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電影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居士或隱士都喜歡居住在人煙稀少的深林中,遠離喧囂,是為了能夠更好的修身養性。由此可見,如果想要健康的體魄,安靜的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現如今社會,尤其大都市里每天都是汽車鳴笛聲,工地里施工聲,聲聲不斷,總之是噪音不絕于耳,使得讓人們的心情也越來越浮躁,情緒心態也越來越差,身體也是每況愈下。
很多年輕人因為工作的壓力,環境的污染,早早的與心臟病"握手",運動量稍大些,心率過速,體力不支,頻發出現心律不齊癥狀等等。這些都是心臟病早期表現,如果不加強鍛煉,很快就會步入這個行列里。下面跟隨醫藥夢網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環境、情緒與心臟的關聯吧!
我們都會有這種感覺,安靜的環境能使人悠然自得,凈化心靈。說話時輕言細語,會變得心平氣和;而大吵大叫,全身都跟著不舒服。所以有一個安靜的環境和平和的心態對于人修身養性是至關重要的。
據醫學院研究人員發現:心率會隨著環境噪音的變化而改變。
科研人員選取了110名志愿者,讓其隨身佩戴心臟檢測設備,以及用于測量環境噪音的分貝儀。結果發現,隨著身邊環境中噪音的增加,參試者的心率也會相應增大。即使噪音控制在65分貝以下(相當于大聲說話或大笑時的聲音),心率也會隨著噪音量的微弱增加而升高。此外,隨噪音分貝增加,心率的變異性會變小,意味著心臟的自我調節能力變差。
研究發現,低水平噪音可以遏制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進而影響心率降低和血管放松,對心臟帶來負面影響。而發表在《環境健康展望》期刊上的這項新研究進一步發現,日常生活中的噪音(如周圍人交談、打電話等),也與心臟健康息息相關。
研究人員建議,由于日常噪音對心臟功能的影響并不是很大,因此,沒必要用耳塞堵耳朵、躲在小房間等極端方式逃離噪音。但是,生活中創造盡量安靜的環境,比如交談時不要太大聲、手機鈴聲及鬧鈴聲調小一些、聽輕柔的音樂、與人爭吵時控制一下音量等,都會對心臟有益。
>>知識擴展
心律失常的原因
心律失常往往與生活、工作壓力過大, 精神緊張等原因有關,我們需要學會自我調節,不能讓情緒做我們的行為。那樣久而久之你的身體就會報警。
接下來就跟隨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哪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運動。運動時通過降低副交感神經張力,增加交感神經張力,會使心率增快,房室傳導改變,心肌耗氧量增加,誘發心律失常。因此,這就屬于心律失常的原因。
2、衣服。合成纖維衣服可使一些人出現室性早搏。這可能與機體對合成纖維過敏導致組織胺類物質釋放有關,也可能是合成纖維衣服引起皮膚靜電干擾,改變體表電位差,從而使心臟電傳異常。這也是導致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
3、外界的刺激。機體突然受寒、受驚嚇、神經系統受刺激,血管突然收縮,血壓升高,引起心律失常,嚴重者可導致死亡。這是誘發心律失常的原因中比較常見的一種。
夢網結語:了解了心率失常的原因后,我們可以從生活中盡量遠離這些誘因,盡量使自己生活在較安靜的環境中,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情緒穩定,生活規律,才能有一個健康有力的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