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3日-26日,第十三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盛大舉行,受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委托,谷騰環保網聯合多家媒體,全面出擊本屆環保展,并采訪了行業內的精英人士。
23號上午10時30分,國際金融報采訪了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環保部科顧委副秘書長陳尚芹女士。
以下是訪問實錄:
國際金融報:今天我代表國際金融報給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陳會長做一個專訪,我們歡迎陳會長。國際環保展到今天應該是第十三屆了,我得到的消息說,你從第一屆到第十三屆都是主持者和親歷者。我們特別想知道這一屆展會跟以前的國際環保展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這屆有什么亮點呢?
陳尚芹:這次國際環保展是黨的十八大進行生態文明建設這種大的歷史背景下召開的,應該說這次環保展的內容也緊跟我們國家的形勢。所以在展覽期間,除了內容、規模、展臺的布置都還是挺有特色的。
國際金融報:我注意到這屆環保展的主題是“在發展中保護和在保護中發展”,我們怎么詮釋這個主題呢?
陳尚芹:剛才你說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際上環境問題不是單純的問題,環保問題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剛才我講到十八大生態文明建設是五位一體的建設。實際上國家的發展和環境的關系沒有協調好,出現了污染的問題。所以要發展經濟,對中國來講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不發展是不可能的。但是發展應該保持環境優先,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如果沒有發展光談環保那是緣木求魚,環保和發展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
國際金融報:我們想知道這屆環保展參展企業給我們帶來哪些熱點,你能簡單給我們介紹一下嗎?
陳尚芹:這次參展的企業,你剛才問到本屆環保的特點和亮點,實際上兩個是相互交融的。這次展覽會展出的面積是3萬多平米,參展的單位有500多家,國內的企業300多家,國外的企業200多家,相當于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這個展覽。
在展覽期間,就展覽內容來講,進入到我們的館內專門有一個創新聯盟的展區,它主要是對污染生活污水和難處理的工業廢水,易燃廢水和垃圾發電等等,這些體現出我們的創新技術,對于解決污染技術方面的保證和推動有幫助。
因為我們國家沿海地區經濟比較發達,這次參展的像北京、重慶、湖南、湖北、安徽、山東、江蘇、福建、浙江等等這些區域的展覽非常有特色,像北京的中關村展區盡管規模不是很大,但是突現出高新技術,展區也非常有特色,所以你有時間也請你去看看。
國際金融報:我們知道一個行業的展覽其實是這個行業發展的晴雨表,你看到中國國際環保展在中國今年是第十三屆了,它對中國環境保護有什么樣的促進作用呢?
陳尚芹:其實展覽也是展示的場所,也是技術的交流。1986年第一次中國國際環保展是在南京召開的,將近三十年前那時候中國環保產業還非常弱小。那時候展覽的面積就2000平米,展出的形式也非常簡單就是3×3的格子間,三十年過去了中國環保產業快速的發展,所以現在和過去是不能同日而語的。環保展從1986年開始到1995年,前一段是每三年舉辦一次,從1995年以后兩年舉辦一次,單年舉辦。所以前面三年舉辦一次,在舉行展覽期間來參觀的公眾、專業人士非常多。而且這次為了更好的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還開辟了很多大家很關注的環境熱點,比如說PM2.5的控制、垃圾的處理、重金屬和土壤的修復,專門進行了學術交流,既有向公眾科普的教育,也有學術技術人員之間的交流。而且這次展覽為了體現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環保應該往前前置,今年是《環評法》實施十周年,所以我們專門有一個環評展覽館。在建設項目開始之前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在評價之間要指出環境問題和污染治理的路線和技術也要進行評價,所以今年專門有一個環評的館,這是這此的亮點。另外一個亮點是專門有中外學術的研討。
國際金融報:我們注意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7月12號的時候召開常務會議,要研究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他提到這樣的話題以后,我們看一下在今后這屆政府執政的五年、十年,環保產業有什么樣的發展機遇,作為環保產業的人員我們該怎樣應對這樣的機遇呢?
