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5年10月30日電 /美通社/ -- “如今的大數據有點像春秋時代,國內上百個數據源就像是大大小小的國家,但都是碎片化的,真正有價值的數據還需360度整合和深度挖掘。數據只有在不斷積累和反復應用中才能體現價值,而數據的積累,也只有通過不斷應用才會真正實現。”10月26日剛剛在上海隆重開幕的“2015安亭國際汽車金融論壇”上,上海樂融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王文陽博士如此描述大數據在當下真正的價值體現。
繼去年12月成功舉辦首屆安亭國際汽車金融論壇之后,安亭國際汽車金融論壇已成為國內聚焦汽車金融領域規模較大、級別較高、涵蓋汽車金融產業鏈齊全的專業高端峰會。“2015安亭國際汽車金融論壇”以“融合與共生 -- 中國汽車金融發展的可持續之路”為主題,重點探討“互聯網+”引發的變革,尤其以“‘互聯網+大數據’下的汽車金融”為議題的汽車產業高峰互動論壇環節中,與會大佬們不僅重點解讀了汽車金融及服務的發展契機,更是深度挖掘了汽車與金融融合共贏的方向,引得各界人士普遍關注。這一環節中出人意料地現出一匹黑馬 -- 以風控為核心優勢的上海樂融金融驚艷亮相,其風控技術與業務模式聚焦全場關注,成為本屆論壇一抹新的亮色。
以風險控制能力為核心,樂融金融深耕個人消費信貸和小微企業信貸服務領域,為正規放款機構與貸款人之間搭建線上專業平臺、并提供風控運營等服務。“樂融一直致力于助力金融機構降低獲客成本、量化貸款風險、實現純線上化業務模式”,王文陽以簡短的介紹開篇。
會上,論壇主持人——第一車網創始人兼CEO馬曉威向王文陽拋出問題:“樂融公司一直致力于風險評估評價模型的搭建,這樣一種模型如何與互聯網相匹配?對你們的產品而言,建元資本或者是第1車貸之類的公司是否都是你們的目標客戶?”
“我是做風控出身的,當初跟國內多家大型汽車金融公司合作時,引進了國外先進的風控模型方法和理念,幫助汽車金融公司有效提高自動審批率,量化貸款風險,開啟從人工模式到數據驅動模式的轉變。”王文陽介紹到。據悉,王文陽擁有近20年中美金融業風險管理和市場策略經驗。在國內,王文陽曾擔任點融網首席風控官、益百利業務線負責人和費埃哲(FICO)首席專家。而回國之前,他曾就職于摩根大通銀行和太陽信托銀行,并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學博士學位。在國內,王博士領導的咨詢團隊曾分析評估零售信貸資產9萬億元,覆蓋1億人群。
“金融與汽車業的結合,風險的控制依然是重中之重。大數據作為一個工具,將對金融產品和服務產生強推動作用。在電商消費貸風控領域,我們發現用戶的收貨地址數量與風險相關性強,而在POS貸風控領域,小微商戶的交易數據行為是風險評估的重要維度。因此大數據的有效性需要結合不同的場景,在零售汽車信貸領域,風控評估則既包含貸款人的數據元素,又涉及汽車使用的數據元素。”王博士強調,這個過程對數據分析的技術含量和經驗要求非常高,所以樂融金融一直以來恪守和堅持的,便是在互聯網金融海量的大數據中,巧妙和精準利用不同產業鏈及有效數據,將整個風控做的更完美。
會上,王文陽還跟大家分享了一個故事:“曾經有次面見人民銀行吳曉靈行長,他說中國農民有幾億人口,是美國征信局人口的幾倍,你們能不能幫我們建一個農村征信局?緊接著吳行長又說,但資金還需要你們自己想辦法籌備。這個項目后來就不了了之了。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數據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還需不斷應用,通過不同人群不斷豐富和完善,大數據的作用實際將越來越凸顯出來。”他繼而表示,對于建元資本、第1車貸等汽車金融后起之秀,樂融數據驅動風控可以有效助其提高自動審批效率、降低運營成本、較快速度贏得市場優勢、占領市場份額。
王文陽透露,樂融金融現在正致力于為大型電商平臺做白條的業務,很多三四線城市消費者不使用信用卡,甚至有的根本查不出征信報告,傳統方法對其信用資質完全無法掌控。
“那怎么辦?”在場有嘉賓發問。
“通過其他有效數據來補。”王文陽解釋,互聯網時代不缺乏數據,但真正對風險管理有用的指標并不是很多。他介紹,樂融風控引擎將評估指標細分出多種有效維度,在客戶授權后,查詢其信用相關所有信息,使用科學的評估模型,從海量信息中篩選出有用數據。樂融金融的模型非常靈活,往往針對不同人群有不同評估方法。
會上,幾位嘉賓一致認為,風控能力的比拼某種程度上看更是大數據整合能力和獲客轉化率的比拼。“數據驅動的風控模式會更加有力地將汽車金融推向新的發展階段。”王文陽表示,樂融金融將繼續深耕電商白條、線上POS貸、汽車貸款等領域,并在垂直風控鏈條上不斷布局,樂融金融也將不斷完善、優化風控模型,全力打造金融風控“較強大腦”。
圖片- http://photos.prnasia.com/prnh/20151030/0861510449-a
圖片- http://photos.prnasia.com/prnh/20151030/086151044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