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淄博2015年7月6日電 /美通社/ -- 2015年,無論是中國經濟,還是世界經濟格局都在發生著深刻而重大的變化。2015年是中國經濟壓力較大的一年,但也是中國經濟轉型和由產業升級進入正軌的一年。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減少的同時,卻也可以發現中國的需求正成為影響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重要因素。
近期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在5月份中國原油進口量為2,324萬噸,較去年同期水平下降10.98%,降幅為15個月以來的較高,環比降幅達到23.28%。中國原油進口量的大幅下降,讓很多國際石油企業非常擔心。有國際油價參與者坦言:“一旦中國進口原油大幅下降成為常態,那么國際油價將大幅下跌,因為中國已經成為國際較大原油進口國之一。”
與此同時,中國進口鐵礦石量的下降也引起了澳大利亞對經濟走勢的擔憂。澳洲主要出口產品鐵礦石占到中國總進口的60%。假如中國鐵礦石進口量持續下降,將會對國際鐵礦石價格和鐵礦石出口國造成深遠的影響。
在中國經濟進行調整的同時,也可以發現中國經濟已成為世界大宗商品價格的重要驅動因素。中國正顯示著對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巨大影響力。
中國經濟正在改革中醞釀新的發展契機
在中國進口量減少,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時候,也不斷傳出“中國面臨通縮”,甚至“中國崩盤”的論調。但中國經濟真的要面臨通縮嗎?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在2015年1月29日發布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較2013年下降8%,降至約1.26萬億美元。而中國在2014年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約為1,280億美元,較2013年增長約3%,一舉超過美國,成為外國直接投資第一大流入國。由此可見世界投資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2014年被稱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新型城鎮化的啟動、國有企業開啟了混合所有制的步伐,增設天津、廣東、福建三個自貿園區。一年以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的80個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這不僅顯示了中央政府推進改革的強大信心,也為新經濟的發展夯實了牢固的根基。雖然2015年是中國經濟壓力較大的一年,但也是中國經濟轉型和由產業升級進入正軌的一年。
隨著中國改革成果的顯現,以及“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的實施,可以預見,從2016年開始,中國經濟增長壓力將會逐漸減輕。2017年之后,中國經濟形勢將全面好轉,中國企業的利潤將明顯增長,中國經濟改革的成果將全面體現出來。
中國價格,世界標桿
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中國經濟全面改革,“一帶一路”戰略啟動和實施的深刻變革中,中國已不再僅僅是大宗商品的進口大國,而成為影響世界經濟的重要國家之一。
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中國大宗商品資訊機構也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大宗商品資訊行業領軍的卓創資訊,目前已有超過50個產品的報價,在國內外市場成為了普遍被認可和采用的定價基準,被30余家機構和300余家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廣泛應用。世界500強企業中的279家已成為卓創資訊的簽約客戶。中國的資訊機構已成為國際大宗商品交易的重要參與者。
在卓創資訊創立的第二個十年中,卓創資訊集團提出了“卓創價格標桿,讓大宗商品交易有據可依”新的十年戰略規劃。在卓創新十年的戰略規劃中,卓創資訊集團將從建立大宗商品價格標桿、提升大宗商品數據庫、建立專家研究中心和定期發布行業報告等多個方面推進中國資訊機構對世界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力。在未來,中國的價格標桿將打破歐美資訊機構對大宗商品市場的壟斷,為國際大宗商品交易提供更加中立、專業、具有公信力的數據,讓中國企業在在大宗商品交易中有據可依。
隨著更加積極的參與到世界經濟的變革中,中國對世界經濟的改變是深刻和全方位的。中國資訊機構在世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代表了中國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中國資訊機構走向世界,為“中國創造”代言,除了專業實力作為基礎,也承擔著重要的國家使命。未來的中國,將不再被動的接受國際大宗商品定價,也不再僅僅是一個進口量巨大的買家。中國正用行動改變著世界經濟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