陳尚芹:盡管中國的環保產業目前來看比三十年前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作為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來講規模還是比較有限的。現在中國的環保產業,從業的人員有300萬人,從業的單位有35000多個,就環保產業這塊的產值突破了1萬億,應該說跟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環境的要求來講,還是顯得不夠的。根據我的經驗,我估算到2020年中國的環保產業的產值會達到4萬億人民幣。
作為環保產業來,它是一個政策性很強的產業,它有很強的公益性。所以環保產業的發展必須依靠國家的政策支持,國家的法律輔助和管理的加強,才能給它營造一個很活躍的市場。因為環保產業跟其他產業差不多,需要政策的引導和市場的推動,所以市場活躍以后需求增加了,我們才能快速的發展。為了激勵環保產業更快的發展,從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環保部聯手對環保產業技術和科技的推動,也做了很多工作。作為中國環保產業協會來講,它是一個社團,是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所以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緊跟需要,在規范市場,為政府服務,為企業服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因為規范市場除了政策法規以外,還有很多技術規范、標準等等技術性的管理,所以環保產業協會這幾年,為了推動中國環保產業發展不懈的團結各方面的力量開展工作。
國際金融報:下面我想問幾個稍微具體專業點的問題,中國在處理污染這方面來講,應該說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我看到一個數字固廢處理投資僅占整個環保產業的13.7%,在發達國家已經超過50%,這塊你怎么看待我們國家在固廢處理方面的產業發展呢?
陳尚芹:你所說的固廢是國外的概念,其實固廢它既包括工業的廢渣,也包括我們的生活垃圾,也包括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它的總成都叫固體廢物。實際上對工業的廢渣方面,我們國家綜合利用做的還是比較好的,基本上90%的工業固體廢物都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再就是生活垃圾,運用城市生活垃圾我們國家每天是億噸以上的生活垃圾。因為“十五”、“十一五”國家對生活垃圾處理方面有專項支持,這塊到目前為止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已經到了80%。
還有一塊是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因為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都屬于危廢,所以處理之處置需要有資質的單位才能處理處置,因為需要防止二次污染,現在的處理能力能達到50%左右。所以這塊的投資你講的數字比較低,因為它從不同的口徑統計實際上我們是突破了這個資金投入的。
國際金融報:我們看到發展比較緊迫的是土壤污染的治理,目前還沒有一個專業模式。我們想知道在中國的土壤污染主要難點在哪幾塊呢?
陳尚芹:你問這個問題是想對土壤重金屬的土壤污染,土壤重金屬污染大家很關心這個問題,土壤有土壤的環境質量標準,也有它的修復標準。所以土壤的環境質量標準是1995年,國家出臺了土壤環境質量標準,這個質量標準分為三類和三級標準,第一類環境土壤質量標準是資源保護區、飲用水區要執行國家一級土壤環境標準,像農田、蔬菜、水果、畜牧業這些土壤的要求,它是二類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也執行二級標準。其他的執行三類標準。
所以土壤環境質量標準要求的比較嚴,它對八種重金屬有限制,以及對農藥和其他的指標制定的很清楚。現在環保部正在修訂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像鎘、鎳、汞、鉛、鋅、銅等等都有標準,剛才你說的是土壤的修復標準,過去可能是工廠,因為城市化的進程工廠搬遷了,這塊地肯定要進行土壤評價,根據功能不同土壤的標準不一樣。現在我們正在制定和修訂土壤功能的評價標準,一個是環境質量標準,一個是土壤功能評價的標準。
剛才你講這塊起步比較晚,因為對土壤的重金屬污染工作治理起步比較晚,現在正在加緊開展這方面標準的制定和技術政策的制定。有了標準、技術路線和技術方案,治理就非常容易了。
國際金融報:我們看到在環境治理政策措施下,中國環保產業這幾年的發展很迅速,也包括你剛才說的這十三屆環保展有多少人參展,以及到現在這樣一個規模,這也看到我們環保產業發展的很快。但是無論它的產業規模或者是技術水平,還有市場都具備了走出去的條件。我們想知道中國環保產業企業怎么走國際化的路徑,你有這塊的計劃和考慮嗎?
