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7年4月17日電 /美通社/ -- 慢性疾病的發生,與現代社會的發展、乃至人們生活行為方式的改變息息相關。慢性病起病緩、病程長,一旦患病需要長期嚴格控制病情和接受治療。當今中國,病人多、專家資源缺乏等諸多限制讓患者教育管理舉步維艱。掌上糖醫與哈佛醫學院 Joslin 糖尿病中心合作開展的智慧醫療管理模式,恰好解決了傳統慢病管理無法將慢病管理細節“一手抓“的難題。這也是 Joslin 糖尿病中心首次與我國移動慢病管理平臺展開合作。
哈佛大學醫學院 Joslin 糖尿病中心成立于1898年,是全球較大的糖尿病研究兼診療中心,有著“糖尿病圣地”的美譽。歷經百余年發展,成為世界各國醫學專家合作、多學科合作研究、治療糖尿病的國際化中心,在全球征服糖尿病斗爭的前沿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成立一個多世紀以來,Joslin 糖尿病中心始終作為一個國際公認的糖尿病治療、研究和教育專業機構,致力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這一愿景也與掌上糖醫不謀而合。
精準管理,對患者實現自我管理意義重大
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首要目標就是控制血糖,良好的血糖管理可幫助患者有效減少或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及發展。將每日監測的這些血糖數值,按時間排序手工記錄,是一項既耗時又易出錯的工作。某項數據一旦遺失或者錯漏,都可能造成主治醫生對病人當前病情變化的誤判或忽略。
面對成百上千條血糖數據,利用血糖儀智導互聯模塊“糖+”,就可使血糖批量管理變得簡單便捷,使數以千萬的傳統血糖儀“智能化”。無需任何界面操作,打開掌上糖醫 APP 和手機藍牙,甚至中老年人也可輕松完成數據“秒速傳輸”。有了準確無誤地連續血糖數據,掌上糖醫在血糖監測頻率提升和有效性提高方面邁出了一大步。對醫護團隊來講,通過健康大數據獲取更詳盡的臨床治療反饋,可較大程度上提升醫生對于疾病診療全程的“精準”把握。
智能醫療體系不斷演進,醫患雙方均是獲益者
在自我管理過程中,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更重視用藥方案,對飲食、運動及心理關懷的關注通常不夠多。事實上,只有主治醫生提供單一病種的病情和用藥指導遠遠不夠。而掌上糖醫管理的慢病協同醫療服務團隊,不但包含主治醫師、護士,更包含病人本身、營養師、運動專家以及兼具醫學和心理輔導功能的醫生助手等成員。多學科交互的醫療服務團隊協同工作,已經臨床證明可帶給患者更為有效的治療效果。
如今,越來越多的醫生已經習慣、甚至離不開這樣的智能醫療管理平臺。更新專業知識、安排日常工作、拓寬接診渠道、管理院外患者、樹立醫生品牌……移動醫療真正走進了醫生工作、學習的方方面面。上海市東方醫院的馮主任分享了他的經驗之談,“以我自身為例,通過在智能醫療平臺2年多的管理發現,患者在多次隨訪中的糖化血紅蛋白指標均有明顯下降。而患者并不需要像以往那樣頻繁往來醫院排隊就診,醫生在管理全程也只需花費每天半小時左右的碎片時間。醫患雙方都是獲益者。”
解開診療室內醫生的“神秘面紗”,智能醫療管理讓治療過程愈加高效,在線互動、多方協同使醫患交流愈加和諧。告別傳統醫療的復雜流程、人滿為患,智能醫療時代迎接醫患雙方的是創新發展的智慧治療手段,以及徹底顛覆傳統的高效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