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第一理財網理財產品庫不完全統計,在8月4日至8月10日的一周期間里,納入第一理財網監測的72家銀行共發行了403款理財產品,較上一周期的304款建增加了99款,增幅為32.57%。從產品發行主體上來看,一周時間共有42家銀行發行了理財產品。其中,中國銀行以49款的發行繼續位居榜首,排名第二的是平安銀行(原深發展銀行),發行量為38款,農業銀行以31款的發行量位居第三,工商銀行、浦發銀行和蘇州銀行等緊隨其后。
從投資幣種看,人民幣產品380款,外匯產品23款(美元10款、歐元4款、澳元6款、港元2款、加元1款)。
從委托期限看,在8月3日至8月10日一周期間發行的理財產品中,1個月以下的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為12款,占總發行量的2.98%;1-3個月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為244款,占總發行量的60.55%,發行比重較上一周期增長2.66%;3-6個月的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為92款,占總發行量的22.83%,發行比重較上一周期降低4.14%;6-12個月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為50款,占總發行量的12.41%,發行比重較上一周期增加3.20%;1年以上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為5款,占總發行數量的1.24%??梢?,1-3個月和6-12個月兩類期限的理財產品明顯搶占了3-6個月期限的中短期理財產品的發行份額。
短期理財產品雖然一直是銀行理財產品的主流,但在降息預期下短期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大幅增加的現象也并不多見。在8月4日至8月10日的這一周期,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出現大幅增加,從上一周期的304款增加到本周期的403款,增幅達到了32.57%,這在半年來的以周為單位的產品發行量中也是少見的。更別說,其中3個月以下期限的短期理財產品發行量增幅明顯,從上一周期的189款增加到本周的256款,增量67款,這在產品收益下滑而中長期理財產品大受歡迎的形勢下不可謂不是一種“亮點”。
不僅如此,受降息影響而下滑的短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有所企穩,甚至有銀行變相提高了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如蘇州銀行本周內發行的兩期“金石榴”系列理財產品,產品的委托投資期限卻分別從49天、82天、137天分別縮短到了45天、78天、133天,但各期限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卻沒有出現相應調整。這一量價不相稱的變化看似影響不大,但已足以說明銀行對短期理財產品的偏愛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