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風的發電特性給電網造成了很大困擾,光照時強時弱,風力時有時無,其間歇性給電網帶來沖擊。研究表明,如果可再生能源滲透率超過25%,將極大影響電網的平穩運行。
而智能電網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先進的設備技術、先進的控制方法以及先進的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因此,微電網作為智能電網中很重要的一環,對減少新能源發電對電網的沖擊,可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微電網通過控制系統、儲能系統,協調平衡多種分布式電源,平時與大電網并聯,富余電力輸入大電網或儲能系統,發電不足則從大電網購入電力或使用儲能內電力,遇到大電網發生故障,則快速解列,孤網運行,保障負荷供給。
微電網還可以實現并網孤網運行,快速切換、隔離,對大電網無影響,此外,通過自備的儲能系統,還可以在用電高峰向大電網輸電,用電低谷從大電網購電,有效地實現削峰填谷。
日立(中國)有限公司智能城市事業推進部張建認為,微電網一般意義上是指在與上位電力系統沒有連接,針對相對獨立的區域內的用戶進行電力供給。對此區域內的供給電量的增減與儲能系統的充放電控制相結合,維持區域內部的電力供需平衡。
北變微電網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孔啟翔表示,公司看好微電網的發展前景,計劃用三年時間實現年銷售收入2.5億元,并力爭在3-5年內上市。
儲能專委會研究總監張靜認為,隨著《分布式發電管理辦法》和《分布式發電并網管理辦法》的最終出臺,分布式發電將迎來大的發展,也將推動微電網市場進一步升溫。
政策方面的利好,或許可以解決微電網技術運行等方面沒有明確的國家標準,上網電價等關鍵政策尚不明確,國家電網找不到政策依據合法合規接入的矛盾。但是,微電網還存在很多技術上的難題。
三大核心問題待解
微電網與大電網之間的快速隔離、并網狀態與孤網狀態的無縫切換,以及微電網內部穩定控制是微電網面臨的三大核心問題。
以穩定控制為例,微電網的發電側為具有間歇性的可再生能源,不可控,用電側由于范圍較小,個別用戶的負荷變化會對整體負荷造成較大影響,負荷也不可控。
據介紹,目前解決這一問題的基本方向是通過儲能系統來平衡發電側的不可控,通過通訊系統、雙向互動、價格變化用電側響應等來做到負荷的相對可控,但經驗還在摸索之中。
此外,微電網當前成本還不具備市場競爭力。微電網的發電成本包括分布式電源與微電網控制系統兩部分,從經濟學的角度分布式發電成本尚高,更不必說微電網。
孔啟翔認為,盡管微電網技術還不夠成熟,更為關鍵的是發展也缺乏國家層面統一標準規劃,政策的不確定性是微電網未來發展的最大障礙。目前,在國家政策層面,包括微電網接入、規劃設計、建設運行和設備制造等環節,都缺乏相應的國家層面的技術標準與管理規范。更重要的是,關于微電網建設、運營模式,政府相關政策尚不清晰。
聚焦微電網技術發展
“微電網可以提高分布式發電的使用效率和穩定性,有利于國家節能減排和能源安全,國家應該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從法律上給微電網以名分,并通過強力部門解決微電網的并網問題”,孔啟翔說。
在孔啟翔看來,微電網在短期內難以實現產業化,但未來隨著技術成熟、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儲能產業發展以及未來化石能源價格的持續上漲,實現經濟性只是時間問題。“如果這些問題都得到解決,微電網將得到爆發式增長,未來市場有望達到千億。”
由北極星電力網主辦,北極星智能電網在線承辦的“2012智能配電網及其關鍵技術研討會”將就未來我國智能微電網的發展,邀請這一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高層以及相關電力部門領導,共聚一堂,進行深入探討。本次研討會將與2012年國內最大電力電工展同期舉辦,屆時,各路商家、學者、媒體云集,對微電網這一領域的最近技術與解決方案將實現激情碰撞,助力智能微電網市場的進一步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