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9年6月3日電 /美通社亞洲/ -- 建國六十年來,中國城市經歷了巨大的發展變化。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城市建設從強調改善基礎設施和追求粗放型的城市化,已經發展到關注城市形象和創建一流的人居環境,城市的科學可持續發展越來越成為城市領導者關心的課題。而傳媒,不僅是這一發展歷程的記錄者,也是城市科學發展的參與者和推動者。2009年5月30日,在北京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傳媒經濟年會”,敏銳地捕捉到“傳媒與中國城市發展”的時代話題,邀請了眾多學界專家、傳媒領袖、企業精英和城市政府領導者,就城市品牌形象、城市營銷、都市傳媒與城市經濟發展等話題進行了交流討論,許多建設性的觀點令來自全國各地的參會嘉賓印象深刻。
由中國傳媒大學發起的中國傳媒經濟年會每年舉辦一屆。自2004年以來,已連續舉辦過四屆。年會以其權威性、國際性和積極務實的特點,成為備受關注的業界高端峰會,產生了十分廣泛的社會影響。年會受到了各級領導和業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前幾屆年會均有教育部、信息產業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等部委高層領導出席,他們與國內外知名媒體企業領袖、學界資深專家一起,多角度、深層次地探索了傳媒產業發展的政策方向與市場熱點問題。中國傳媒經濟年會已經成為中國傳媒界較權威和最活躍的學術交流平臺之一。
此次第五屆“中國傳媒經濟年會”由中國傳媒大學、新加坡新傳媒集團和《中國民航報 -- TOP 時空》共同主辦,由中國傳媒大學媒體管理學院、亞洲新聞臺國際頻道和鼎力傳媒聯合承辦,于2009年5月30日在北京千禧大酒店隆重召開。年會力求融通政產學研,有效整合政府資源,發揮文化及傳媒產業優勢,開發城市“軟實力”及其經濟潛能,打造城市品牌,彰顯城市魅力,探討在全球化傳播的時代,城市發展與傳媒經濟強有力的互動和共贏關系。
國家廣電總局辦公廳主任朱虹、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胡正榮、安徽省六安市副市長鐘園等領導出席論壇并致辭。北京市西城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海南省三亞市、江蘇省揚州市、江蘇省無錫市、河北省承德市、河北省霸州市、山西省晉中市、安徽省六安市、云南省昆明市、山西省太原市、云南省西雙版納州、甘肅省武威市、廣東省佛山市、山東省菏澤市、黑龍江省雙城市等城市的市委書記、市長及市委其他領導30多人應邀出席了論壇。中國傳媒大學李懷亮教授、周鴻鐸教授、范周教授、臺灣臺北實踐大學李天鐸教授、中國-歐盟信息社會項目組組長 Chris Brown、北青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何平平、海南省三亞市委宣傳部長張萍、國際 IT 律師協會主席 Sylvia Kierkegaard、北京中外名人文化產業集團總經理陳建平、解放日報集團副總編壽光武、中國企業家雜志總經理楊偉智等人在論壇上就城市營銷策略、城市品牌塑造、傳媒與城市經濟發展等主題發表了精彩的演講。
在論壇的兩個圓桌會議單元,由城市市長、傳媒學者、媒體總編組成的研討小組,一起交流了“城市品牌形象與城市營銷”和“都市傳媒與城市經濟發展” 兩個精彩話題。研討嘉賓包括:中國傳媒大學的胡智鋒教授、吳延熊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的金元浦教授、國家行政學院的廖自力教授、安徽省六安市副市長鐘園、江蘇省揚州市副市長張瑞忠、黑龍江省雙城市市長逯景隆、山西省晉中市宣傳部長劉志宏、重慶晨報總編輯張永財、北京晚報副總編王學鋒、南方都市報報系總監魏東、CCTV 證券資訊頻道總編鈕文新等人。
圓桌會議結束后,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助理吳延熊教授公布了“中國城市綜合影響力傳媒大獎”、“中國城市形象學院單項獎”、“城市發展傳媒貢獻力大獎”和“城市發展傳媒特別貢獻獎”的獲獎城市與獲獎媒體名單,為本屆年會掀起一個令人矚目的高潮:
獲得“中國城市綜合影響力傳媒大獎”的城市有:成都市、東莞市、綿陽市、都江堰市、綿竹市。
獲得“中國城市形象學院單項獎” 的城市有:較佳和諧城市獎 -- 廣州市、溫州市、煙臺市、彭州市、江山市;較佳投資環境城市獎 -- 深圳市、佛山市、無錫市、雙城市、晉江市;較佳創意城市獎 -- 哈爾濱市、泉州市、晉中市、曲阜市、敦煌市;較佳環保形象城市獎 -- 武漢市、漢中市、宜昌市、昆山市、福清市。
同時獲得專家推薦學院單項獎的還有:和諧單項獎 -- 南京市、大連市、唐山市、廣元市、珠海市、吉林市、揚州市、揚中市、鄧中市、藁城市、海林市;創意城市獎 -- 杭州市、太原市、揚州市、三亞市、欽州市、濟寧市、和田市、海城市、日喀則市、丹江口市;投資環境獎 -- 寧波市、福州市、鞍山市、寧德市、鷹潭市、蘇州市、六安市、武威市、太倉市、瑞麗市;環保城市獎 -- 拉薩市、烏魯木齊市、臨沂市、秦皇島市、廊坊市、日照市、安陽市、武夷山市、江陰市、大豐市。
