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2018年5月16日電 /美通社/ -- 隨著國家“2030健康中國”規劃的發布以及國家新出臺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使得醫療健康的熱潮再次在國內興起。前不久也有公司在港股上市并且獲得5億美元的融資,更是把行業的焦點落在了這一板塊。不過這股健康熱潮更多關注的是服務和產品方面。相對而言,中醫作為一種傳統醫學,中華文化的瑰寶之一,得到的關注還遠遠不夠。那么,在新的市場環境和健康熱潮下,中醫藥行業將迎來什么樣挑戰與機遇,又將在“健康中國2030”戰略中起到什么作用,如何布局才能引起行業的投資和關注呢?家庭醫生在線健康產業頻道對此進行了解讀。
“健康中國2030”戰略帶來的機遇
“健康中國2030”戰略提出“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說明我國已經把中醫的發展上升到國策位置,這給中醫藥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機遇。
1、完善中醫醫療服務網絡
根據“健康中國2030”戰略,未來的十五年里,我國將積極完善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網絡,切實提高中醫藥的服務能力。這能夠很好地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從事中醫藥行業的工作人員。
2、建立中醫養生服務體系
隨著“健康中國2030”的戰略支持,我國將逐步建立中醫養生服務體系,提升中醫養生的保健服務能力。發揮中醫“治未病”的理念,促進中醫醫療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讓中醫藥行業輻射到更多的大健康產業中,有利于提升中醫藥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3、中醫藥文化進校園
中醫藥文化作為我國的文化瑰寶,卻很少能在校園宣傳開來。借著這次戰略的實施,中醫藥文化將進入校園,計劃將中醫藥基礎知識納入中小學傳統文化、生理衛生課程。這有助于營造社會氣氛,幫助老百姓樹立良好的中醫印象,加深群眾認同感。
國內中醫藥行業的挑戰
雖然“健康中國2030”戰略給中醫藥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但我國中醫藥產業的現狀依舊比較嚴峻的,可以說這次機遇的背后,也是對我國中醫藥行業發展情況的一次挑戰。
1、行業科研還需要加速度發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至理名言,這一句話同樣適用于中醫藥行業。但就目前的情況看來,雖然我國已經加大對中醫藥行業的科研投入,但作為主力的企業卻很少承擔這部分的責任。
海外中藥市場上,中國擁有專利權的僅為0.3%,而日本和韓國卻占據了中藥專利的70%以上。以海外超過300億美元的中藥市場計算,由中國生產的中藥所占比例不超過5%。這是導致中醫藥行業整體發展滯后的原因之一。
2、相關人才缺乏,需要深層次解決
中醫藥行業整體發展滯后的問題同樣體現在人才的缺乏上。截至2017年10月,中醫藥類醫療機構診療人次已經突破10億人次,但中醫藥人才只有122.5萬,占醫療機構衛生人員總數比重的10.7%。此外中醫師在同類人員中的比重也偏低,只有20%不到。
現行的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總體來說分為兩種:一種是國家高等中醫藥院校實行的現代院校教育模式,第二種則是在相關政策指導下的“師承制”培養模式。但從院校培養出來的部分中醫師由于缺乏臨床經驗,無法精確地根據病人體質對癥下藥。而師承制的培養方式也因名中醫數量的有限以及中醫派系的眾多,無法推廣開來,形成教育體系。
這就導致了我國目前中醫藥方面的人才不管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不能匹配當今社會需求的狀況。
3、頂層統籌規劃還需要加強
