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2015年8月14日電 /美通社/ -- 今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發表“戰后70周年談話”,他怎么講、講到哪種程度,是中日韓三國媒體共同關心的話題。日本媒體中文導報在東京,就中日關系走向問題,采訪日中交流機構時,該機構資深策劃人鄒大慶表示,中日兩國的外交關系起起伏伏,但是經濟領域的合作交流占據中心地位,對于整個中日兩國關系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日中交流機構是一家以促進中國和日本民間經濟、文化交流為主業的日本法人。通過在日本經濟界和地方政府的關系,為中國企業在日本的深度考察,合并收購,以及創建現地法人等方面牽線搭橋,提供嫁接服務,同時協助日企在中國進行很多的CSR活動。
日中交流機構資深策劃人鄒大慶,曾經參加過日本企業在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以及央視制作的《巖松看日本》等大型活動的現場指揮工作。他認為,日本已經連續12年保持成為中國的較大貿易伙伴,中日兩國間的經濟互補性很強,但是由于兩國的文化和習慣的不同,企業不能把在中國國內的辦事方法照搬到日本,而是需要一個“翻譯”的步驟。這種翻譯,不僅是語言的翻譯,更重要的是文化和習慣的解釋和協調。一個懂得日本企業文化和思維方式的好“翻譯”,可以讓很多的項目,從不可能變為可能,從可能變為現實。
日中交流機構,與日本較大的經濟聯合體“經團連”有著多年的合作關系。日本各大企業、商社幾乎都是經團連的會員,他們的的董事長或者總經理也都在經團連兼職。日中交流機構的另一位策劃人,Mr.Yuminaga 多年來在經團連旗下經濟廣報中心與上海市、廣東省和浙江省等地方政府及友好協會之間協調策劃了眾多交流項目。他表示中日文化交流互補,自古就有。中日關系也是一衣帶水。很多日本的“美德”皆來自中國。而目前很多中國的企業家也在考察、研究日本百年以上企業的“持久”經營之道。
近年來,中日的外交關系一直處于緊張狀態,中國民眾普遍對安倍內閣持負面評價。而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訪日中國游客對日本贊不絕口。日中交流機構曾協助廣州恒大和北京國安,協調了球隊在亞冠杯足球主客場的比賽。他們認為,中日兩國的經濟界、企業間的交流,應該像足球賽場上一樣,既需要競爭,又不能單打獨斗,要在經濟規則的范圍內,切磋交流,互相學習。日本作為亞洲第一個邁進發達國家行列的經濟強國,又與中國近在咫尺,雙方文化有很多相似之處。在中國企業國際化進程中,有許多可以向日企學習的地方,這種合作與交流,有助于中國企業更好地走向世界、做大做強。
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已經結束了70個年頭,這份沉重的歷史不應被忘記。在正確對待歷史問題的基礎上,中日兩國之間的關系,也應該通過擴大、增進經濟領域的交流,取得更好的發展。
媒體聯系:
鄒大慶
+81-90-6106-0888
tvzou@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