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2015年6月29日電 /美通社/ -- 最近在朋友圈流傳著一則央視報道 -- 某犯罪嫌疑人通過在銀行 ATM 機上加裝微型攝像頭和讀卡器,由此竊取持卡人的銀行卡信息及密碼,盜取卡中現金,造成持卡人財物損失。銀行自助設備間內的監控雖然記錄下整個犯罪過程,卻未能在事發時及時報警并有效遏制犯罪。類似案件還出現嫌疑人作案時遮擋了人臉或 ATM 攝像機等情況,導致銀行在事后調取監控錄像取證時也難以鎖定罪犯。
目前社會上的 ATM 安全案件除了上述案例外,還出現暴力打砸 ATM 機、持卡人自己遺漏銀行卡或個人財產(如手機、錢包)等現象,這些 ATM 安全案件,輕則造成持卡人財物損失,重則危及其人身安全。對此,網友紛紛議論:銀行網點不是有監控嗎?監控只能事后調查取證?出現危及人身安全的事件時,銀行監控能否自動智能報警?ATM 安全犯罪,究竟如何破?……
事實上,針對各類 ATM 安全案件,早有成熟的技術可以迅速解決問題,讓持卡人不受損失。比如通過紅外涂料技術鎖定 ATM 機,對于出現 ATM 鍵盤及出鈔口覆蓋、卡口遺留、張貼廣告、遺留物等現象,迅速自動識別,分類預警;或通過 3D 人臉識別技術自動判斷持卡人的行為,識別人臉遮擋并發出警告;甚至可以利用 3D 影像技術,對整個網點設備間進行監控……然而,盡管已存在成熟的智能視頻安防技術,由于尚未得到全面的應用和推廣,ATM 安全案件依舊層出不窮。
經進一步調查,目前銀行大部分自助網點監控上尚未升級,其運維管理仍然處于傳統的人工盯屏運作模式。在銀行后臺監控中心里,一名監控人員表示,他們需要長時間監視多個屏幕。科學統計發現,長時間的盯屏行為會使眼睛易生幻覺并容易忽略重要影像信息。目前銀行這種滯后、被動的監控模式不僅容易遺漏犯罪信息,更無法對犯罪事件進行及時有效的制止,從而容易導致持卡人利益受損。
面對當前困境,銀行迫切需要轉變傳統的運作模式,采用新模式將新安防技術應用推廣、發揮效用,同時節約運維成本。有業內專家介紹稱,目前在智能視頻安防領域,已有專業的金融業務外包服務商可為銀行提供專業技術與解決方案,通過對銀行自助網點實行統一的監控管理,利用智能視頻安防的優勢,對 ATM 安全案件做到事前預防、事中處理、事后取證,為銀行實現成本節約與風險轉控。
在前不久召開的2015年廣州銀行界“安防新‘視’代,共創新業態”智能視頻安防交流會上,國內一家領先的金融業務外包服務商廣州穗通公司在業內推出了一套智能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廣州穗通是由全球領先的貨幣處理設備及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廣電運通、廣州穗保等四家公司在2008年投資組建。該系統通過智能的影像識別和分析系統,能夠自主高效判斷自助設備間內的異常行為,包括攝像機遮擋、ATM 鍵盤及出鈔口覆蓋、卡口遺留、暴力震動、張貼廣告、人員徘徊及異常行為、遺留物、人臉遮擋這八大最常見的 ATM 犯罪行為,并通過精準的報警分類向后臺發出警示,讓監控人員能在第一時間鎖定犯罪現場,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此外,遇到犯罪嫌疑人作案時,還可以通過后臺程序遠程關閉設備間門禁,發出語音警告,或對目標人物發出聲波控制,必要時聯動110報警,及時抓捕被困的罪犯。通過對網點安全事件進行事前預防、事中處理、事后取證,有效保障了 ATM 設備及自助網點的安全及正常運作。
廣州穗通總經理陳振光表示,智能視頻安防將成為金融業務外包的新業態,而在這個大趨勢下,企業需要加大新技術研發投入,利用“互聯網+”的思維,推動信息通信技術與傳統業務的融合,通過創新業務流程和業務模式,在積極開發金融安防服務產品的過程中,實現智能互聯:人與設備、設備與設備、設備與網絡、人與數據的智能互聯時代。
通過金融業務外包服務商對區域銀行自助網點進行統一的資源整合與集約管理,不僅可以降低銀行運維成本,同時也實現了風險轉控,最終由保險公司來承擔受害人的損失。另外在市場競爭下,服務商們也必須通過更專業的技術手段及敏銳的商業嗅覺,利用前沿科技開發針對性更強、安全性更高的系統,從而為銀行提供更便利、可靠的外包服務。而不管是由誰來承接這些系統,最終的共同點都必須也必將回歸到保障持卡人的利益。
Photo - http://photos.prnasia.com/prnh/20150629/0861505748-a
Photo - http://photos.prnasia.com/prnh/20150629/086150574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