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7年6月7日電 /美通社/ -- 2017年5月26日,全球領先的檢驗、鑒定、測試和認證機構SGS在上海成功舉辦了俄羅斯煤炭檢驗專題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特別邀請了SGS俄羅斯礦產服務經理Alexander先生和SGS俄羅斯遠東地區礦產服務經理Victor先生,主要圍繞俄羅斯煤炭資源的分布情況、俄羅斯煤炭的檢驗特點與通過俄羅斯煤炭檢驗質量控制,如何較大限度的規避由于質量差異所帶來的貿易風險進行了深入探討與交流。
俄羅斯煤炭資源豐富,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12%,1988年俄羅斯煤炭消耗量達到較高峰,之后下降1.4倍。在國內消耗停滯的情況下,增加出口刺激了生產,俄羅斯6個月煤炭出口量同比上漲近12%。6、7月份,中國受夏季用煤需求增加影響,各電廠均增加了煤炭采購,提前訂購了部分澳大利亞、印度、俄羅斯等國煤炭,促使6、7月份進口煤呈現遞增趨勢。
近年,煤企在煤炭行業均面臨產能過剩危機,需求暴跌,所以亞太市場對客戶的爭奪異常激烈。SGS俄羅斯礦產服務經理Alexander先生認為,要維持甚至提高俄羅斯煤炭的市場份額,不僅要繼續提供高質量的煤炭(俄產煤炭化學成分優于外國同類產品),還要對其進行合理“包裝”。他說:“買家已不再只采購原煤,而是要求提供能使貨物達到高質量出口形態的新增服務,包括去除污染物、達到合同要求的粒度分級、保管、混配等。這時候,選擇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檢驗機構尤為重要。”此外,他還介紹了俄羅斯煤炭各類指標的檢測方法,包括全水分、工業分析、全硫、碳氫、HGI、AFT等指標的檢測方法,指出影響煤質檢測結果的關鍵因素是煤質的穩定和水分,導致檢測結果差異的原因,除了化驗人員的專業水準和設備的準確度,樣品制備至關重要。Alexander先生建議在煤炭貿易中應充分考慮到煤炭品質的波動性,在合同中盡量規避由于客觀存在的檢測結果不確定性帶來的品質波動爭議,制定合適的賞罰條款,并選擇權威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保證測試結果的質量和公正性。
此外,他還詳細介紹了SGS在俄羅斯最具競爭力的遠東港口 -- 東方港設立的實驗室規模及能力。該港口是俄太平洋岸唯一對產能過剩危機有所準備的俄遠東港口,到2017年,該港口三期工程將達到1000萬噸/年的設計能力,2020年達到2000萬噸。從而使東方港貨物吞吐能力增加一倍,達到4000萬噸/年。SGS東方港實驗室將做到與港口資源共享,實現采、制、化一體,較大限度的滿足客戶的定制化需求。
經討論,SGS計劃于2017年9月初組織中國煤炭企業團到俄羅斯遠東地區參觀實地考察,屆時會邀請礦方以及港口直接與中國煤炭企業對接,讓從事俄煤貿易的煤炭人更加全面了解俄羅斯當地煤礦企業、港口,以及碼頭等相關業務情況。
獲取更多資訊,掃一掃關注礦產檢驗測試服務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