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17年3月14日電 /美通社/ -- “從智能投顧興起到2016年,這個時期其實銀行業都保持了較為克制的態度,但到2016年底,招行的正式入局,透射出一個值得關注的信號,智能投顧市場恐怕已真正臨界爆發燃點。”2017年3月10日,在由《零售銀行》雜志與“城商行財私聯盟”產品創新委員會共同主辦的“城商行財私聯盟產品年會暨財富管理產品配置與智投策略研討會”上,深圳市今日投資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智發表了講話,對當前國內銀行業關注的智能投顧給出了他的分析和預測。
智能投顧也被譯作機器人投顧,發端于美國,是一種FinTech的典型應用,它是量化投資和IT技術發展的紅利。其背后邏輯是,利用大數據分析、量化金融模型及互聯網交互、云計算等技術,為用戶提供個性化財富管理建議。智能投顧旨在突破傳統人工投顧服務的局限性,將專業投顧服務覆蓋更廣泛客群。盡管其概念提出迄今已有近十年的時間,但直到Betterment和Wealthfront等在線財富管理平臺名聲大噪之后才得以快速發展。
金融科技創新,智能投顧成新風口
事實上,大概自2014年起,國內就開始掀起智能投顧的創業風潮,市面上也出現了不少活躍的智能投顧App,而且其他行業也早已開啟智能投顧服務。以個金服務見長的招商銀行在2016年歲尾推出“摩羯智投”,更是宣告國內財富管理規模較大的持牌金融主體 -- 商業銀行,開始進入智能投顧時代。
陳智在研討會上表示:“互聯網時代,客戶轉換成本越來越低。倘若不以客戶為中心或僅停留在口號上,不從客戶需求出發進行產品投研和配置,不注重提升客戶體驗,必然在與同業競爭中落敗。財富管理的智能化、投顧服務的個性化是金融行業不可逆轉的趨勢?!?/p>
他認為,智能投顧 (“Robo-Advisor”) 對于傳統金融序列的滲透不會只是曇花一現的花頭,卻是銀行、基金、券商等財富管理市場主要參與者發展及轉型的切實需要,因為如果不去積極面對科技、金融融合的新趨向,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存量競爭優勢勢必削弱。
而且,他還指出,2016年全國的公募基金規模達到了10萬億,未來五到十年理財市場規??赡軙_到100萬億。在理財市場的爭奪已經非常激烈的當下,未來銀行業想要在市場上分一杯羹,智能投顧就真是最新的創新工具?!耙酝耐顿Y決策主要依靠投資顧問的經驗判斷,必然只能服務小部分高端客戶,隨著金融科技的進步,投資實時性和透明度顯著提升,通過快捷的數據分析和匹配,智能投顧可以使得普通客戶也能享受專業化、定制化服務。”他說。
根據波士頓咨詢與光大銀行聯合發布的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資管市場管理資產總規模將達到174萬億元人民幣。理財市場蛋糕巨大,銀行、券商、基金、保險、信托群雄爭霸,BAT、互聯網巨頭、創業公司虎視眈眈。
從某種意義上說,2016年可謂中國智能投顧的元年。目前國內已有30%左右的券商在使用智能投顧相關工具??v觀全球市場,金融業內對智能投顧對動作也呈現加速狀態。
機器人理財時代,智投核心看數據和模型
互聯網金融1.0時代,是理財產品互聯網化的時代,即購買理財產品不再需要復雜繁瑣的過程,線上可以開啟一鍵購買模式?;ヂ摼W2.0時代,是理財顧問也可以實現互聯網化,即智能投顧隨時隨地服務客戶。
“讓我們把智能投顧拆開來看。智能,肯定就是人工智能、機器人;投顧就是顧問、理財經理。再合起來說,智能投顧就是一個理財機器人。我們將智能投顧定義為‘貼身的理財機器人’。之所以叫它貼身,一是因為智能投顧給做的理財基本上是通過手機App的形式給出來的,手機當然是貼身的。二是量身訂制,智能投顧是可以根據我們每個客戶的投資風險、承受能力等等特性為其量身訂做理財方案?!?/span>陳智表示。
目前本土打出智能投顧概念的第三方主體數量不少,但多半成立時間較短,且主要運用回測數據和模擬結果來給出投資建議,如果用以實際操作中是否真的合理有效呢?又該怎樣鑒別一款智能投顧產品的優劣呢?
陳智認為,智能投顧的核心是數據和模型,所有評判一款智能投顧的優劣,主要是看數據的可靠性和投資模型的有效性。具體而言,一是數據歷史要長,被檢驗的時間越長越好,較好要涵蓋幾個經濟周期和金融危機;二是數據本身準確性要高,而數據的準確性主要依賴高質量的數據源和非常嚴格的采編程序;三是投資模型要有效,需要過多種形態市場檢驗,不僅僅是數據回測,并且較好能經過大量機構投資者的檢驗,而不只是模擬操盤。
深圳市今日投資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占據了國內智能投顧市場半壁江山以上的份額,其中最具標桿意義的平安證券智能投顧,即出自這家金融科技公司。而平安之所以選擇這家智能投顧,主要是由于其數據和模型的積累達到十五年,而且經過了全球較大的資產管理公司Black Rock、量化投資鼻祖BGI、華夏、嘉實、工總行、中信證券等頂級資管機構的實盤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