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破局 攀畫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韌性藍圖
上海2025年9月5日 /美通社/ -- 9月3日,"2025安聯中國峰會?企業論壇"在上海隆重召開。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順才、安聯商業保險亞洲區總裁史德盛、安聯貿易亞太經濟學家黃黎洋等安聯相關人員出席,同時特別邀請了上海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研究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黃坦、上海虹橋商務區投資促進與公共服務事務中心主任朱瑩華、錦江集團副總裁周維、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師秦培景與會發言。此外,論壇還匯聚了全球500強企業高管、產業創新領袖及政策專家同席,深入探討內需新動能與海外新藍海的協同之道,助力中國企業破局增長、鏈接全球。
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首席執行官林順才先生在歡迎致辭中表示,安聯集團作為一家百年老店,歷經多次經濟周期與危機考驗,積淀了深厚的風險管理經驗。目前,安聯在中國已構建起涵蓋企財責任、貿易信用、延保服務、雇員福利、要員保障及資產配置等核心業務,致力于以一站式解決方案,助力中國企業掘金內需市場,并借助全球服務網絡,護航中國企業揚帆出海遠航。安聯中國的愿景是,成為中國市場上最受推薦的外資保險公司。
安聯商業保險亞洲區總裁史德盛先生共享了安聯全球視角下的企業風險管理。他強調,風險認知是企業穩健發展的核心基石。尤其對于跨國企業而言,深刻理解不同地域的風險特性已成為全球化經營的必修課。安聯每年開展全球風險調研,依托數據洞察主動與客戶協作應對風險。無論是全球行業經驗,還是本地市場專長,安聯商業保險始終與中國企業同行,共同尋找真正重要的解決方案。
本次論壇立足于全球經濟再平衡與國內"穩增長、促轉型、防風險"政策交匯的時代節點,特邀知名經濟學家、商業領袖及行業專家發表主旨演講,并引發了多輪精彩的智慧交鋒與觀點碰撞,直面世界經濟新格局,擘畫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韌性藍圖。
安聯集團亞太經濟學家黃黎洋女士率先解讀了全球經濟與貿易新趨勢,帶來前瞻分析與戰略展望。她指出,2025年全球商品貿易不會出現萎縮,但增速將顯著放緩,按價值計算預計僅增長0.3%。盡管當前關稅對貿易的實際影響低于預期,且短期可通過排除機制和轉口貿易緩沖部分沖擊,但美國的高關稅政策仍將延續,結構性挑戰持續存在,疊加地緣政治的多極演進與供應鏈體系的全面刷新,不斷推動全球貿易格局轉型,不確定性預計將延續至2026年。
在新經貿格局的展望中,首場圓桌論壇圍繞中企全球化征程的風險應對與機遇把握緩緩展開。圓桌對話由安聯商業保險銷售渠道總監谷學斌擔任主持人,特邀嘉賓上海虹橋商務區投資促進與公共服務事務中心主任朱瑩華、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全球知識產權總監馬駿以及安聯商業保險大中華區CEO曾萬里、安聯貿易中國區首席執行官雷馬信,就企業出海的現實挑戰與系統性對策展開深度對話。
朱瑩華先生表示,作為上海兩翼齊飛的西邊翅膀,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始終立足服務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聚焦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核心環節,整合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專業服務,著力打造服務企業"走出去"先行區。他對出海企業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牢固樹立本地化合規經營理念,嚴格遵守所在國法律法規與商業準則;第二,針對貿易、人力資源及供應鏈等環節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提前建立專業、高效的本地化團隊以強化風險應對能力;第三,除價格因素外,企業在選擇法律與保險等配套服務時,應更加注重服務商的實際落地能力與本地資源整合水平。此外,企業應深入當地市場調研,切實提升海外經營的合規性與穩定性。
