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5月19日,長沙,岳麓山。午后,花草樹木在五月的陽光下肆意生長。2012年中國股權高峰論壇的媒體交流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行業協會精英們,在繼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進程。
湖南省股權投資協會會長、湖南高新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明稱,這是國內股權投資協會的首次大聚會。論壇上,來自各地股權投資領域的大佬們各抒己見,表達了對行業所面臨問題的擔憂,并對股權投資的未來發展方向提出了多種路徑與方案。
不做短線投機者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風險投資之父”成思危19日上午在論壇上發言稱,目前股權投資行業有很多問題,特別是在做戰略投資者這個問題上,中國的私募股權基金顯得過于急功近利。
成思危認為,現在股權投資發展勢頭迅猛,但是缺乏有經驗的普通合伙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應是戰略投資者,但現在有些股權投資基金過于追逐短期利益。”他提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追逐短期利益,對于經濟發展沒有好處。
黃明對上述觀點十分認同,他說,股權投資的真義應該是發現價值,培養價值,實現價值,而不是做一個短線投機者,“這樣才能實現股權投資對于經濟轉型,孵育創新型企業的作用。”
浮盈是“浮云”
目前對于股權投資基金征收資本利得稅的討論鋪天蓋地,其中有意見提出要對股權投資基金按浮盈征稅。
“股權投資是一個風險很高的行業,平均成功率一般在30%左右,所以不能看著某個股權投資的項目回報率高,就要征高稅收,特別是按浮盈為基準進行征稅更不合理。”黃明稱,浮盈是“浮云”,如果按浮盈征稅,將給股權投資基金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困難。
對于目前IPO中的國有股劃轉,黃明也有話要說。他認為目前的國有股劃轉政策非常不合理,“僅僅按發行股數來劃轉,不按實際投入多少來劃轉,這對投資方是不合理的。”同時他還提出,這種制度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發行成功就要劃轉,會導致所有很多國有股的持有者選擇在上市前提前轉讓。”
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融合
在股權投資上,與會的專業人士提出了不少創新的方式。比如廣東股權投資協會會長詹曉鋒就認為,IPO是目前股投退出的唯一渠道,投資者們只好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無疑窄而不便。“市場上更多的是并購與重組,建立開闊多樣的股權投資退出渠道勢在必行。”他說,新三板的推出就是中國推進股權退出多樣化的可喜成就之一。
黃明則提出了一種新的股權投資方式,即與金融資本聯合進行投資。“我們推出一種新產品叫‘投資交易貸’,是一種‘信貸資本+PE資本’的創新型融資模式。”在他看來,金融資本主要解決企業的流動資金問題,而股權投資則解決企業的固定資產問題,股權資本是金融資本天然的合作伙伴。通過股權投資,可以使企業“強筋健骨”,為金融資本提供一個很好的資金載體。
■本版撰文 記者 李慶鋼 見習記者 黃利飛 潘海濤
本版攝影 記者 龔磊
精彩觀點
合作博弈,有錢大家一起賺。
湖南省股權投資協會會長黃明
行業協會旨在解決問題、整合資源。
廣東股權投資協會會長詹曉鋒
行業組織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深圳創業投資同業公會副會長劉晝
PE界發聲訴求,已刻不容緩。
北京股權投資基金協會常務副會長衣錫群
PE界亂象源于監管缺失和市場失靈。
浙江省股權投資行業協會會長周業樑
自律、外援和公司治理,一個都不能少。
蘇州市創業投資協會會長孫林夫
中國PE要有亞洲胸襟、全球視野。
臺灣并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
熱點話題
創新的本質
都說PE行業針對創新型技術企業,主要扶持戰略新興產業。但何為創新,股投大佬們并不認為創新就只指“技術”創新,也不認同在傳統行業就無創新可言,創新應該包括所有行業和領域里的商業模式創新、渠道模式創新以及品牌創新等。
“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強大的商業智慧。如果你能做出比星巴克更好的咖啡,創造出比麥當勞更有價值的商業模式,沒有人不會承認你的創新。”中國企業上市融資促進會執行會長文浩說。
黃明說,創新性企業一直是PE投資的重點,其中包括現代產業的技術創新和傳統行業的管理模式創新等。他特別提到,網絡行業同樣是一類富有創新性的行業,存在很大的市場空間和投資機會,比如湖南高新創投集團投資的華聲在線,近幾年盈利水平成倍增加,而且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可望在今年成功上市。
新三板市場猜想
黃明認為,新三板市場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推出,這個交易市場主要有三個要點:一是場外交易,真正實現備案制,以場內市場注冊取代核準制;二是主要針對高科技術企業,重點鼓勵新興產業發展;三是部分試點,可能會先在某些地區試點推行,待成熟后再逐步擴大。
大陸企業可赴臺上市
臺灣并購與私募股權基金協會秘書長楊正秋提到,臺灣的資本市場已經有五六十年的歷史,無論從自身發展,還是政府引導,都相對成熟和完善。如今海峽兩岸經濟協作框架協議(ECFA)已經正式生效,而且隨著馬英九的上臺,兩岸的資本市場交流將進一步擴大,大陸企業可以以外資形式或者買殼方式進入臺灣。江蘇揚子江船業就已經在臺成功上市。
行業協會與政府的關系
包括北京股權投資基金協會、上海國際股權投資協會以及南方傳媒《粵商》雜志負責人在內的業內人士一致認為,協會與政府應互利共生、共同促進。黃明稱,在包括湖南在內的很多地方,行業協會助力政府政策出臺、行業調研以及吸引外地機構落戶本地,政府相應地給予了協會很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