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3年1月4日 /美通社/ -- 近日,大食代推出了25周年店慶系列活動,從線下門店抽獎,到關懷特定社會群體,再到會員儲值優惠,大食代以25年來對中國市場的精確感知致敬時代的奮斗者。
作為國內家喻戶曉的美食廣場,大食代已經進入中國市場25年。與中國市場一路成長的過程中,一直秉承熱愛,引領創新,與市場發展同頻共振,給中國消費者帶來了便捷、休閑的餐飲體驗。
1997年,大食代進駐中國市場,在上海南京西路梅龍鎮廣場開設第一家門店。此后,在上海呈多點開花的態勢,相繼開設多家門店。至2000年,北京王府井東方廣場迎來了"大食代"的落戶,成為京城又一美食亮點。
在門店擴張的過程中,大食代幾經起落。在早年間美食廣場作為新鮮的餐飲業態來到國內,難免水土不服。當時商場內的餐飲業態少,很多人僅把商場當作購物的場所,作為最早吃螃蟹的人,大食代從最初的不適應國內的餐飲市場,到對癥下藥調整策略,再到疫情中謀生存與發展,始終都以變應變,也在過程中練就了足夠的韌性去應對各種環境風險。到今天,大食代在國內的門店不斷增加,中國區的門店已達到了二十余家。
食閣業執行董事涂偉斌(Bryden Toh)表示:一直以來,大食代致力于把最美味最正宗的街邊小吃,聚集在一個舒適的環境,為客戶提供最滿意的用餐體驗。餐飲的本質是食物的品質和食品安全,大食代希望能持續性地作為行業品質的標桿,而非只有打卡噱頭的曇花一現的網紅餐廳。而談到目前大環境對餐飲行業的沖擊,涂偉斌表示,即便現在暫時面對困境,大食代也會堅持初心,即使需要自己承擔虧損,也全力扶持小商戶,讓美味能夠延續。
因此,展望未來的大食代依舊蓄勢待發。涂偉斌還談到,即便拓展門店可能面臨更大風險,大食代在近期依舊開展了四個全新的自營品牌。業態分布在餐飲的多個細分賽道,比如,時尚年輕的新加坡鐵板燒燒FIREYAKI,正宗湖南風味的妹陀嗦粉,還有自營的果汁吧。大食代用深耕美廣(美食廣場)二十五年的經驗和對餐飲行業敏銳的嗅覺,與時俱進地創新當代消費者喜愛的品牌。
在25周年慶的檔口,大食代已經制定了明年的展店計劃。明年,大食代將拓展新的美廣經營模式,并往不同城市發展,讓更多人有美好的用餐體驗。
同時,大食代將在廠商輔導體系上不斷創新,運用BI實現大數據的可視化,以便更加系統化地輔導廠商。除此以外,食品安全一直都是大食代最重視的命脈。大食代對于食品安全的管理也不斷創新迭代,在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基礎上,摸索出針對美食廣場食品安全管理的體系,并在門店日常的自查中逐漸完善內部食品安全管理規范。憑借不斷的管理創新,大食代在今年又斬獲了2022年中國餐飲創新力TOP100最佳運營創新獎。
"一切從心開始"是大食代的品牌內核,以此為出發點,演繹出了企業的三心文化:誠心、信心、耐心。這一企業文化不僅表現在企業內部的日常工作中,更是落實到了企業的社會責任中。
大食代將社會公益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積極支持各種公益項目。目前品牌已經與復旦大學附屬耳眼鼻喉科醫院簽訂了公益項目合作協議。以長期開展為前提,以員工為公益合作單位提供志愿服務為主要參與方式,不僅向社會傳遞了企業的人文溫度,也構建了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形象。截至目前,大食代的志愿者團隊開展了愛心捐衣、門診導航、關懷看望殘弱兒童等一系列公益活動,將愛和溫暖傳遞給社會。在此次周年慶活動中,大食代也展現了品牌的公益之心:對于保衛祖國人民的軍人群體,和七十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在任意大食代門店用餐都可以享有九折。
回顧過去25年的發展歷程,大食代一直以專業的態度做餐飲,以人文溫度做品牌。未來,大食代也將繼續給中國消費者帶來優質的美食體驗,同時不斷推陳出新,積極打造具有競爭力且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國民品牌。而在這二十五年間,大食代也收獲了一批批忠實的顧客。據顧客王先生回憶,早在二十年前的學生時代,就常在金橋家樂福大食代用餐,琳瑯滿目的美食選擇和親民的價格成為了他學生時期的美好記憶。而如今工作多年,他依舊把大食代作為自己的工作餐"食堂",雖然工作的地點不斷變化,但附近的大食代總能成為陪伴他的一束光,一個填飽胃蕾的慰藉。而對于大食代的員工,這一份二十五年的陪伴更成為了他們工作的動力和信仰:帶著熱愛去工作。從門店的營運員工、到公司的保潔阿姨,說起在大食代工作,眼里的光比語言更能訴說對餐飲行業的熱情,對大食代的歸屬。"是一份平凡的工作,卻能給人帶來力量和希望。"辛勤的保潔阿姨爽朗地笑著,這便是日復一日在大食代工作的每一天,一切都從心開始。展望未來,大食代會繼續傳遞美食和愛,將社會責任感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