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1年3月19日 /美通社/ --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全新著作《高韌性社會:應對不確定危機的八種能力》(以下簡稱:《高韌性社會》)由中譯出版社正式出版。今日,雙方于北京聯合舉辦了“構建高韌性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層論壇暨《高韌性社會》新書發布會。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先生,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先生,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文先生,北京韌性城市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韌性城市建設研究院院長劉偉平,以及本書主要作者、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伙人周園女士共同出席了活動,并圍繞未來高韌性社會建設與中國社會韌性增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議題展開深入研討,引發現場強烈共鳴。
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構建高韌性社會需求日益突出
隨著經濟格局、科技發展、政治社會與自然環境加速改變和相互作用,黑天鵝事件層出不窮,帶來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2020年以來的全球新冠疫情加速了變局,世界進入更加不確定的時代。如何在更加動蕩的世界中謀求發展,構建高韌性社會,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
BCG一直致力于解決復雜和影響力深遠的經濟和社會問題,持續關注企業和社會應對日益增長的不確定性以及突發危機的新思路。近年,越來越多的企業與政府將如何應對不確定性和外界危機的沖擊作為尋求BCG咨詢的重要一部分,研究和探索應對不確定性的需求愈加凸顯。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BCG中國團隊第一時間投入對新冠肺炎應對策略的研究,和全球團隊深入討論人類歷史上同級別危機的經驗,與各地政府研擬流行病的快速應對和建立高韌性社會行動,和企業客戶探討不確定性下的危機管理和數字化機遇,同時與社會大眾分享研究成果。過程中BCG發現,除了政府、組織和企業,個人作為社會的主體,對建設韌性也有著極大的需求。
作為一本為后疫情時代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建言獻策的集大成之作,《高韌性社會》針對“如何打造高韌性社會,應對危機實現發展”這一重要議題給出了全面解答。
借鑒跨領域案例,為“高韌性”帶來更全面的闡述與啟發
《高韌性社會》借鑒了BCG半個多世紀以來在各行業項目中所積累的一手洞察,融合BCG跨領域的全球意見領袖、行業專家、校友就自然界、生物界、文化藝術界如何通過韌性,在危機中創造機遇的案例,以多個維度進行了深層次的探討,希望能夠幫助讀者融會貫通,從跨度大、視野廣的案例中獲得更全面、更廣泛層面的啟發,成為高韌性社會主體的高韌性個人。
本書提出應對危機的五個關鍵階段、八種核心能力和二十一條具體行動方案:
一、“危機識別”階段:核心能力是“提早預警”,對應的行動方案是進行系統性掃描,建立預警機制,進行沙盤推演和復盤反思。
二、“快速反應”階段:核心能力是“敏捷反應”、“指揮協作”和“動員溝通”,對應的行動方案分別是建立分級高效響應機制,科學決策、精準出擊;形成中央與地方、各區域之間、公共和私營部門之間的協作配合;統一思想,發動基層,穩定民心、透明溝通。
三、“抗壓恢復”階段:核心能力是“分散緩沖”,對應的行動方案是建立后備體系,緩沖意外沖擊;構建模塊化結構,防止系統性崩潰。
四、“變化創新”階段:核心能力是“多元包容”和“融合創新”,對應的行動方案是塑造多元化的組織,制定統一目標,把具體決策權下放到一線;積極探索新技術新模式,打破傳統組織邊界,大膽推動流程變革。
五、“布局未來”階段:核心能力是“平衡致遠”,對應的行動方案是加強前瞻性思維,培育可持續發展意識,平衡多方利益,設計科學的長效機制。
同時,該書亦結合高質量發展概念探討中國的高韌性社會的建設優勢與發展方向,進一步闡釋對中國和全球后疫情時代經濟與社會乃至個人的發展的思考與見解。
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關鍵階段,打造高韌性社會更具現實意義
近年來,中央不斷提及“經濟韌性”、“發展韌性”、“機制韌性”和“市場韌性”。韌性作為一個國家與民族生存、發展與繁榮的重要特質,對實現國家高質量發展、社會長期向好發展、企業成功轉型乃至增強個人工作能力與心理承受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中國而言,高韌性社會概念則更具參考價值,將對社會各界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做好“十四五規劃”開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有著強大的助力。
新書發布會現場,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先生致詞:“中國深度參與國際經濟體系,在變局中謀求進步與發展,是全球共同的議題。《高韌性社會》以客觀第三方視角對中國社會應對外部沖擊的強大韌性提出了客觀評價,同時對建立高韌性社會提供建言,對中國社會別具參考意義。”
《高韌性社會》的構想源自于BCG與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合作推出的報告。因此,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伙人周園女士今日也宣布將《高韌性社會》一書版稅全部捐贈予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周園女士表示:“作為一家管理咨詢公司,BCG在與客戶密切合作、幫助他們實現卓越發展的同時,也不忘身為企業與公民的社會責任及義務,致力于通過自身的社會影響力來支持各項有利于社會發展的公益項目與活動,從而推動社會的包容性發展。自2017年來,BCG便持續不斷地投入各項支持,積極動員內外部力量,持續關注著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開展的‘山村幼兒園’、‘一元營養包’、‘慧育中國:山村入戶早教計劃’,以及疫情期間支援農村地區抗疫防護等項目。我們希望以此行動來呼吁更多愛心人士加入我們,共同助力社會的包容性發展,為中國高韌性社會的建設積極貢獻力量。”
通過本書的出版,BCG期許為中國經濟與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戰略與智慧力量,同時與國家一道為更多元而包容堅韌的世界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