥礪前行的動力,積累的經驗已經變為攻堅克難的利器,培育的“五新”經濟業已筑起升級發展的新動能高地,正在建設的新宜吉跨行政區轉型合作試驗區將極大拓展工業發展空間……我們相信,只要堅持工業立市戰略不動搖,矢志不渝地沿著市委選準的工業強市路子走下去,就一定能奏響非同凡響的工業升級“新余傳奇”,再創新時代新余“工小美”新輝煌。
活動推薦:2019江西(新余)智能制造高端論壇
當前,全球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我國也明確將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新余市是江西省傳統的工業城市,工業化水平在省內名列前茅,目前正立足“工業強市、區域小市、山水美市”市情特點,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速轉換發展動能,并將實施機器換人、發展智能制造作為重要途徑。2019年9月10日-11日,由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新余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9江西(新余)智能制造高端論壇將以“智造升級 富美新余”為主題,在江西省新余市會展中心拉開序幕。在本次大會中,業界大咖將聚焦智能制造產業環境、發展趨勢、市場需求、模式應用等熱點問題,發表主題演講,深入解讀數字經濟時代智能制造發展新方向,共同探討智能制造的創新融合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