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9年7月31日 /美通社/ -- 在擁堵的城市里,我們通常會選擇地鐵或是公交等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但它們并非能剛好達到我們的目的地。恰恰正是因為這“最后一公里”的難題,催生了出行細分市場的龐大商機。近年來,微型電動車市場可謂是如火如荼,各大小廠家紛紛腦洞大開,設計出了各式新奇的便攜式微型電動車,力圖成為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的有效工具。近年來,中國生產的微型電動車出口海外的比例逐漸擴大,想要走好在海外的“最后一公里”路,了解最新的eKFV法規,對于國內生產而言勢在必行。
作為一家全球知名第三方檢測認證服務機構,TUV南德長期與德國交通部保持直接、高效的溝通。目前,TUV南德已在本地搭建起一支專注eKFV的技術團隊,可作為與監管機構的單一接口,為微型電動車企業避免技術溝通不暢、語言差異、物流運輸等諸多難點,進而幫助企業節約成本,實現高質出海。
什么是微型電動車?
提起微型電動車,你的腦海里首先會浮現出哪些產品?是電動踏板車(E-scooters)?還是平衡車鼻祖賽格威(Segway),抑或是酷炫吸睛的懸浮板(Hoverboards)以及近年來勢頭猛烈的電動滑板車(E-skateboards)?這些由電機驅動的、更具便攜性的代步工具統稱為微型電動車。
這些新式出行工具不僅體積比一般交通工具要小,有些還附帶體感操作功能,即便沒有駕照,也同樣能收獲駕駛樂趣。
eKFV法規應運而生
誠然,新型代步工具在解決人們短途行程問題時發揮了實質性作用。但是,這類代步工具由于缺乏“路權”,“合法”上路就成了一大問題。此外,由于行業缺乏強制性標準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這將對騎行者和其他道路參與者造成較大的安全威脅。
為了有效減少道路傷亡事故,確保所有道路參與者享有安全的出行環境,德國交通部已于今年6月15日發布并強制實施小型電動車管理條例(eKFV)。eKFV由聯邦運輸和數字基礎設施部(FederalMinistryofTransportandDigitalInfrastructure)制定,以StVG(德國道路交通法)為基礎,幾經討論修訂,最終被聯邦參議院采納并予以實施。與此同時,助力車管理規定MobHV也隨之被廢止。
eKFV的生效意味著在德國公共道路上駕駛合規的微型電動車已經具備法律依據,如果在道路上使用未經型式認證的微型電動車人員將面臨罰款。
想愉快地上路?沒那么簡單
雖然eKFV為微型電動車上路提供了法律背書,但并不是所有上市的微型電動車都被準予在德國道路交通中使用,必須滿足以下條件的車輛并取得型式認證后方可上路使用:
同時,部分零部件如燈具、喇叭、回復反射裝置需要滿足UNECE 或 StVG要求(e-mark或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