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2年7月21日 /美通社/ -- 7月20日,萬眾期待的第八屆中歐商業在線創新學習大會2022圓滿落幕。今年,創新學習大會以"重塑增長:與長期共舞"為主題,特別邀請9位國內外具有代表性的教授和專家悉數到場,共探變局中如何發現增長新思路,助力企業重塑競爭力,穿越周期,實現可持續發展。此次大會通過8大平臺同步直播,累計總瀏覽量近42W人次。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數字經濟已逐漸成為這個時代的主題詞,領先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經基本經過了探索階段,開始向數字化轉型的深水區進發。但數字化轉型并非只是技術、工具的升級,一些盲目跟風的企業往往會走入死胡同。數字化轉型,更應該是"人"的轉型。
01認知、戰略與組織重塑
數字經濟發展到現階段,僅僅依靠數字化工具而建立的浮于表面的數字化轉型,已不足以幫助企業在這個VUCA時代建立競爭優勢,其背后真正考驗的往往與認知、戰略、組織和人才相關。
中歐出版集團執行CEO郭霖在大會歡迎致辭中引用了管理學大師、"學習型組織之父"彼得·圣吉的觀點 -- 企業要真正完成數字化轉型,需要注意兩方面關鍵因素:一是企業需要立足自身情況制定轉型目標;二是通過數字化技術有效提升組織的協同效率,為企業創造新的價值。"由此可見,當前企業所進行的這場數字化變革之旅,是組織管理長期性、系統性的重大創新革命",郭霖表示。
正如多年疫情之下,經濟復蘇帶來的企業挑戰與機遇成為當下關注度最高的一個話題,無論規模多大、處于哪個發展階段的企業,都會面臨持續增長的瓶頸。如何找到突破口,快速度過增長瓶頸?大會遠程連線美國理海大學艾克卡全球杰出講席教授方二,他認為,企業真正要做的就是,樹立"重塑增長"的思維。
方二教授主張,后疫情時代的企業應該更好地抓住變與不變的關系,抱持著"大賭大贏"的態度 -- "賭"在那些不變的東西上,"贏"在那些變的東西上。他認為,"企業的增長思維可以按照如何更好地‘看五年、謀三年、做一年'的公式來重塑,換句話說,就是企業應對未來的洞察要更清晰,企業的戰略要更聚焦,企業的組織和團隊要更具創造力。"
而在這快速的變化中,增長的困境同時也是組織能力的困境。由于應對快速變化要求個人能力短時間內不斷更新,組織能力自然成為瓶頸。此時,HR和企業學習官們將在重塑增長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
對此話題極有發言權的增長戰略專家、北大匯豐客座教授/原中歐戰略教授/鐵漢生態聯席總裁葛定昆,就公司持續增長的挑戰與HR精英的新使命做了具有針對性的分享。
"人才競爭是企業獲取和保持競爭優勢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人力資源做到最極致、最終極的目標應該是壟斷人才。實際上,這超出了大部分人力資源負責人的思維模式、思維框架和思維上限",葛教授分享到。
他認為,數字化時代的人力資源應該是企業的戰略合作伙伴,"如今很多企業HR僅僅只是在做執行,或者停留在戰略HR的層面。戰略人力資源管理之上還有一層,那就是戰略合作伙伴,這需要HR重構人力資源多維度、多層次的立體生態,吸引符合企業文化的未來人才,服務于企業戰略,甚至引領企業戰略。"
同樣由于疫情原因無法出席大會現場的倫敦商學院原組織行為學教授Henry Moon在遠程連線中引用了一系列有趣的經典案例,向與會者闡述了同理心無論是在個人成長還是團隊管理中都極為重要,它是未來管理者領導力的一個很重要的行為維度,也是企業組織行為的"隱藏心法"。
數字化時代有兩個特點:個體獨立和萬物互聯。每個人既是獨立的個體,又是有無限可能的個體,因為所有的事物都在產生關聯。這就導致如今對很多問題的理解不能只遵循原有的習慣,而要有全新的角度。
"同理心是一種認知,同時也是一種技能",Henry教授說道,"同理心需要我們學會觀察,跳出自我觀察周圍的環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并從中找到重要的信息。"
02數字化與領導力轉型
實現面向數字化的組織轉型與重塑,除了組織結構的調整之外,還需要基于轉型戰略,為高潛能人才的職業發展提供學習成長平臺。這些需要進行培訓的新技能除了專業的數字化技能之外,還應包括自我驅動、協作、溝通、決策、團隊領導力等"軟"技能。
提到決策,最早決策學起源于經濟學,對于決策學的研究最早的假設是:人是理性的。西交利物浦大學產金融合學院院長陳峻松提到:"行為經濟學的大量研究發現,這種假設并不一定總是成立的。"
陳教授列舉了幾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現象,解釋了人們從未意識到的非理性認知偏差,并提出企業可以利用這些行為規律的認知,設計營銷策略和營銷活動。
