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1年3月30日 /美通社/ -- 2021年3月29日晚間,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復星醫藥”,股票代碼:600196.SH;02196.HK)與2020年年報同期發布了《2020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這是復星醫藥自2009年開始連續第十三年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今年,該報告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評級專家委員會評選為五星級報告(卓越)。
報告圍繞研發創新、健康可及性、產品和服務質量、職業健康與安全、環境保護、供應鏈可持續管理、反腐敗、負責任營銷、社會公益等方面,向股東、客戶與消費者、員工、政府、合作伙伴等利益相關方全方位展示了復星醫藥集團2020年度的社會責任戰略、實踐與成果。
本報告符合 GRI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即全球報告倡議組織)可持續發展報告標準(GRI Standards)的核心方案,同時遵循香港聯合交易所發布的《上市規則》附錄二十七《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要求。
一直以來,復星醫藥都將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運營的重要指標,堅持“追求人才和產品的可持續發展”,注重企業社會責任。2020年,為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復星醫藥設立董事會ESG委員會及下屬ESG工作小組,持續推進ESG管理。
2020年度,復星醫藥持續為股東和社會創造價值,實現營業收入303.07億元,同比增長6.0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6.63億元,同比增長 10.2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7.18億元,同比增長21.65 %;繳納稅收24.86億元。復星醫藥堅持“以發展吸引人,以事業凝聚人,以工作培養人,以業績考核人”的人才觀,為員工提供成長和發展的平臺,已為全球32,258人提供就業機會,其中海外員工5,253人。
復星醫藥董事長兼CEO吳以芳表示,“創新是醫藥企業可持續發展中最重要的責任。中國醫藥市場已經步入創新藥驅動的新時代,作為中國領先、創新驅動的國際化醫藥健康產業集團,復星醫藥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將堅定地走創新轉型之路,勇攀創新高地,給患者提供更多、更可負擔的新治療手段,讓每個家庭樂享健康?!?/p>
持續創新,促進健康可及
2020年,復星醫藥自主研發或引進的多個創新成果成功上市并納入國家醫保,進一步豐富了醫生和患者的用藥選擇,促進了健康可及,同時減輕了患者的醫療經濟負擔。自主研發的中國首個生物類似藥漢利康®持續惠及更多血液腫瘤患者,截至2020年底漢利康®完成國內30個省份的醫保準入,產品覆蓋更廣泛的患者群體。同時,2000L生產規模獲批,并新增兩項適應癥,在提升漢利康®的市場供應、為患者的藥物可及性提供有效保障的同時,進一步擴大適用患者群體。漢曲優®和漢達遠®兩款生物類似藥相繼上市,小分子創新藥蘇可欣®獲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并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填補了國內CLDT(慢性肝病相關的血小板減少癥)適應癥的空白。此外,針對臨床未滿足需求,復星醫藥不斷加強對前沿創新領域及罕見病領域的布局。
此外,享譽非洲的復星醫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注射用青蒿琥酯被WHO推薦,已成為治療重癥瘧疾的金標準藥物,截至2020年底,挽救了全球3000多萬名重癥瘧疾患者的生命。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復星醫藥加快了對新冠疫苗新技術的研究和布局,攜手德國BioNTech在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開發、商業化基于BioNTech專有的mRNA技術平臺研發的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產品。復星醫藥與BioNTech正積極推動其首選mRNA新冠疫苗BNT162b2在中國內地的臨床試驗及上市。
精益運營 提升產品質量和EHS管理
為了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復星醫藥注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質量風險管理,在產品研發、生產至銷售的產業鏈各環節,制定并執行嚴格的質量安全機制和藥物警戒機制。
精益運營,質量第一。2020年,復星醫藥持續推進卓越運營管理(FOPEX),有效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優化服務體驗。截至2020年底,共計項目結項325個,年化收益約5145萬元,培養綠帶202人,黑帶36人。2020年度,未發生因藥品質量缺陷導致的群體不良反應事件;各成員企業對各類客戶投訴做到100%響應和處理。客戶優先,做品質服務。復星醫療集團持續推進精益運營,醫療服務能力持續提升,2020年度,各成員醫院門診平均滿意度及住院患者平均滿意度均超過95%。旗艦醫院禪醫連續三年位列中國非公醫院綜合競爭力首位。
