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蘭州羅克維爾2016年8月5日電 /美通社/ -- 美國藥典委員會(U.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簡稱USP)于今日推出新一代食品欺詐數據庫(FFD 2.0),幫助食品廠商和零售商在獲知情況后作出與其產品成分有關的決定,特別是潛在摻假風險較大的成分。其目標是保護品牌,增強消費者信心并為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簡稱FDA)最近制定的全新食品安全法規提供支持。
食品欺詐(又稱經濟利益驅動型摻假(economically-motivated adulteration,簡稱EMA))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和公共健康問題,據估計,本行業每年為此耗費100至150億美元,多達10%的全球食品供應受此影響。
“和以往相比,當今的消費者受教育水平更高,食品欺詐可能會給廠商品牌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害”,來自Mondelēz International的Todd Abraham(USP理事會成員)說,“利用食品欺詐數據庫2.0,食品廠商可以查看以往的欺詐事件,采取積極措施保護自己的供應鏈,以此保護廠商的聲譽,確保消費者對其產品充滿信心”。
USP FFD 2.0的另一個好處是能支持廠商遵守FDA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全新法規。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Food Safety Modernization Act,簡稱FSMA)要求食品廠商和零售商識別和分析包括因EMA引起在內的潛在危害,并將此作為食品安全計劃的組成部分。FFD 2.0提供特定摻假物危險報告,廠商和零售商可以迅速、輕松地識別已知的被潛在危險物質污染的成分。全球食品安全計劃(Global Food Safety Initiative,簡稱GFSI)是一項由業界推動的倡議,該倡議為食品安全管理系統提供指南,并規定了類似的開展漏洞評估并建立控制計劃的要求。
“食品中摻入的物質可包括工業染料、增塑劑、過敏原或其它不得用于人類食用的物質” ,USP食品項目科學主管Jeffrey Moore博士說,“要明智地消除風險,首先要有可靠的數據,評估特定食品供應鏈存在的潛在危險因素,食品欺詐數據庫2.0朝這個方向邁出了第一步”。
這次數據庫升級收錄了大量全球食品欺詐記錄,不僅涵蓋數千個成分和相關污染物,還包括從全球科學文獻、媒體報道、監管記錄、司法記錄和貿易協會收集的事件報告、監測記錄和分析方法。用戶還可以利用FFD 2.0的新特性(可自定義的操作界面)發現歷史趨勢和漏洞,其中包括在新食品欺詐記錄發布時自動發送提示信息,以及對感興趣的成分執行自動分析。
“新數據庫包含由學術界、行業和監管機構的科學家和食品欺詐專家提供的數據,能更全面地提供食品欺詐方面的歷史資料”,USP食品成分專家委員會主席Jonathan W. DeVries博士說。USP的專家委員會負責制定和修訂USP的質量標準及相關工具,充分利用各委員的經驗和專長。
“USP的專家委員會正努力開發數據庫和其它工具,從宏觀的角度打擊食品欺詐,因此,要防止供應鏈今后再次出現食品欺詐事件,較好的辦法就是充分利用這類數據庫和工具。這些資源合在一起就能提供廠商和零售商需要的工具,保護其品牌,遵守各項法規并增強公眾信心”,DeVries博士補充說。
欲了解FFD 2.0和其它食品欺詐防范工具的詳情,包括標準、培訓和咨詢服務,請訪問網站http://foodfrau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