"生活中一些沖突場景反映了人類的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是‘理性的思維方式',關注的是長期的利益,考慮的是做一個深思熟慮的決策;另外一種是‘情感的認知',更多關注的是短期利益,強調當下的滿足",他認為,"企業的市場營銷人員應該思考,如何喚起消費者的情緒,如快樂、同情、憂傷、羨慕等。一旦消費者的情緒被激發,就更容易被勸說,更容易被引導。因此對于企業來說,洞察消費者的行為,或許就能提高自身對于市場的分析和判斷能力。"
當然,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失敗的嘗試也比比皆是。長江商學院戰略學教授石維磊分享了數字化轉型路上企業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 如何避免數字化轉型的陷阱。
石教授以金融行業為例,列舉了數字化轉型中最可能導致失敗的五個維度,分別是戰略層面、組織層面、環境層面、資源層面和員工層面,并明確給出了針對這五個維度的有效解決方案。
石教授強調:"第一,數字化轉型沒有固定的模式,因為每個企業所處的階段、文化和愿景都不盡相同,采取的轉型路徑也一定不同;第二,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不是技術本身,而是商業模式的轉變。轉變商業模式,形成企業新的核心競爭力是數字化轉型所要達到的目的;最后,企業必須保證數字化轉型的戰略制定者和執行者對企業愿景的理解和目標是一致的。"
"與50年前相比,我們處于一個全新的歷史機會里。在數字化業務模式的全新增長模式下,我們應該具備什么樣的數字化領導力呢?"光輝國際、美世咨詢原大中華區咨詢業務總經理林光明從近幾十年的時代背景出發,討論了數字化時代領導者如何與不確定性長期共舞,如何重塑增長的動力。
他指出,領導力的討論是恒定的話題,遠在幾百年前的老子、蘇格拉底,近至現代的喬布斯,都對領導力有所思考和哲思。在他看來,"領導力,是關于如何激勵追隨者共同超越,達成更高目標的能力,也是一種領導者和追隨者之間的人際關系。"
隨后,他以自己多年的咨詢經驗出發,分別從人、組織和業務這3個領導者必須面對的數字化新場景出發,解析了對數字化領導者的新要求,及數字化領導力模型 -- D5模型。
在大會最后的圓桌對話環節,索尼中國人力資源副總裁金燕敏、卡瓦集團中國人力資源副總裁譚亞婷與林光明繼續就"數字化領導力的重塑與升級"這一話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元宇宙、無邊界人才、韌性組織等熱詞頻出,三位嘉賓都發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03未來管理人才趨勢解讀
在本年度的創新學習大會上,《中歐商業評論》組織案例研究中心總監、《智情企業》合著者齊卿,作為代表發布了《2022中歐商業在線未來管理人才白皮書》。此次是中歐商業在線再次與《中歐商業評論》組織案例研究中心合作,展開關于"未來管理人才發展"的專項研究。
《2022中歐商業在線未來管理人才白皮書》聚焦企業取得數字化轉型成功的深層次原因 -- 企業領導者的數字化轉型領導力,以及在領導者的推動下,企業組織能力的革新。
在多變的外部環境和數字化變革的浪潮下,企業必須要面對的一大議題是儲備面向未來商業環境的領導人才。具備數字化領導力的管理者,更能激發組織內部成員的創新能力,吸引和挽留住具備數字化技能的人才,成為企業在數字化時代新的競爭優勢。
04獎項揭曉
此外,在今年的大會中,2021-2022"TOP20數字化學習最佳企業實踐獎"獲獎名單發布。
歷經142天的多輪評選,來自快消、制造業、金融、制藥、科技等領域的近100家龍頭企業參評,最終入圍的50家企業共同角逐出22個綜合類獎項,35個項目類獎項,包含:企業數字化學習卓越獎、企業數字化學習新銳獎、最佳企業數字化學習項目和企業數字化學習創新項目。
本屆評選聯合28位企業資深人才發展實戰專家,以及3位來自德勤管理咨詢、怡安翰威特中國、法國里昂商學院全球人力資源與組織創新中心的知名專家,共同對參評材料進行審核。同時,還有超過80,000名企業學習與發展代表參與到TOP20的"云路演"環節,票選自己支持的參評企業。而企業們也不負眾望,將自身在數字化學習與人才培養的發展與變革展現得淋漓盡致。
本屆TOP20評選完整獲獎名單如下:
希望通過本次大會所探討的變局中的增長新思維,能夠真正幫助企業重塑競爭力,穿越周期,實現可持續發展,與長期共舞。
更多大會教授、專家分享內容詳情,請關注"中歐商業在線"官方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