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2016年7月6日電 /美通社/ -- 近日傳化物流可謂喜事連連。繼傳化物流首創并實踐的“公路港物流”模式入國務院文件,發改委點名“完善公路港建設布局”后,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高技術司又發布了關于《中國“互聯網+”行動百佳實踐》名單。傳化物流榜上有名。
“物流+互聯網+金融”理念獲項目青睞
此次活動啟動于2016年3月,案例面向社會各界征集,重點選擇中國境內注冊的各類企業尤其是服務于實體經濟發展的企業。
《中國“互聯網+”行動百佳實踐案例》系國家發展改革委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梳理我國經濟社會各領域與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的典型案例和實踐經驗所做的重要評選,目的是指導和幫助地方、企業開拓思路,務實推進“互聯網+”行動,將先進的實踐案例和經驗轉化為轉型動力。
此次的百佳案例包含了高效物流、“互聯網+”創業創新、智慧能源、普惠金融、便捷交通、物聯網等基礎保障支撐領域。
而能入選更加關鍵的條件是,充分體現“互聯網+”特點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標志性,對其他地方和企業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和應用價值。
傳化物流入選“高效物流”的百佳案例,正是依托于“物流+互聯網+金融”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傳化物流作為國內領先的公路物流行業平臺運營商,一直致力于構建“中國智能公路物流網絡運營系統”。
通過“互聯網物流平臺網絡”和“公路港共享平臺網絡”的互聯互通,系統性解決中國公路物流短板問題,提升公路物流效率,降低公路物流成本,打造“物流+互聯網+金融服務”為特征的中國公路物流新生態。
對于如何把物流的效率提上去、成本降下來這一課題,對傳化早已開始了探索,傳化正在搭建“中國智能公路物流網絡運營系統”為公路物流“裝軟件”。
中國智能公路物流網絡運營系統分為三部分:首先,在全國主要物流節點城市和重點物流區域建設實體公路港,服務區域城市的生產和消費,打造跨區域中轉的多式聯運中心、城市物流中心和物流基地,帶動周邊城市群的生產和消費、多式聯運的物流協同發展。連點成網,形成開放、共享的公路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平臺。
其次,開發建設集、分、運、配高效協同、智能調度和物流過程透明化管控的智能物流信息系統,用于全網指揮調度、協同運輸管理、公路港數字化管理、運輸安全監控。通過智慧物聯實現對物流業務的智能管理。
然后,在基礎設施網絡平臺和智能物流信息系統的基礎上,衍生出一系列物流互聯網應用、物流金融產品、供應鏈增值服務,為物流產業鏈上的各類主體提供高效精準的服務。
互聯網產品創新是硬性條件
此次活動征集要求中明確指出,要求:“積極擁抱互聯網,運用互聯網創新成果,在精準化供需對接、個性化定制、技術升級改造、組織結構優化、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所做的探索實踐和取得的顯著成效。”
傳化物流緊緊圍繞“物流價值鏈”與“增值服務價值鏈”,逐步構建公路港平臺和信息服務系統的共享平臺。在公路物流骨干網的基礎上,傳化物流建設了一張物流的物聯網,最后形成了一個智能的物流管理平臺,從而實現物流的指揮調度、跟蹤監控、協同作業。
創新業務平臺主要基于大數據中心,打造三層服務體系。打造“陸鯨”、“易貨嘀”、“傳化運寶”等開放的物流互聯網產品,形成一個“共創、共贏、共享”的傳化物流創客平臺,在貨源端提供多維度的物流服務體系,最后通過產業供應鏈營運體系來提供包括物流在內的一系列供應鏈增值服務。
從而,為貨主企業、物流企業及個體貨運司機等公路物流主體提供綜合性物流及配套服務,共同形成“高效的貨物調度平臺”、“優質的貨運生活服務圈”以及“可靠的物流誠信運營體系”,發展公路物流 O2O全新生態。
探索實踐成績是傳化入名單的保證
此次傳化物流入選“百佳實踐”案例,更重要的是依托于對物流業轉型升級等方面所做的探索實踐和取得的顯著成效,實現了圍繞技術創新、服務創新、模式創新,推動了新業態發展,促進物流的轉型升級。
傳化物流是國內較早采用平臺經營模式對行業轉型升級提出系統解決方案的企業之一。
隨著全國化網絡布局速度的加快,傳化物流打造“10樞紐·160基地”中國智能公路網絡運營系統的宏偉藍圖已經逐漸清晰。目前已經在20個省市、自治區進行全省網絡布局,85個城市落地項目,投入運行的公路港已經有11個,預計今年將有30個公路港在全國正式運行。
預計到2022年形成全國性的公路港網絡,建成10樞紐以及160基地的全網布局,合計170個公路港。傳化物流努力正在實現港與港之間的互聯互通,發揮公路港全國布局的網絡效應。由公路港搭建的基礎設施平臺網絡、安全誠信體系所形成的保障以及標準化的運作體系構成了三大基礎支撐。
最終,傳化物流構建的“中國智能公路物流運營系統”將致力于滿足5000萬企業運力的采購,實現超過2000萬輛卡車的高效調度,讓200萬億物資快速有序流動,產生更為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