陳尚芹:對于中國的環保產業來講,中國環保企業走出去,這是我們已經呼吁很多年的事情。因為到目前為止中國的環保產品,有些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像我們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和其他的新材料都可以出去。但是為什么這塊中國的環保產業單獨走出去的比較少,而且都依附于其他的工程項目,作為工程項目配套的手段出去。中國對環保產業走出去,我認為政策支持還是不夠的,國家領導人帶企業走出去或者是國外的企業參加國際展覽進行交流,政府都有專項的經費支持,雖然經費很少,但是它是反復給錢的。中國政府這塊還有待與加強,像我們環保企業要走出去都是自己拿錢自己出去,政府這方面支持不太夠。
另一方面,國家有意識的組織這一塊的力量稍微單薄一點。雖然國家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國家以后會加強,因為國家不斷的細化和深化扶持環保產業的政策,我想這塊是可以得到解決的。
國際金融報:中國環保產業近幾年來發展還是比較蓬勃向上的,陳會長能不能給我們講一下環保產業在未來發展的趨勢呢?
陳尚芹:它像經濟發展一樣也有波峰和波谷,因為環保產業每一年平均的漲幅大概是15%左右。前幾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發展的非常快,現在一些大城市、省會城市污水處理廠修的差不多了。所以就污水處理的產品會往下落一點,但是污水處理廠運營的服務會增強。所以就整個產業來講此起彼消是波浪式的前進,像脫硫脫硝以及汞的治理會有比較大的發展前景。工業廢水像制藥、易燃、焦化、造紙這些行業廢水非常復雜,很難用簡單的技術處理下來。
再一個是土壤的修復,土壤中金屬污染這塊發展還是不錯的。剛才李老師也專門做了機動車的介紹。
國際金融報:我想問最后一個問題,對于我們普通大眾來說,環保大家最直觀的感覺是天藍、樹綠、水清,大家更直觀的感覺在這個地方。但是我們在北京包括周邊這一帶,大家發現最近幾年霧霾天特別多,這些表象對我們環保產業來講有哪些機會呢?
陳尚芹:隨著國家的經濟發展,也是為了老百姓過上幸福健康的生活。維護老百姓環境的權益,讓老百姓喝上干凈水,呼吸上干凈的空氣。但是我們國家前三十年快速發展,留下了很多污染的問題。所以現在環境的形勢和壓力非常大,陳年老帳也有,要徹底改善環境質量,我覺得從國家來講需要產業結構的調整,要改變發展的模式。而且環境管理,從總量管理到環境質量管理,這樣才能使地方政府對一方的環境質量負責。現在所謂的總量控制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企業對于排放的污染物義不容辭,應該承擔責任。雖然地方政府對于總量控制,現在總控制的環境指標非常有限,總量達標、環境質量達標,地方政府要承擔起對環境質量負責的責任,現在這個路還很遠。
你剛才說的空氣是流動的,就像水是流動的一樣。北京的空氣質量好,除了北京自己要支撐完善以外,對于山東、河北、山西、內蒙周邊的環境都要有改善,這樣才能保證藍天白云,如果不做到這一步北京很難實現藍天白云。像奧運會期間,北京的空氣質量非常好,為什么?因為周邊的天氣像河北、內蒙、山西這些都是都限產,都采取了臨時的措施,才保證我們的空氣質量好。所以要實現環境質量的改變不是一個地區、一個市可以辦到的,需要全國的聯動。國務院前年發布了重點區域的聯防嚴控解決大氣環境污染的辦法。
國際金融報:非常感謝陳會長給我們講這么多精彩環保方面的內容,預祝明年的環保展規模更大,也取得更大的突破,謝謝陳會長。
陳尚芹: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