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3年11月3日 /美通社/ -- 放眼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世界各國紛紛把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動能,不斷激活新應用、拓展新業態、創造新模式。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數字基礎設施以關鍵底座之力不斷支撐、引領著經濟發展的新方向。
在此過程中,算力正以一種新的生產力形式,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注入新動能,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算力基礎設施作為算力的主要載體,是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和基礎設施,對于實現數字化轉型、培育未來產業,以及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此,近日,為推進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算力對數字經濟的驅動作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國資委六部門聯合印發《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對未來三年算力基礎設施發展的具體目標進行了明確量化,并提出六大發展重點任務。
《行動計劃》任務明確,助推多元算力按下加速鍵
如上述,《行動計劃》不但對于具體目標進行了明確量化,還提出了重點任務。
在提升算力高效運載能力方面,《行動計劃》提出推動以云服務方式整合算力資源,充分發揮云計算資源彈性調度優勢。鼓勵各方探索打造多層次算力調度架構體系,建設可滿足各類創新主體開展多元異構算力調度、應用、研發、驗證的平臺環境。依托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骨干直聯點等設施,促進多方算力互聯互通。
在加強安全保障能力建設方面,《行動計劃》將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作為重中之重,提出加強產業鏈協同聯動,保障供應鏈安全。加強關鍵技術研發和創新,提升軟硬件協同和安全保障能力。
最后在完善算力綜合供給體系方面,《行動計劃》在其中的推動算力標準體系建設中,提出加快研制面向算力業務需求的基礎共性標準,完善相關要求和技術方法,同步探索支持算網融合產業化發展的標準建設。
那么問題來了,產業如何能夠按時或者是加快完成和實現上述任務目標?"一云多芯"應是更優解。
首先,"一云多芯"是IT產業鏈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具備對下納管底層各種芯片、操作系統,對中兼容各種類型的虛擬機、容器、數據庫、中間件,對上適配各類云原生應用和軟件;其次,"一云多芯"不僅指國內不同企業推出的各種芯片,而且可以兼顧不同指令集架構的CPU,同時還包括CPU之外的其他類型芯片,如GPU、DPU等,使云計算不再依賴于單一計算芯片,從而滿足用戶更加復雜的應用場景及業務需求;再者,"一云多芯"可以統一資源調度,同時實現控制面對多種資源池的管理,以節約客戶成本;最后,"一云多芯"一定程度上激發了IT產業鏈上下游的創新活力,進而促進整體生態的發展。
具體對應到上述《行動計劃》的任務目標,我們以提升算力高效運載能力為例,"一云多芯"可滿足用戶算力多樣化需求,并且可有效規避算力孤島。工信部電子第五研究所發布近期發布的《異構融合計算技術白皮書(2023)》中指出,隨著近年來自動駕駛、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應用不斷創新發展,數據規模、算法復雜度以及算力需求爆發式增長。各類加速處理器已成為算力基礎設施的重要組件,基于CPU+xPU 的異構計算系統逐漸成為各算力場景的主流架構。
為充分發揮多元異構(不同架構、不同種類)芯片的能力優勢,金融、能源等關鍵行業應基于多種芯片架構來構建云基礎設施底座,實現多元算力的統一池化管理、統一調度以及業務的差異化部署等,逐步實現從算力并存到算力統一。
又如針對《行動計劃》中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目標,"一云多芯"具備對下納管底層各種芯片,屏蔽底層基礎設施異構芯片差異,對上提供開放、統一的算力接口,可以更大程度的降低技術路線的選擇風險,極大提升業務穩定性以及業務改造的靈活性。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行動計劃》中的重點任務目標使得"一云多芯"的發展未來可期。