作為一家以藥品制造與研發為核心業務的企業,復星醫藥充分意識到在企業生產和經營過程中,對環境保護應承擔的責任。隨著國家《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進入收官之年,復星醫藥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持續加大環境保護投入,推進大氣污染治理,保護生態多樣性,以實現節能減排、保護環境,致力于共建環境友好型社區。2020年,積極踐行低碳綠色發展理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7399噸,節電713萬度、節約天然氣95萬方、節約外購蒸汽2341噸;持續減少有害物質排放,與五年EHS戰略制定的第一年(2016年)相比,氮氧化物排放減少308噸,二氧化硫排放減少380噸。同時,積極推進綠色供應鏈項目,與上下游供應商協同,共同推進節能減排、環境保護措施,累計向供應商實施398次綠色供應鏈審計,六千余家供應商接受《復星醫藥綠色供應鏈倡議書》,推動行業供應鏈可持續發展。
科技抗疫 熱心社會公益
復星醫藥持續在健康扶貧、支持教育、科研創新、關愛兒童等方面開展各類公益活動,回饋社會。2020年度,復星醫藥向社會捐贈4038萬元。其中,復星醫藥積極參與的由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等聯合發起的“健康暖心——鄉村醫生健康扶貧”項目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總結大會表彰。
疫情期間,復星醫藥快速響應,旗下成員醫院沖在疫情防控一線,及時推出抗疫產品、開展全球疫情物資采購,支持國內外疫情防控。截至2020年底,超過400臺負壓救護車在抗疫一線投入使用,超過18000臺呼吸機投入全球抗疫一線。復星醫藥自主研發針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核酸診斷試劑盒,陸續出口海外10余個國家服務全球抗疫。截至2020年底,復星醫藥向疫區捐贈的現金或醫用口罩、防護服、醫用無創呼吸機、負壓救護車等醫療設備和生活物資累計價值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
憑借在社會責任領域的優秀實踐和成果,復星醫藥先后榮獲MSCI ESG評級BBB級、中證成分股ESG評級BBB級(潤靈評級)、2020中國企業ESG“金責獎”年度可持續發展獎(新浪財經)、Recognition on ESG Disclosure(香港本識顧問)、中國上市公司環境責任信息披露先鋒企業、抗擊疫情創新實踐杰出企業(騰訊)、2020履行社會責任優秀成果“海外拓展獎”(上海市經濟團體聯合會)等榮譽。
《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雜志社社長兼主編于志宏表示,“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段所有人的福祉對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3:良好的健康與福祉的如期實現,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我很振奮看到《復星醫藥2020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向我們展示了一家負責任、有遠見的醫藥健康產業集團,如何發揮自身專業優勢、資源優勢,為戰勝疫情貢獻力量。復星醫藥將創新視為醫藥企業可持續發展中最重要的責任,報告詳實地展現了復星醫藥在創新方面取得的成果、扎實的質量管理水平以及在環境與社區公益等方面的豐富實踐與績效。期待復星醫藥繼續秉持‘追人才和產品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更多人帶來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關于復星醫藥:
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復星醫藥”,股票代碼:600196.SH,02196.HK)成立于1994 年,是中國領先、創新驅動的國際化醫藥健康產業集團,業務領域策略性布局醫藥健康產業鏈,直接運營的業務包括制藥、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醫療服務,并通過參股國藥控股涵蓋到醫藥商業領域。
復星醫藥以制藥業務為核心,堅持創新研發,通過自主研發、合作開發、許可引進、深度孵化的方式,圍繞腫瘤及免疫調節、四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癥)及并發癥、中樞神經系統等重點疾病領域搭建和形成小分子創新藥、抗體藥物、細胞治療技術平臺,并積極探索靶向蛋白降解、RNA、溶瘤病毒、基因治療等前沿技術領域,提升創新能力。
面向未來,復星醫藥將在“4IN”(創新 Innovation、國際化 Internationalization、整合 Integration、智能化 Intelligentization)戰略的指導下,秉承“創新轉型、整合運營、穩健增長”的發展模式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致力于成為全球主流醫療健康市場的一流企業。
了解公司更多資訊可登錄官網:www.fosunpharma.com。
前瞻性聲明:
本新聞稿包含前瞻性聲明。除本新聞稿所載的歷史事實陳述外,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本公司商業戰略的討論,關于未來運營、利潤率、盈利能力、流動性和資本資源、本公司行業未來發展和主要市場總體經濟未來發展的預期的討論,以及任何在此之前、之后或包括諸如“期望”、“尋求”、“相信”、“計劃”、“打算”、“估計”、“項目”、“預期”、“可能”及“將要”等與公司或其管理層有關的類似詞語或陳述,均旨在確定前瞻性陳述。這些陳述受某些已知和未知的風險、不確定性和假設的影響可能導致公司的實際結果、業績或成就與這些前瞻性聲明所表達或暗示的任何未來結果、業績或成就存在重大差異。因此,您不應過分依賴任何前瞻性的資料。根據適用的法律、規則和條例的要求,無論是由于新的信息、未來事件或發展或其他原因,本公司沒有也不承擔任何更新或以其他方式修改本新聞稿中的前瞻性聲明的義務。在本新聞稿中,有關公司意向的聲明或參考文獻自本新聞稿發布之日起生效。任何此類意圖都可能隨著未來的發展而改變。本新聞稿所載的所有前瞻性聲明均參照上述告誡性聲明加以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