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3年10月21日 /美通社/ -- 在全國第十一個"老年節"和重陽佳節來臨之際,為推進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上海浦東新區民政局聯合上海向陽公益基金會等社會各方力量,在張江鎮黨群服務中心隆重舉行向陽?記憶大篷車 -- 2023年浦東新區敬老月主題活動。上海市浦東新區副區長左軼梅、上海市浦東新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周小平、上海向陽基金會理事長汪致重出席,36個街鎮分管領導,愛心企業綠谷醫藥科技、中國銀行、85度C、星巴克等20家企業,以及紫薇花里公益志愿者、社區居民、退伍軍人等500余人參加活動。
近年來,浦東新區在保障基本養老服務供給的基礎上,逐步加強對特殊老年群體的專業服務。 2019年,上海市啟動開展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浦東新區積極響應分批試點。目前已實現36個街鎮全覆蓋,并建立了認知障礙支持資源地圖。各街鎮積極探索與實踐,通過開展宣傳教育、風險測評、早期干預、家庭支持、資源鏈接和平臺建設,逐步建立老年認知障礙在社區內的專業照護服務體系。
本次活動是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的又一探索,把"記憶大篷車"開進社區、開到老年人的家門口,為認知障礙老人的記憶加油,進一步打造"認知有礙、社區有愛"的社會支持友好環境。
10月20日-25日,活動啟動會后連續6天,在浦東新區民政局指導下,在張江黨群服務中心將持續開展系列認知健康科普活動。上海仁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徐群在活動現場的健康科普講座上提醒:"如果發現老人出現剛講過的事情反復問,講話不利索或找詞困難,在熟悉的地方迷路,性格變得多疑、易怒、焦慮,這并不是正常衰老,而是認知障礙的典型癥狀。如果不盡早干預,會進一步進展至阿爾茨海默癥(俗稱‘老年癡呆’)。該病病程長,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并給子女帶來沉重照料負擔。越來越多針對阿爾茨海默癥的早期干預藥物正在積極探索和開發中,科學家們在其中發現,人體的"第二大腦"腸道菌群具有調節外周和中樞神經系統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其功能失衡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有著重要關系。諸多老年常見慢性疾病也與腦腸軸功能紊亂相關,且與認知障礙相伴相生。因此,老年朋友們不妨主動參與認知健康篩查,盡早就醫,獲得規范治療,才能提高晚年生活質量。"
"這個記憶大篷車活動,我非常愿意參加。來了以后可以篩查老年癡呆,還學習了不少認知健康防治知識。以后我們老年人一定要留意自己睡眠和飲食,管好嘴,邁開腿,保持好心態,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社區市民在活動現場說。
作為本次活動的公益支持方,綠谷醫藥科技首席執行官李金河博士表示:"綠谷醫藥科技一貫秉持"提升人類認知健康"的企業使命,致力于未被滿足的人類認知健康需求,通過全新的生命科學范式探索開拓創新治療策略。綠谷堅持以整體觀探索認知障礙疾病復雜發病機制,專注糖藥物研產領域突破式創新,為全球認知障礙疾病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多年來,綠谷醫藥科技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依托自身在認知障礙疾病治療領域的創新理念與獨特優勢,探索身心一體的認知健康促進新模式。此次支持"向陽?記憶大篷車"敬老月主題活動是綠谷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助推認知障礙防治促進行動的具體舉措。未來,綠谷期待攜手各方深入多元合作,深度打造認知健康產業生態,助力健康中國戰略的貫徹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