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5年2月10日電 /美通社/ -- 2015年2月9日,北京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發布2014年全年交易數據。2014年全年,北交所共成交各類項目39111項,同比增長28.02%;成交金額10920.11億元,同比增長7.1%,年度交易規模再次突破萬億元。
2014年,北交所集團立足提升平臺功能和擴大市場影響力,在扎實做好國有企業產股權轉讓傳統業務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通過公開市場對各類要素資源進行有效配置的模式和途徑,不斷擴大服務范圍,著力提升平臺聚集項目、聚集投資人、提升綜合服務,特別是金融服務的能力,為首都、中央乃至全國要素資源的有序流轉,為推進各類企業融資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4年,北京產權市場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積極服務混合所有制經濟形成,著力鍛造金融服務功能
成為服務混合所有制經濟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平臺。作為產權交易所的基礎業務,2014年,北交所企業國有產權項目共成交931.55億元,同比增長47.52%。在426項掛牌項目中,民營企業、自然人、外資企業等非國有資本受讓334項,占比78.4%,非國有資本連續多年都成為國有產權受讓的主力軍。
事實證明,經過十余年的實踐發展,中國產權市場以自身的制度和服務模式創新,促進了國有產權的規范、有序流轉,打造了經得起的國有企業產股權流轉平臺。產權市場過去是、未來還應該是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倚重的市場化平臺。
產權市場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趨勢,專業投資機構對產權市場關注度明顯提升。隨著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加快推進,部分優質項目陸續進場掛牌,這也吸引了包括上市公司、私募股權基金等多種投資主體參與項目并購。2014年,共計有20家上市公司受讓項目22項,成交金額39.04億元,同比增長158.54%,主要涉及金融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其中,12家民營控股上市公司受讓項目12項,受讓金額24.12億元。此外,9家PE機構通過北交所受讓10宗項目,成交金額19.4億元,主要涉及金融業、房地產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等行業。
隨著各地乃至中央層面的混改基金成立并投入運營,2015年產權市場將呈現出原有的專業機構、新興的混改基金乃至其他非公有資本共同發掘優質項目、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形成和發展的新局面。2014年,北交所提前準備,圍繞組合民間資本參與國企改制重組,在行業內率先推動兩家私募股權投資機構設立產權投資并購基金 -- 北京產融投資并購基金和北京北交投資基金,兩支基金所募集資金將主要投資于北交所平臺上的產權交易、增資擴股和產權交易中的融資合作項目。
與資本市場聯動效應顯現,部分行業交投活躍凸顯市場熱點。從行業看,燃氣生產和供應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金融業、房地產業、商務服務業居成交金額前五位,分別成交189.03億元、89.33億元、66.05億元、60.8億元和40.87億元。其中金融業、房地產業已經連續五年位居成交行業前五位。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產業資本在資本市場話語權的增強,以及國有企業資產證券化水平的提升,產權市場與傳統資本市場呈現出“你漲我也漲”的聯動效應。2014年下半年,金融企業板塊引領A股上漲行情,大量金融企業股權也在北交所掛牌出讓。其中,2014年多筆泰康人壽保險公司股權在北交所掛牌成交,掛牌價格隨股票市場走好拉升,年末在產權市場的成交價格已經較年初上漲17%。同樣,銀行股權在產權市場也受到追捧,在北交所掛牌的石家莊匯融農村合作銀行9.995%股權,經過激烈競價,最終成交價格溢價率達到64.70%。
國企增資擴股進場交易明顯增多,產權市場服務混改路徑漸寬。國有企業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有三種形式:產權轉讓、增資擴股和投資新設。2014年以來,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入,有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增資擴股項目進場交易,產權市場在企業增資擴股中方案設計、投資人發現、公允價格發現、程序規范等方面的重要性得到突出體現。未來,北交所還將在服務模式創新、金融產品供應等多方面深度挖掘,逐步實現產權市場與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之間的良性互動,打造各類資本跨市場作業、為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市場化平臺。
二、緊密跟蹤政府職能轉變,為政府部門提供市場化服務
承接并圓滿完成首批涉訴京牌小客車司法處置業務。2014年11月14日,“北京法院京牌小客車司法處置平臺”正式上線,首批11輛小客車于11月25日成功競拍。經過14個小時的競價,全部車輛均以較高限價順利成交。為做好這項工作,北交所通過完善交易制度、細化工作流程、開發專門的交易系統、開通在線支付系統、搭建信息咨詢專線等措施,確保交易的各個環節萬無一失,首批涉訴京牌小客車的成功處置,得到市高院等部門的高度肯定。
