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18年5月21日電 /美通社/ -- 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全面提質增效的關鍵時期,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成為了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2018年5月18日下午,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之“興隆湖畔·新經濟發展論壇”在天府新區規劃廳舉行。頂尖專家、學者、行業領軍人物匯集興隆湖畔,共聚一堂,建言獻策,圍繞著“智能時代下的產業轉型升級和大健康生態構建”主題,共同探討全球新經濟發展前沿趨勢,交流新經濟領域突破性成果,分析新經濟增長創新模式和路徑。
下午兩點,論壇主持人、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成都新經濟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周濤風趣幽默地介紹了出場嘉賓,并宣布首屆“興隆湖畔·新經濟發展論壇”開始。
中共成都**朱志宏在論壇上致辭。他表示,全民健康是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在成都,人才的可獲得性和忠誠度有所保證;同時,成都居民消費觀念超前,為新技術、新商業模式試點、新經濟發展提供了市場。希望在場來賓以本次大會為契機,了解成都、認識成都、愛上成都。也希望企業能夠在成都開啟創新之門,鋪就創業之路。
主旨演講:智能時代 創新企業共話新發展
主旨演講的環節,五位嘉賓圍繞不同的主題進行了演講。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以《從中興事件看我國的高科技發展戰略》為題進行演講。他表示,“中興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促使我國將更多地依賴自己的力量發展關鍵性技術;洪泰智造創始人兼CEO喬會君以《創新培育世界》為題進行演講,通過全球創新指數國家排行、全球創新企業百強發展情況等數據對我國創新情況進行解讀。他認為,技術是平的,無論你身處何地,技術創新都是可以實現的;寒武紀科技副總裁錢誠進行主題為《寒武紀深度學習處理器》的演講。他表示,寒武紀正是瞄準了中國科技發展的核心技術--芯片這一領域在發展。錢誠對目前芯片市場的發展環境進行了介紹;蔚來汽車的趙昱輝以《智能出行時代》為題進行了演講,他表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改變了汽車企業在溝通、客戶、競爭力及發展重心方面的發展模式,特別是改變了用戶與汽車企業之間的關系,用戶身份實現了從聽眾到參與者再到品牌擁有者的轉變;來自中國香港的冼倩文(Sin Sin Man)女士,以《思維的新視界》為題發表演說,她認為只有通過人文藝術的智慧,才能使整個世界在人工智能的時代中更好的歡聲歌唱。嘉賓們的精彩演講贏得了現場嘉賓和觀眾的陣陣掌聲。
交流沙龍:算法排位 智能匹配交流對象
演講環節結束后,來賓們進行了別開生面的交流沙龍。在蓋碗茶和圈椅的川式“茶館”背后,隱藏著算法排位的智慧,將專家學者、服務機構代表和新經濟企業代表在關聯度和興趣度上進行了1:4的精準匹配。會前,由成都新經濟發展研究院的研究員通過對參會嘉賓的經歷、職務、感興趣話題及領域等信息,進行分類、聚類、關聯分析等,分析嘉賓之間期望結識的意愿及其關聯程度,基于分析挖掘結果來分配交流沙龍的座位安排方案,這一系列創新舉措,避免了傳統沙龍因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低效問題,將交流沙龍的社交功能發揮到了最大。
圓桌討論: “大健康”、“人才”引領創新
交流沙龍結束后進入到論壇的另一個重要環節 -- 圓桌討論。第一個圓桌主題是“大健康生態構建”,由普華永道合伙人黃佳主持。大健康時代的來臨,醫療產業作為大健康的主體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但大健康產業如今的發展,亟需培養民眾的新觀念、提升產業內涵、提升經濟和文化的附加值。
華西醫院常務副院長黃勇、鼎暉投資創新與成長基金合伙人黃靜靜對大健康的概念及內涵進行了闡述,并分析了科技對大健康生態構建的推動作用。從產業鏈上游研發方開始,先導藥業CEO李進博士、黃勇院長論述了國內外藥物、器械研發等狀況和目前面臨的挑戰。再到產業鏈下端,各方對醫療消費產品、醫療服務業、醫療保險等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產業現狀及未來與AI結合的前景進行了討論。另外,黃靜靜女士還解讀了大健康從風投到IPO的投資環境,并分享了對產業基金的看法。新技術、新模式、新理念下,嘉賓們對智能科技對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提出了不同解決方案。黃勇院長闡述了科技發展對醫療服務模式的變革,以及智能時代下的大健康行業的機遇與挑戰。李進博士認為,在未來的日子里,領導者要秉持企業家精神,為民生健康、為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努力。
第二個圓桌主題是“創新發展的戰略資源 -- 人才”,由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主持。創新是經濟發展動力之源,在技術、知識創新型企業迅速發展的今天,人才是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
智聯招聘副總裁劉東從人力資源行業專家的角度,分析了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畢業生去向以及人才流動在各個行業或者跨行業中呈現出的趨勢。“下班加油站”創始人兼總架構設計師張萌觀察到,科技的發展為年輕人提供了新的職業機會,并對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數聯銘品CEO曾途則提出了企業對于人才考量的主要維度,對成都目前城市人力資源的短板進行了分析。填補人才短板,助力成都科技發展。李言榮校長認為要改革教育體系,填補社會發展和人才儲備的溝壑,隨后分享了成都高校在“雙一流”建設方面的主要思路和目標。社會普遍對“人工智能替代人”存在職業焦慮,各方就如何正確認識該問題發表了觀點,對成都在迎接未來行業變化可能遇到的挑戰提出了解決方案,并獻上對人才自身、高校人才培養、以及政府人才工作的寄語。
發布宣言:展望未來 新時代迎接挑戰
論壇最后發表了《新經濟宣言》。進入新時代,面對世界經濟與科技變革新挑戰,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是企業家的共同責任。在主持人周濤的帶領下,來自公司、研究機構、中介服務機構的嘉賓代表一起進行了新經濟宣言。
展望未來,人工智能與健康發展之路仍在繼續。“最適宜新經濟發展的城市”、“新一線城市”,這些信任承載著大家對美好成都的期待,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信任即責任。新時代賦予了新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進入新時代,需要奮力實現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