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019年5月20日 /美通社/ -- 2019年5月是全國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月。為加強非法集資源頭治理,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聯合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集中開展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打防結合、標本兼治,對非法集資實行全生態鏈的防控打擊。
作為中國互金協會的會員單位之一,開鑫貸自成立以來,一直積極響應中國互金協會等部門號召,不間斷開展金融理財知識宣傳,創新防范非法集資教育方式,呼吁社會大眾遠離非法集資。開鑫貸持續在官網、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渠道發布防范非法集資圖文、視頻,構建全域覆蓋、重點突出、精準發力的宣傳網絡體系,幫助用戶樹立“遠離非法集資,保護財產安全”的意識。
近年來,非法集資犯罪分子不斷變換花樣,以各種名目誘騙公眾。針對這類花樣迭出的非法集資手段,開鑫貸于近期為大家總結了非法集資的常見套路,讓大家多一份警惕。
承諾高額回報
不法分子會編造“天上掉餡餅”、“一夜成富翁”的神話,許諾投資者高額回報。為了騙取更多的人參與集資,非法集資人在集資初期往往按時足額兌現承諾本息,待集資達到一定規模后,便秘密轉移資金或攜款潛逃,使集資參與人遭受經濟損失。
具體案例:鄂爾多斯一家商貿公司負責人石某以2.5%至4.5%不等的高額月利率,累計吸收民間資金7.4億多元。最初的一段時間,石某很講信用,按月結利息,于是很快在當地傳開了,借款人絡繹不絕。但過了一段時間后,石某突然帶著7億多資金人間蒸發,投資人才發現陷入了非法集資的圈套,血本無歸。
編造虛假項目
不法分子大多通過注冊合法的公司或企業,打著響應國家產業政策、開展創業創新等幌子,編造各種有“錢景”的虛假項目,有的甚至組織免費旅游、考察等,騙取社會公眾信任。
具體案例:北京一家機電科技產業公司,以“高新機電技術開發合作”為名目,簽訂“技術開發合同”,向社會募集資金3億多。合同中明確規定了公司在一年內將產生1億元的產值,并約定了高額紅利。案發后發現,所謂的技術開發合同是一紙空文,其實都是該企業騙人的幌子。
以虛假宣傳造勢
不法分子在宣傳上往往一擲千金,聘請明星代言、名人站臺,在各大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大肆發布廣告,雇人廣為散發宣傳單等方式,制造虛假聲勢。
具體案例:北京某公司負責人沈某以高額利息向社會募集資金,為了增加投資人的信任,該公司在鬧市區租用高檔寫字樓,包裝成實力雄厚的正規、連鎖企業;該企業還用部分集資款項來登廣告、炒新聞,給企業宣傳造勢,拉更多的社會公眾進行投資。案發后發現,該公司在不到半年時間內就募集資金10億多元,受害人多達10萬人。
利用親情誘騙
有些類傳銷非法集資的參與人,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業績,不惜利用親情、地緣關系,編造自己獲得高額回報的謊言,拉攏親朋、同學或鄰居加入,使參與人員迅速蔓延,集資規模不斷擴大。
具體案例:自貢某醫院院長利用職務之便,以醫院建分院欠缺資金為由,向醫院看病的老人募集資金。通過請老人吃飯、送米送蛋、邀請老人來醫院做免費體檢以及看病優惠的方式,和老人套近乎,讓老人同意借錢。醫院也不定期給老人支付約定的利息,同時勸老人加大投資力度。事后查明,該案涉及金額185萬元,涉及受害老人40多名,其中年紀最大的80多歲。
其實,不論非法集資分子采取什么名目和手段,其實質都是用合法的形式來掩蓋非法占有資金的目的。我們需要時刻謹記:“利”字右邊一把刀,盲目聽信他人、追求高額利益最終只會傷害自己。
面對非法集資的陷阱,我們還要時刻牢記以下幾點:對高息誘餌不動心;對老板“實力”不崇拜;對企業“背景”不迷信;對熟人“熱心”不輕信;對跟風行為不盲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