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觀察報》記者 焦建全
這確實是夢幻一樣的開局。李克強總理視察前海微眾銀行的公開消息最早可見新浪財經,但是消息來源與微眾銀行的淵源一樣來自微信。
“1月4日下午,李克強總理視察前海微眾銀行,銀監會主席尚福林陪同參觀。微眾銀行員工在微信朋友圈曬圖稱這是夢幻開局。
由騰訊作為第一大股東投資的首家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網站于2004年12月29日正式上線,它是銀監會批準的首批民營銀行之一。李克強總理視察當天,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于當晚8時56分發布“總理見證首家互聯網銀行第一筆貸款”的消息。該微博以場景開頭報道國務院總理與前海微眾銀行的互動,“李克強總理1月4日在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敲下電腦回車鍵,卡車司機徐軍就拿到了3.5萬元貸款。這是微眾銀行作為國內首家開業的互聯網民營銀行完成的第一筆放貸業務。該銀行既無營業網點,也無營業柜臺,更無須財產擔保,而是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和大數據信用評級發放貸款。”
“微眾銀行一小步,金融改革一大步。”“新華視點”微博以李克強的話點題說,它不僅點出了公眾對微眾銀行的期待,也點出了它橫空出世的意義。
姍姍來遲,倒逼金融改革
實際上,國際上互聯網銀行可以追溯到1995年,而中國首家互聯網銀行才剛剛到來,可謂姍姍來遲。
在“新華視點”微博報出李總理到訪微眾銀行消息之后,人民網全文轉載并配以1分15秒的視頻報道這一新聞,同時刊發專家解讀:李克強考察前海微眾銀行有何深意?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從金融改革、民營銀行、互聯網金融等角度解讀稱:“民營銀行是金融系統釋放改革紅利的重要產物,李克強選擇在微眾銀行成立之初就去視察,體現出對目前金融改革方向的充分肯定。”
郭田勇認為,民營銀行的設立與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效果存短板有關。目前,在針對小微企業和居民的普惠金融領域,傳統金融的服務能力尚有欠缺。通過設立民營銀行,一方面可以在總量上提供更多有效的金融供給,另一方面也利用創新手段提高金融服務的水平,倒逼傳統金融改革。
但郭田勇也強調,“互聯網銀行要在形成規模之后,確確實實地推出來金融產品和工具,才能真正起到倒逼作用。”
針對李克強還稱贊微眾銀行是“第一個吃螃蟹的”,郭田勇表示,“第一個吃螃蟹”有時候下場不一定很好,所以政府需要提供更好的環境支持,下一步可考慮定向放寬現有的金融監管政策,通過試點鼓勵創新型金融模式的發展。
騰訊PK阿里的新舞臺
李總理視察微眾銀行的消息傳出后,經濟觀察網記者胡蓉萍撰文《騰訊金融如何破局:誰將是騰訊的彭蕾plus?》,這篇文章的導語是:“要讓這顆棋子帶動整個金融棋局的改變,騰訊還缺少什么?”
在這篇3600字的文章中,作者首先將微眾銀行與阿里巴巴的網商銀行做了比較:“微眾銀行之于騰訊,如同網商銀行之于阿里,不過不同的是后者在彭蕾掛帥的螞蟻金服集團旗下。”
胡蓉萍稱,在阿里,彭蕾不僅是整個阿里巴巴的CPO(首席人才官), 她還全權負責螞蟻金服,其旗下擁有支付寶、支付寶錢包、余額寶、招財寶、螞蟻小貸以及網商銀行。換句話說,與微眾銀行類似的網商銀行在阿里巴巴體系內,僅是螞蟻金服的一分子。
比較騰訊和阿里的金融布局會很有意思。文章說,騰訊的基礎要比阿里差,且不統一,但是騰訊的整個生態系統,尤其是社交生態系統要比阿里更加完整。騰訊從具有強黏性的社交切入金融,阿里選擇的是弱黏性的電商切入金融,可以說各有優勢,但阿里的切入更加直接有效。
那么,騰訊究竟需要一個什么樣的金融平臺?
胡蓉萍判斷:“重新整合騰訊的金融板塊,搭建一個金融生態系統,或者圍繞騰訊生態系統做好金融服務,應該是現在騰訊管理層都在思考的事,留給他們的時間并不多。當然,微眾銀行乃至整個騰訊的金融想象力也由此而生。或許,在騰訊目前的背景之下,最開始做一兩個明星產品,比如消費金融,遠比做一個大而全的前海微眾銀行現實且靠譜得多。”
創新需要支持。對此,李總理1月4日在微眾銀行說:“你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政府要創造條件,給你們一個便利的環境。”李總理此番表態,不僅是給微眾銀行解開了鐐銬,而且是給所有金融機構放開了手腳。
顛覆者還是陪玩者?
對于微眾銀行的開業,國內外媒體和專家學者均予以高度評價。
1月5日下午5時,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站以《中國首家互聯網銀行開業》為題對微眾銀行進行了報道,該文說,微眾銀行開業“也反映出中國政府希望新型的民營銀行能夠擴大亟須貸款的小規模借款者的融資渠道”。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則在1月6日早9點刊文指出:“微眾銀行標志著中國快速發展的互聯網企業正在試圖進入中國大型銀行掌控的領域。銀行業務執照將使得騰訊及其競爭對手阿里巴巴集團等企業得以吸納存款,并進一步打入銀行業領域。中國金融領域長久以來由國有銀行所主導,這些銀行對于科技公司的進入做出過一些回擊。”
微眾銀行是顛覆者還是陪玩者?
對此,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時代周報》采訪時說:“如果三年前民營銀行就誕生,還可以獲得比較好的環境,但現在的環境壓力增加。”
而一篇以《總理考察前海微眾銀行互聯網銀行能走多遠?》為標題的文章則指出,微眾銀行也許不會一帆風順,其分析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線下獲客問題;其二,不是全牌照銀行;其三,尚處于摸索期。因此,該文得出結論,騰訊的互聯網銀行顛覆四大行是做夢,理由是銀行牌照不值錢、吸收存款有限制、互聯網只是手段。
據此,該文章提醒說:“傳統銀行也一直在利用互聯網手段提高運營效率,四大行一直在逐漸降低對網點的依賴,工行統計稱其69%的業務已通過網上辦理。由此可見,把互聯網當成經營手段是所有銀行都在做的事,并不是微眾銀行的專利。”
話雖如此,互聯網金融和金融互聯網還是有區別的。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謝平曾概括互聯網金融的狀態說,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因為有搜索引擎、大數據、社交網絡和云計算,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非常低,交易雙方成本非常低,中介幾乎不起作用,這個市場充分有限,接近一般均衡理論的無金融中介狀態。如果是這樣,顛覆之爭已經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