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5年6月2日電 /美通社/ -- 近日,由中國會計學會、中國會計報共同主辦的“互聯網+”時代的管理會計信息化論壇在浪潮集團成功舉行。該活動是中國會計報繼財政部《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發布后組織策劃的管理會計中國實踐行系列活動,受到業界、政府的普遍關注。活動首站走進浪潮,彰顯浪潮作為云計算領導廠商和IT領軍企業的業界地位,是對浪潮在管理會計信息化領域領先優勢的充分認可。
本次論壇聚焦管理會計信息化,來自財政部、企業和學術學界的相關人士歡聚一堂,就如何借助信息化工具助力管理會計實現價值創造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討,為到會的近200名企業財務領域高管帶來了一場有滋味的管理會計主題下午茶。
如果只用一個熱詞來回顧2014年的會計行業,“管理會計”必定當仁不讓成為首選。指導意見甫一發布,便在業內引起極大反響。這其中,信息化是管理會計理念與方法落地的技術支撐,是實現管理會計價值的有力保障。在管理會計體系建設規劃的制定者看來,信息化將幫助管理會計實現價值創造。
信息化撐起管理會計的翅膀
盡管我國一直不斷地完善會計管理體制,在會計準則的建設上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會計信息的價值仍沒有得到充分發掘。
財政部會計司制度二處處長高大平分析,在2000年之前,企業主要借助外部力量來落實管理會計,如依靠注冊會計師機構提供咨詢服務。此后,已經運用管理會計方法的企業認識到,信息化對于管理會計的支撐至關重要,并且開始付諸行動。在此期間,以浪潮為代表的軟件廠商推出相關的軟件,推動了我國管理會計信息化的發展。之后,現代信息技術不僅在支撐企業業務活動方面如魚得水,而且與會計核算進一步契合,兩者相得益彰。越來越多中國企業開始借此從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型。在市場的推動下,無論是在理論界、企業界,還是在學術團體中,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管理會計信息化。
在互聯網環境下,傳統的財務會計應順應信息化浪潮積極進行轉型。正快速發展的管理會計在新形勢下更應該適時而變。信息化手段不僅可以優化管理會計的決策職能,還可以滿足企業精益求精的管理要求。因此,企業應以業務活動為中心,實現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無縫鏈接,打造一體化管控平臺:一方面要促進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深度融合,建立企業一體化的管控平臺;另一方面是要把具有會計職能的業務前置,滿足企業多層次、多維度的管控需求。
在山東省財政廳會計處處長劉煥平看來,管理會計設置的初衷就是合理化和強化企業的管理,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方式就是采用信息化手段。
“要想發揮管理會計職能,有效管理、規劃、控制企業的經營活動,首先要大量搜集與企業戰略目標、管理方法相關的信息,供管理者借鑒、參考,并為下一步較佳目標的確立奠定基礎。這一方面需要基于ERP等基礎軟件的本地技術支撐,另一方面需要憑借強大的云計算和存儲技術。”劉煥平說。
“互聯網+”時代管理會計信息化的六大熱點
中國的互聯網正在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型,“互聯網+”時代已經來臨。對于管理會計而言,當全面預算、成本管理、人力成本、運營資金和責任會計中心報告等環節匯聚在一起時,如何有的放矢地抓好管理會計工作,特別是確實讓管理會計扎根落地,是眼下財會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對此,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興山表示,“互聯網+”驅動企業管理創新和模式變革,改變著企業的思維方式、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改變著企業的收入結構,出現了很多新的業務增長點和新型業務收入。“互聯網+”也推動了管理會計深化應用,并注入了新活力、新內涵,帶來更靈活、扁平的組織,更有效的價值鏈,更高的資源效率,更快速的反應,更好的流動性,以及更好的協同。企業通過管理軟件的升級,能夠為管理會計實踐提供更加完善的平臺支撐,并為構建價值創造型財務體系提供重要的信息化支撐工具,也能夠為CFO的轉型和公司財務的轉型帶來新的發展動力。
作為管理會計信息化領域的主力軍,浪潮對當前管理會計信息化應用的熱點進行了總結,主要包括六個方面:基于云服務和大數據的全員、全過程的全面預算,價值創造型的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以流動性管理為核心的營運資金管理,支撐績效評價的責任中心會計,面向現代服務業的人力資本會計,以及基于大數據的內部報告和決策分析。
王興山表示,浪潮將充分利用“互聯網+”帶來的管理會計發展新機遇,繼續夯實管理會計產品和解決方案優勢,幫助中國企業打造價值創造型管理體系,助力企業互聯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