作為我國傳統醫學,中醫藥行業在應對婦科病、糖尿病等復雜病癥上有獨特的療效,但在臨床上的效率則不能像西醫那樣方便快捷。這是因為中醫藥文化講究的是對癥下藥,同樣的藥材,不同的劑量效果可能天差地別。此外缺乏科學的、系統的臨床試驗也導致了我國中醫藥對普通病癥缺乏常規手段。
而且隨著大健康產業的蓬勃發展,醫療美容、醫療旅游等新興產業的興盛,建議中醫藥行業在這方面的政策也可以盡快完善,讓國內的中醫藥行業盡快搭上“大健康”這一順風車。
4、建議加大中醫的宣傳和健康教育,增強國際競爭力
我國雖然作為中醫藥文化的發源地,但群眾對中醫藥的認可度卻不是很高,更別說形成品牌效應了。相反,中醫在國外卻早早得到了立法支持。1980年韓國將中醫稱為“韓醫”,允許其存在并納入醫療保險范疇;而我們的鄰國日本則于1976年經厚生省通過,把漢方正式列入健康保險……這間接表明目前在中醫藥文化的傳承發展上還是缺乏強有力的手段。
雖然國家已經加大力度對中醫藥產業進行宣傳,但長期以來中醫藥文化自帶的神秘色彩,很容易便會使群眾產生誤解。因此如何提高我國中醫藥行業的品牌效應,增強在國際競爭力,也是目前中醫藥行業的一大挑戰。
當前中醫藥行業發展布局的幾點建議
在“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帶領下,家庭醫生在線副總裁麥延認為中醫藥行業未來的機遇肯定是非常多的,不過就目前的情況,首先得要讓老百姓認可中醫藥,所以他認為針對青少年和大眾人群的中醫藥教育尤為重要。他表示:“我國今年強調‘倡導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醫藥作為優秀的傳統文化代表,可以結合青少年人群喜歡創新的特點以及新媒體的特性,通過動漫、短視頻、歌曲等形式推廣,效果會更好。至于大眾人群,家庭醫生在線這兩年和廣東省科普中心、廣東省科普志愿者協會以及一些中醫藥企業做了31場進入基層社區的健康科普活動,也感受到了百姓對于中醫藥的認同。不過如果從政府層面可以針對有關人群進行系統的科普和推廣活動,這樣可以整合更多資源,形式更多樣,效果也會更好,如果需要的話,家庭醫生在線也會義不容辭的參與到其中。”他還表示,“中醫藥行業可以盡早利用中醫藥的特點,把握時代脈搏,深度參與到‘互聯網+醫療健康’其中,在中醫藥行業的健康新媒體、專業健康服務和連鎖機構以及電子商務都充滿大量機會,家庭醫生在線也可以給中醫藥企業和服務機構提出更多的建議或者參與合作。”
另外,對于中醫藥行業未來的發展,家庭醫生在線健康產業頻道認為,目前有幾方面可以考慮:
1、繼承發展,推陳出新
在世界各地的傳統醫學日漸式微的背景下,中醫藥文化至今還能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這不僅說明了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同時還證明其優秀的實際效果。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相比,其主觀性以及不確定性讓許多群眾難以接受,認為它是不科學的,另外相對間接的治療方式以及草藥配方的毒性也讓群眾望而卻步。但事實上國際的許多權威的醫學機構都承認中醫在應對慢性病以及復雜病癥上具有獨特的療效。所以中醫藥文化首先應做到繼承發展,推陳出新。
充分認識自身的特色優勢以及地位作用,運用中醫藥理念、方法以及技術發展健康產業的其他領域。統籌規劃在中醫藥養生、保健、康復服務以及健康養老方面全面發展,讓中醫藥行業發揮其獨特的優勢。
2、統一標準,建立信心
隨著世界的“針灸熱”、“拔罐熱”的興起,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并了解中醫藥文化,也有越來越多人從事針灸、拔罐等傳統中醫藥療法。但這僅僅屬于整個中醫藥文化的冰山一角,中醫藥文化還有更多值得發掘的內容。現代科學的嚴謹性使西方醫學體系在近代歷史中得以快速地發展,這同樣適用于中醫藥行業,借此建立起中醫獨特的醫學體系。
在建立起中醫獨特的體系之后,便需要加大對中藥材、中藥成藥以及中藥飲片等特色產品的標點符號監管與檢查,務求讓群眾能夠放心、安心地使用這類產品,從而建立起對中醫藥行業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