以上獲獎名單產生于中國傳媒大學媒體管理學院研發的“中國城市形象媒體監測分析系統”對中國所有城市進行的為期一年的追蹤調查分析結果,具有嚴謹實證的科學性?!爸袊鞘行蜗竺襟w監測分析系統”依托先進的搜索引擎,能夠覆蓋中國互聯網主流門戶和新聞網站,對海量新聞報道數據進行實時監測和抽樣抓取,并依據科學的城市形象媒體傳播模型,運用多種高性能數據挖掘和人工智能技術對新聞報道進行觀點提取、自動分類和語義評價,最終匯總形成城市的民生、安全、經濟、文化、環保、科技形象等各項指標數據。在本屆論壇上,中國傳媒大學發布的《2008中國城市形象媒體監測報告》,詳細呈現了此次科學調查研究的主要成果,報告公布了2008年對所有城市形象進行媒體監測的結果,并對每一項監測指標做了城市排名。管理科學與工程系的系主任孫江華博士在論壇上對“中國城市形象媒體監測分析系統”的工作原理、獲獎城市的評價指標體系和《2008中國城市形象媒體監測報告》的編寫情況做了詳細說明,與會嘉賓對中國傳媒大學這一最新科研成果普遍表示了認可和稱贊。
“城市發展傳媒貢獻力大獎”和“城市發展傳媒特別貢獻獎” 被《21世紀經濟報道》、《每日經濟新聞》、《南方都市報》、《京華時報》、《遼沈晚報》、《新聞晚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今晚報》、《重慶晨報》、《信息時報》、《半島都市報》、《武漢晚報》、《都市快報》、《瀟湘晨報》、《現代快報》、《三晉都市報》、《北京科技報》、《河北青年報》、《張家口日報》、《鄂爾多斯晚報》和《理財周報》、《財富時報》、《經濟視點報》、《第一財經周刊》、《中國企業家》、《南都周刊》、《法制晚報》獲得。
據中國傳媒大學媒體管理學院的院長李懷亮教授介紹,中國傳媒大學媒體管理學院是國內唯一一家以傳媒經營管理為教學、科研核心的專業學院。學院以經濟學和管理學兩大學科門類為基礎,以文化產業、傳媒經濟與管理為核心,多學科交叉融合,為全國傳媒產業、文化產業和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經濟管理人才;同時媒體管理學院也是傳媒經濟與管理的學術研究中心和為政府與企業管理決策提供先導性理論支持的咨詢服務中心。近年來,學院不僅關注傳媒經濟與傳媒管理的科研課題,也將研究視野擴展到傳媒與中國社會發展相聯系的各個領域。2008年學院教師組織課題組專門研究了傳媒如何助力城市經濟發展的課題,研究成果《城市傳媒形象與營銷策略》一書已由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此次媒體管理學院投入大量科研力量編撰《2008中國城市形象媒體監測報告》并發布以上四項城市和傳媒大獎,也體現了學院關注中國城市與媒體成長,主動以科研服務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為了使傳媒與城市發展的研究能夠更加深入、更具持續性,在本屆年會接近尾聲的時候,年會主辦方倡議成立“傳媒與中國城市發展”聯盟。該聯盟的宗旨是匯聚政界領導、傳媒精英和企業領袖,積極開展廣泛交流與合作,為成員單位提供信息交流、業務及形象推廣、網絡營銷、公關宣傳、活動承辦等綜合服務。本屆年會的策劃人劉志強先生詳細向與會嘉賓介紹了“傳媒與中國城市發展”聯盟的功能和作用:
其一,聯盟將依托中國傳媒大學的學術平臺,組建大規模的調研力量,完善城市多層次形象評價指標的數據監測系統,定期發布中國城市形象及其傳媒影響力排名;
其二,聯盟經整合傳媒專家和城市發展建設方面的權威力量,為中國的城市發展提供最具實操性城市發展解決方案。提供理論基礎,探討城市發展中傳媒與投資,傳媒與城市發展環境,傳媒與城市宜居條件等多層面的城市發展項目選題。
其三,充分發揮傳媒大學和聯盟理事單位在傳媒業界的影響力,針對城市發展中遇到的傳媒問題,為提升城市的整體傳媒影響力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并負責具體實施。
成立 “傳媒與中國城市發展”聯盟的倡議,得到參會的城市代表與傳媒界、學術界來賓的廣泛關注,大家就聯盟活動的可行性方案進行了熱烈討論,這一盛事為本屆年會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第五屆中國傳媒經濟年會吸引了眾多媒體前來報道:作為本次論壇的首席合作媒體,新浪網不僅開辟了論壇的專題網頁,還進行了論壇開幕式的直播,并對與會的嘉賓進行了深度訪談;作為合作單位的央視國際城市頻道也進行了錄播和嘉賓的專題采訪;CCTV 證劵資訊頻道為報道年會制作并播出了專題片。此外, 21世紀經濟報道、南方都市報、京華時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武漢晚報、第一財經周刊、中國經濟周刊、新華商、新加坡亞洲新聞臺網站、哈佛商業評論網、和訊網、國際財經時報網、鳳凰網等一百多家新聞媒體單位派記者出席了年會并發布了相關報道。
作為會議唯一指定用車的上海英倫 TX4 經典商務車因其尊貴的英倫底蘊、經典大氣的外觀、寬敞舒適的空間、可靠的產品質量,為參會嘉賓提供了高品質、高規格的服務,獲得了一致好評。
欲知詳情,請聯系:
第五屆中國傳媒與城市發展高峰論壇組委會秘書處
媒體負責
蔣潔
電話:+86-10-6582-7903
傳真:+86-10-6582-6700
電郵:hezcapital@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