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6年12月19日電 /美通社/ -- 近日,由上海市臨港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和上海市能效中心聯合主辦的2016創建綠色產業園區高峰論壇(臨港)活動在上海圓滿舉辦。國際知名獨立第三方檢驗、檢測和認證機構德國萊茵TUV(以下簡稱:“TUV萊茵”)受邀出席本次論壇,TUV萊茵大中華區能源及低碳服務專家、能源管理體系審核員毛良燦先生在現場發表了“綠色管理:能源管理助力綠色園區創建及德國經驗”主旨演說,期待以能源管理助力上海綠色園區創建。
關注綠色產業園區創建,打造新型工業體系
綠色產業園區,是指企業綠色制造、園區智慧管理、環境宜業宜居的產業集聚區,綜合反映能效提升、污染減排、循環利用、產業鏈耦合等綠色管理要求,是綠色發展理念在產業領域的直接展現。當前,上海市104區塊產業園區集聚了上海工業80%的產值和超過85%的能源消費,是上海加快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載體。因此,推動創建綠色產業園區成為建設節能、清潔、循環、低碳的新型工業體系的關鍵環節,是深化產業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然選擇。
目前,上海綠色產業園區創建條件正日趨成熟。目前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已探索制定了“綠色產業園區評價導則”,涵蓋四大類28項指標,成為全國第一個綠色產業園區地方標準。而能源管理體系在提升競爭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等方面均能夠發揮巨大作用,因此被視為構建綠產業園區的重要舉措之一。
本次論壇現場,毛良燦先生首先就能源管理體系標準的發展、能源管理體系的要求、如何建立和實施能源管理體系進行了詳細介紹。毛良燦先生表示,GB/T23331-2012《能源管理體系要求》國家標準已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實施,并正式接軌IOS50001:2011國際標準。GB/T23331-2012/ISO50001:2011將重點關注在持續改進能源績效上,能夠幫助組織定義與重要能源消費相關的目標、指標和行動方案,以及應對因能源消耗導致的環境影響方面的挑戰。毛良燦先生指出,構建綠色產業園區,亦應根據GB/T23331-2012/ISO50001:2011要求,在設定節能減排目標,為園區內各企業設定相應指標的同時,在實施過程中通過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實時關注實施方案能否達到其設定的目標值,以持續性的檢查和改進,確保園區的能源績效達到其節能目標。
隨后,毛良燦先生還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工業節能管理辦法》等節能減排相關法律法規中涉及強制性節能標準、能耗限額標準、排放控制、綠色工廠等內容的條例進行了梳理和解讀,以促進各用能企業在充分掌握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前提下合理開展節能減排工作。
綠色產業園區的創建在發達國家不乏成功案例。作為持續性改進的實際案例分享,毛良燦先生以德國老牌工業區 -- 魯爾工業區為例,全面解析了傳統重工業區如何通過基于能源管理和環境保護的結構性調整成功實現轉型的變革之路,為綠色園區的創建和持續改善提供了范本。
推動能源管理體系發展,為綠色經濟持續貢獻
事實上,作為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專家,TUV萊茵長期以來堅持致力于推動能源管理體系的發展,力求通過切實有效的能源管理,為中國企業控制生產成本、減少排放、持續性地改進能源的使用和產品輸出而不斷貢獻。
憑借在工業領域能源管理以及氣候變化領域內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多年的沉淀,TUV萊茵獲得國家認監委批準,可開展ISO 50001能源管理體系認證。進行能源管理體系認證不僅能夠及時滿足國家對環境、能源相關法律法規的相關要求,同時,能源管理體系的運行可以幫助企業以高效和可持續的方式使用能源、提高能源使用率并深挖企業節能潛力。目前,TUV萊茵擁有30多位專門從事能源、低碳、氣候變化業務的專家,為多家世界500強公司提供能源管理體系相關服務。此外,TUV萊茵還可提供能效性能、節能措施等能源方面的評估增值服務。
而2016年11月,TUV萊茵又根據其在能源領域多年的實踐經驗,正式發布《2016年能源管理體系現狀和發展白皮書》,總結了全球范圍的能源管理實踐經驗,對中國能耗問題、政策導向方面遇到的挑戰和痛點提出了建議,并指出中國企業應以戰略思維應對節能減排,通過實施能源管理體系,從“用能方式維度的提升”和“精細化管理的延伸”兩方面著手,最終實現低碳經濟時代下的能源風險控制。
面向未來,中國社會還將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造提升傳統行業、在各個行業推進節能減排工作,構建環境友好的現代產業體系。而TUV萊茵也將在專業領域持續推動能源管理體系的進一步發展,以創新可行的能源管理解決方案,努力提高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和生產力、促進節能減排以應對氣候變化,為中國的綠色經濟發展持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