真正的"一云多芯",從場景驅動的軟件定義開始
通過前面的論述,我們知道,一云多芯的最終目標是支撐用戶業務在不同架構處理器之間的低成本切換或者自由切換。因此,基于以系統設計為核心的思維,采用以場景驅動的"硬件重構+軟件定義"的融合架構,是數據中心體系結構的發展方向。
基于此,與其他廠商不同,作為全球領先IT基礎設施提供商的浪潮信息審時度勢,提出了硬件重構+軟件定義的融合架構解決之道,將其付諸于實踐,并獲得了業內高度認可。
在軟件定義方面,針對"一云多芯",云海OS采用業界領先的架構,實現包括基礎設施資源層、平臺層、業務層的分層解耦:全棧CPU架構(X86、ARM、MIPS、Alpha、LoongArch)服務器兼容,主流存儲廠商設備、主流SDN硬件以及主流安全廠商的全面開放兼容,全面納管VMware、Power VM、KVM等虛擬化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為響應國家政策要求以及行業用戶需求,助力實現"一云多芯"規范化、高質量的發展目標,浪潮信息主導參與中國信通院制定的《一云多芯技術能力標準體系》,對"一云多芯"技術應用關鍵元素予以拆解,梳理出"一云多芯"的各項核心能力,并將資源利用、統一管理、協同調度的建設現狀用直觀的方式進行評價,為用戶采納合適的"一云多芯"云計算產品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指導。更重要的是,統一的標準體系,將有助于解決不同類型芯片共存所帶來的多云管理挑戰,真正形成企業內部一朵云。
而浪潮信息作為起草單位之一,積極參加標準編制和應用工作,并成功參與了中國信通院《一云多芯技術能力標準體系》首批評估。在首批參與"一云多芯"IaaS能力評估的眾多產品中,云海OS在兼容能力、基礎服務能力、運維運營管理、高可用、平臺安全等各個維度均取得優異成績,最終獲得最高等級"先進級"評估認證。
此外,浪潮信息還完成了業界首個面向"一云多芯"場景的SPEC Cloud基準測試,在三種處理器節點混合部署集群測試中,相對可擴展性、平均實例配置時間等指標均達到全球領先水平,驗證了云海OS在業務應用跨處理器架構場景下的高效率、高性能和高擴展能力,建立了以"一云多芯"為核心的新一代云平臺參考基準。
更具高瞻遠矚的是,浪潮信息還站在整個"一云多芯"產業發展的高度,制定了包括由混合部署、統一管理、統一視圖;業務牽引、分層解耦、架構升級以及算力標準、全棧多芯、生態共建構成的"有-好-優"三步走的戰略來實現"一云多芯"的中長期目標,而這三個階段最后形成的不僅是浪潮信息自己的一個價值主張,而是包含了芯片廠商、整機廠商、云平臺以及應用廠商,到客戶應用,形成一套規范的標準,業內按照這一套標準規范來進行整個生態的構建,這個才是"一云多芯"的最終目標。
全生態構建,"一云多芯"明天會更好
說到實現"一云多芯"的最終目標,從市場的角度看,據中國信通院調查統計,一云多芯當前市場規模達到917.95億元,增速達7%。預計中國一云多芯市場規模在2024年或將突破1300億元,增長速率達22.5%,可謂潛力巨大。
從發展過程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總工陳屹力在"2023可信云大會"上表示,"一云多芯"的發展主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黨政市場,2019年至2022年,是黨政全面推廣信息創新落地的三年,也是"一云多芯"在該領戰加速部署的三年;第二階段是金融、電信、醫療等行業逐漸開展異構環境下的業務遷移部署,且已取得階段性的成果;第三階段是全面拓展,未來在政府、企業等多個社會主體的共同努力下,"一云多芯"產業規模將不斷增長,生態進入加速期。
從上述"一云多芯"的規模和發展過程,我們不難看到,其最終要依靠和體現在全生態的建設及繁榮上,這就需要引導生態主導型企業牽頭產業鏈各方通過建立聯盟等方式發展多樣性一云多芯統一平臺生態體系;梳理制定一云多芯產業契合的技術標準體系,促進實現科學的、統一的度量標準;加強行業交流合作,建設關鍵共性難題研發平臺來實現,而這既是機遇,也存有挑戰。
畢竟從目前的"一云多芯"市場看,無論是理念的滯后、生態的垂直封閉和離散碎片化以及標準、規范各異等現象依然存在,進而阻礙了"一云多芯"全生態的構建和壯大,而這則需要相關行業和廠商的共同努力才能將這些挑戰化為機遇。
寫在最后:可以說《行動計劃》的印發,在明確"一云多芯"的發展方向,為其帶來高光時刻,而惟有以硬件重構+軟件定義的融合架構為基,遵循開放標準之上的全生態構建,形成真正的"一云多芯"產業才能在《行動計劃》任務目標的實現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