搭建體育產業資源交易平臺。2014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意見》明確提出,要“研究建立體育產業資源交易平臺,創新市場運行機制,推進賽事舉辦權、賽事轉播權、運動員轉會權、無形資產開發等具備交易條件的資源公平、公正、公開流轉”。北交所積極行動,與華奧星空公司合作設立“體育產業資源交易平臺”,主要開展體育企業股權交易、體育實物資產交易、體育項目招商、體育項目融資、體育無形資產開發與交易、體育收藏品交易等業務。目前,平臺網站已經上線,初步制定交易制度規則,首批11個項目正式掛牌。
三、推動京津冀統一的要素市場建設,服務政府核心工作
作為“政府管理經濟的市場化工具”和“首都要素市場的重要建設者和運營者”,北交所響應京津冀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取得多項成果。
搭建“京津冀產權市場發展聯盟”。2014年7月18日,由北京產權交易所、天津產權交易中心、河北省產權交易中心聯合發起的“京津冀產權市場發展聯盟”在京成立。“京津冀產權市場發展聯盟信息聯合披露平臺”同期啟動上線,目前已聯合發布三地產權交易、資產轉讓等各類項目2000余項。未來還將依托聯盟在投資人共享、會員共享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并探索要素市場平臺股權方面的合作。
京津冀三地旅游資源交易平臺率先統一。2014年5月和8月,北交所設立的“北京旅游資源交易平臺”分別與河北省旅游局和天津市旅游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旅游項目也陸續進入旅游平臺進行掛牌和交易。“北京旅游資源交易平臺”自2013年成立以來,共發布項目242個,項目金額533億元;成交項目53個,成交金額20億元。
京冀合作開展碳排放權交易取得重要進展。2014年12月18日,北京市發改委與河北省發改委、承德市人民政府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有關事項的通知》(京發改〔2014〕2645號),京冀兩地正式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建設。《通知》明確了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體系構架,利用北京現有基礎和政策體系推動市場建設,優先開發林業碳匯項目,積極利用市場化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跨區域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建設。2014年12月30日,河北豐寧滿族自治縣潮灤源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在北京環境交易所掛牌交易,當日成功交易3450噸,成交額達13萬元以上,成為首單成交的京冀跨區域碳匯項目。該項目的成交,進一步豐富了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產品、拓寬重點排放單位履約渠道,也是北京市利用市場手段,推動跨區域生態環境建設與生態補償的一項重要機制創新和具體實踐。
2015年,北京市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積極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列為年度政府重點工作之首。報告明確提出,要“逐步建立三地統一的企業產權、知識產權、林權礦權等市場化流轉制度,推動制定跨區域的技術、人才等要素流動和優化配置的政策措施,促進金融、旅游等資源共享,加快區域市場一體化進程”。目前,北交所正在深入研究要素市場平臺發揮作用的方式和途徑,與天津、河北兩地同業機構一道,做實“京津冀產權市場發展聯盟”,推動建設京津冀三地統一的要素市場平臺,在三地產業調整、企業并購、投資融資、技術交易等方面發揮平臺功能,深度服務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
四是專業平臺業務亮點頻現,市場影響力不斷擴大
2014年,北交所各專業平臺形成了傳統優勢業務與市場創新業務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市場影響力不斷擴大。主要表現在:中技所正式上線推出國家技術交易全程服務支撐平臺 -- 技E網,推出“競價服務、在線展會、在線路演、訂制服務”四大產品,為各地開設12個專業頻道,形成全國性服務網絡,披露各類信息2.8萬條。環交所承擔的北京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平穩運行逾一年。全年完成配額交易211.5萬噸,居全國第二,成交金額1.05億元,居全國第三,履約期內交易量、交易額和市場活躍度居全國第一。成立北京鐵礦石交易中心,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實現獨立運營。2014年,北鐵中心鐵礦石現貨年成交量達到1670萬噸,為平臺成立三年來新高,鐵礦石現貨基準價被上海清算所正式納入其鐵礦石掉期清算業務結算價格,平臺在鐵礦石現貨領域的定價影響力不斷增強。金馬甲公司于2014年11月推出P2P網絡借貸平臺 -- 金寶會,已簽約8家國有擔保機構作為席位會員,成功發售標的10個,完成募資4300萬元。
2015年,北交所將繼續堅持“規范為本、創新驅動”的發展理念,緊抓新一輪改革帶來的歷史機遇,圍繞產權市場流轉和融資兩大核心功能,不斷夯實傳統業務,持續開展市場創新,力爭為全國和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