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觀察報記者 張艷
國企海外并購不再只盯資源,正日益成熟化。來自湯森路透、投資中國和普華永道分析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企跨出國門進行的海外并購56宗,涉及并購金額231億美元,同比數量增加17%,金額下降37%;其中海外并購涉足的行業金額排行榜上首度出現高科技、消費品、房地產等非資源行業。
對此,普華永道中國企業并購服務部合伙人路谷春表示,以往,國企海外并購活動集中在大型國企以及以資源并購為重點的局面正在改變。現在越來越多的地方國企積極參與進來,并涉足非資源類的其他行業,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正日趨成熟。
眾所周知,在近年來的全球經濟疲軟中,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備受矚目,而因并購領域集中在資源上更是備受詬病,被指責在全球找資源。
此次,湯森路透、投資中國和普華永道分析的最新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相對于世界經濟的疲軟和中國經濟的增長放緩,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仍堪稱是全球并購市場的一大亮點。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交易總數量為176宗,較去年同期上升31%,創歷史新高;交易總金額為40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略降。
但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參與者中,國企一頭獨大的局面改變,民營企業正迎頭趕上。其中,前三季度,民營企業海外并購交易數量120宗,是國企交易數量的兩倍之多。民營企業交易金額177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120%,仍低于國企,但正成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活動中越來越重要的力量。
此外,從區域看,2014年前三季度中國企業對亞洲其他國家的并購數量達到43宗,僅次于北美和歐洲,同比增長近180%;與交易數量相仿,北美、亞洲和歐洲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交易金額前三的目標地區。這反映了中國企業向成長市場轉移生產基地以及開發新型市場的戰略需求。
路谷春表示,“蜂擁而上”的中國企業海外并購過熱現象一去不復返,中國企業海外并購進入理性時代,從參與者主體國企的海外并購上就可見一斑。
從國企海外并購看,前三季度國有企業海外并購交易金額首次出現下滑但交易數量上升,說明越來越多的國企參與其中,而交易金額下降部分原因是受到國企改制的影響,因為金融和資源類等非完全市場化國企目前的工作重心在國企改制。
從國企海外并購的行業看,原本一頭獨大的能源、電力、原材料等資源行業并購金額,從去年同期的336億美元減少到147億美元,而高科技、消費品、房地產和通信行業首先出現在了并購金額行業排行榜上。
展望未來,普華永道方面預測,國企海外并購不會一路下滑,而是持續回升,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國企和民企將會引領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活動,并購目的、行業、投資地域和融資渠道的多元化發展趨勢會在未來幾年更加明顯。預計明年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將專注于新的成長市場、收購技術和品牌,并帶回中國、獲得資源以及多元化投資。
據悉,就在今年9月,商務部發布新的境外投資管理辦法,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這些無疑為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和全球化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宏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