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8年7月10日電 /美通社/ -- 近日,央視《朝聞天下》欄目就“醫師多點執業政策”話題,采訪了北京當代醫院專家黃漢源教授。“公立三甲醫院大多數床位緊張,開個住院證有的時候三個月都等不上床。”黃漢源說道,“所以,我們多點執業,給病人帶來一定的方便。”
近期,國家出臺了醫師多點執業政策,政策指出,“多點執業” 是指符合條件的執業醫師經衛生行政部門注冊后,受聘在兩個以上醫療機構執業的行為。實行多點執業,利于均衡各地醫療資源,為解決患者“治病難”問題提供極大便捷;有利于緩解基層的醫療衛生需求,具有明確的公益性,有效實現個人與社會的雙得益。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指出,到2020年,社會辦醫院床位占醫院床位的比重將由2015年的19.4%提升到30%以上。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表示,“全國已經有11萬名醫師進行了多機構的執業,主要的流向是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社會辦醫機構。社會辦醫的人才短缺問題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緩解。”
其中,坐落于北京東城區的當代醫院,就是其中的范本。
乳腺疾病是婦女中的常見病。在中國城市地區,乳腺癌占女性各類腫瘤發病率的首位,嚴重危害廣大婦女健康及生命。作為乳腺病的多學科診療專科醫院,當代醫院整合了多方的乳腺病診療資源,特聘了北京協和醫院黃漢源教授,原中國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杜玉堂教授,中國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乳腺科史曉光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乳腺中心主任醫師張保寧教授,病理學專家丁華野教授,微創治療中青年專家劉寶胤、林華、季曉昕教授等,組成強大的乳腺疑難病診療團隊,在乳腺結節、乳腺纖維瘤、乳腺囊腫、漿細胞性乳腺炎、肉芽腫性乳腺炎、乳腺小葉增生伴結節等疑難病癥的診治及研究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專家團隊在數十年的醫療實踐中不斷發展壯大,為京城及全國地區患者提供更為專業的診療服務,解決了乳腺病患者就醫難的問題,同時促進了重點臨床專科的建設工作。
在國家正在推行的“醫師多點執業政策”下,黃漢源教授接受了央視《朝聞天下》的采訪。黃漢源教授除了每周兩次在協和醫院出門診之外,還應邀在北京當代醫院多點執業。北京協和醫院乳腺專業組,由中國外科奠基人之一曾憲九教授提議和支持幫助,由黃漢源教授任專業組長,成立于上個世紀80年代。在黃漢源教授的領導下,乳腺專業組不斷發展壯大,在長期的醫療實踐過程中,乳腺外科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個性化治療規范,如中西醫結合治療乳腺增生效果明顯;小切口或隱蔽切口治療乳腺良性腫瘤美觀效果良好;乳腺癌的保乳手術切口隱蔽,術后康復快,并發癥少,乳腺外形良好;大大提高了乳腺疾病的診斷治療水平,為國內乳腺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多點執業可以改變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高技能人才分布不均衡的局面。北京協和醫院乳腺外科擁有35張住院病床,前來看病的患者眾多,常年供不應求,用患者的話說“三個月能住上都是快的”。北京當代醫院依托北京各大三甲醫院優質醫療資源,擁有先進的醫療水平,國際領先的醫療理念,并有住院病床60余張,有“小協和”之稱。實行多點執業后,可以實現醫療資源的有效分配與使用。來自遼寧的王女士專程到北京看病,她去了幾家三甲醫院均因床位緊張住不進院,“一床難求”并非個案,“醫師多點執業”政策正是解決難題行之有效的方法。經歷了三甲醫院的床位緊張后,王女士來北京當代醫院當天掛號,當日就診,一周之內就做完了手術,目前已經進入康復階段。
實行多點執業,亦有利于傳播知識,培養人才,讓更多醫院的醫生增長見識,開闊眼界,接觸新觀點、新知識和新技能,帶動團隊發展,真正實現了個人與社會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