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5年8月12日電 /美通社/ -- 今日,國家衛生計生委醫院管理研究所、健康報、BD中國分別在京簽署了三項有關醫療安全及抗菌藥物管理的戰略項目合作備忘錄。這一系列項目的開展,意味著我國將通過創新開展系統和全面的風險監測、鞏固落實安全注射及采血規范制度與培訓、引進國際先進的抗菌藥物科學管理機制等多種方式,進一步加速探索適應當前醫療需求下的醫院感染防控和抗菌藥物管理模式,持續提升我國醫療安全和感控水平。
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梁銘會、副所長付強;健康報社社長兼總編輯王碩、健康信息運營中心副主任金永紅;BD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兼總裁傅蘭澤(Vincent Forlenza)、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經理鄧建民、大中華區公共事務及傳播部總監韋春艷等領導出席了此次活動。
“全球每年有數以億計的患者,在接受醫療服務時發生醫院感染,這可能導致患者病情加重、住院時間延長、費用增加、甚至出現殘疾或死亡,使疾病治療和控制變得更為復雜。因此,加強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是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重要內容,”梁銘會表示:“此次與BD中國的合作,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我們希望藉由社會多方的參與,更加高效地推進我國醫院感控事業的發展。”
注射安全是此次項目合作的重點關注領域之一,也是基礎感染控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注射安全”子項目將依托國家質量控制平臺,圍繞安全輸注及采血、銳器傷等醫護人員職業安全防護等領域開展,旨在配合承擔質控中心職能的國家衛生計生委醫院管理研究所醫院感染質量管理與控制中心推動安全注射專項工作指導方案的實施,建立安全注射及采血制度、操作規范及規程,加強安全注射及采血相關教育培訓與質量控制,全面樹立、強化安全注射及采血理念與規范執行,帶動和促進醫療機構醫源性感染防控相關規范的執行與落實。
“醫院感染監測數據采集規范的研發與應用研究”則是此次合作的另一個重要子項目,這一應用性研究力圖在對項目參與省份醫院感染信息化監測現況、對構建區域性監測體系的建議等進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共同研發醫院感染信息化監測數據集,統一監測數據定義、格式與采集規范,并在項目參與地區和醫療機構內對研發成果進行實踐驗證,為未來制定相關行業標準、推動基于風險識別與干預的話區域性醫院感染監測體系建立提供關鍵技術問題解決方案。
“作為世界上較大的抗生素生產和使用國家,我國細菌耐藥現狀嚴峻。多年來,圍繞著抗菌藥物管理、耐藥細菌防控,我國開展了一系列重要工作,包括建立多層次的法律法規、發布相關的技術規范等等,”王碩表示:“但在執行細節、力度和持久性方面仍然有待加強,因此,此次的抗菌藥物管理合作項目具有深遠意義。”
此次合作將引進國際先進的抗菌藥物管理計劃(ASP,Antibiotics Stewardship Program)。實現建立專業化、實時的抗菌藥物管理模式,提升臨床感染性疾病診療規范,提升臨床抗菌藥物使用的科學性;提升細菌耐藥監測質量,在高質量耐藥監測數據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抗菌藥物管理,減少耐藥細菌感染,降低院內感染發生風險。
韋春艷表示:“非常榮幸能夠支持并見證今天一系列戰略合作項目的簽署,持續踐行BD助力推動中國醫療安全事業的發展的鄭重承諾。BD在全球范圍內倡導和推廣醫療領域全面安全的理念,促進包括感染防控在內的醫療安全事業取得質的突破。自2005年起,BD率先將領先的感控理念引入中國,并陸續與中國衛生計生委協作開展了三項重要合作,旨在全方位提升中國感控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安全與健康,成為中國醫療安全事業的長期合作伙伴。”
圖片 - http://photos.prnasia.com/prnh/20150812/0861507412-a
圖片 - http://photos.prnasia.com/prnh/20150812/0861507412-b
圖片 - http://photos.prnasia.com/prnh/20150812/0861507412-c
圖片 - http://photos.prnasia.com/prnh/20150812/086150741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