馬駿先生表示,政策與監管的不確定性、全球競爭格局重塑及輿論環境轉變,是當前企業出海面臨的三大核心風險。他以光伏行業為例指出,美國市場準入限制、歐盟本土化政策扶持以及消費者對可持續性要求的提升,均對企業戰略提出更高要求。他強調企業應提前進行知識產權布局與合規體系建設,以應對日益復雜的技術與貿易壁壘。
曾萬里先生指出,中國企業出海風險正從傳統的財產險、責任險向網絡安全、供應鏈重組等復合型風險擴展。安聯通過創新保險產品(如網絡安全險、ART替代風險轉移工具)、升級承保能力及提供定制化方案,幫助企業構建更具韌性的全球化運營體系。他建議初出海企業將保險作為風險管控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非事后補救手段。
雷馬信先生強調,變化多端的貿易形勢以及地緣政治風險引發全球供應鏈重構與付款周期延長,企業需高度重視國別風險評級、行業風險動態與買方信用評估。他建議中國企業建立更精細化的內控與信用管理體系,借助專業機構本地化洞察與數據支持,提升在國際貿易中的風險應對能力。
圍繞本場論壇開拓海外新藍海和激發內需新動能的兩大核心主題,錦江集團副總裁周維、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師秦培景發表主旨演講。
錦江集團作為根植于上海的企業全球化標桿,其副總裁周維女士深刻揭幕海外市場破局之道。她指出,錦江正在積極推進自有品牌出海戰略,實現從"資本出海"到"產品出海"的跨越。與此同時,集團始終堅持"基因進化、相對獨立、和而不同、死守底線"的核心原則,在合規經營與風險管控方面與安聯等國際伙伴深度合作,為中國企業全球化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路徑。
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師秦培景從專業角度分析認為,在當前宏觀環境下,內需市場的新潛力與格局重構值得重點關注。他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產業升級將持續釋放投資機遇,尤其應聚焦科技升級、悅己消費及企業出海三大主線,以把握新一輪增長動力。
第二場圓桌論壇深度聚焦企業轉型與風險管理的實踐。上海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研究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黃坦與蒼原資本合伙人霍中彥、京東安聯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總經理梁海健、安聯商業保險中國區總經理彭衍濱齊聚現場,為中國企業挖掘增長新引擎提供前瞻思考和戰略指引。
黃坦先生指出,國有企業應在新發展格局中承擔"壓艙石、領頭雁、排頭兵"的角色,以科技創新推動供給側改革,帶動消費升級,并強調了國企與民企應協同發展,形成產業鏈生態共建、優勢互補的格局。
霍中彥先生指出,當前消費市場呈現"總體收縮、結構性機會"的特征,企業應聚焦"質價比"和"情緒價值"兩條主線,關注復購率、周轉率和毛利率等核心指標,在存量市場中通過產品力和用戶洞察實現增長。
梁海健先生表示,保險業可通過科技手段實現風險減量與前置管理,以"質量換新保險"等創新產品提升消費者信心,賦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助力其在轉型過程中識別新場景、控制新風險。
彭衍濱先生指出,企業應重視風險管理的第一性原則,保險可作為風險共擔和財務補償的重要金融工具。以董責險、傳統財產險中營業中斷保障為例,他建議企業通過保險安排為抓手,引領提升治理水平和抗風險能力。尤其是在復雜多變的國內產業升級、國際多變環境下,保險能為企業提供穩定的風險兜底。
當前,全球經貿格局深刻演變,目光聚焦中國創造,期待中國貢獻。安聯集團作為全球最大的保險和資產管理集團之一,始終致力于保險金融創新,依托全球 70 余個市場的風險洞察與服務能力,為中國企業"走出去"與"強起來"保駕護航。
本次論壇的成功召開,也標志著安聯在華戰略布局實現能級躍升,通過進一步匯聚全球智慧,助力中國企業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鍛造可持續競爭力,以安聯的專業力量,幫助企業于世界經濟新版圖貢獻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