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5年9月9日 /美通社/ -- 2025年9月5日至7日,自然堂可持續發展喜馬拉雅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正式啟動。本次活動以"為世界 做好美一件事"為主題,通過開設科普微展館、實地考察、學術研討等多元實踐,深入探索喜馬拉雅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開發的創新路徑。
基于聯合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自然堂集團在2024年啟動了全新的2030可持續發展戰略,并將"應對氣候變化與保護生物多樣性"列為十二項目標之首。為積極響應2022年《生物多樣性公約》(CBD)提出的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生物資源、惠益分享三大核心目標,自然堂集團將2016至2024年的"自然堂種草喜馬拉雅公益環保項目"全面升級為2025-2030"自然堂可持續發展喜馬拉雅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致力于通過更系統、更科學的行動,推動喜馬拉雅地區環境、社會與企業的協同發展。
從認識到行動,遇見世界第三極的生物多樣性
喜馬拉雅不僅是自然堂品牌創造美的靈感與原料來源,更承載著全球矚目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價值。而科普教育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基石,正是連接公眾與珍稀生態、傳遞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關鍵紐帶。由此,自然堂攜手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共同打造喜馬拉雅科普微展館,從"自然堂與喜馬拉雅"和"喜馬拉雅珍稀植物"兩大維度,系統展示自然堂源自喜馬拉雅的原料科技與應用、33種國家級珍稀保護植物的生態價值,以及自然堂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可持續利用與惠益分享方面的重大項目。通過對冰川水、龍膽花、喜默因等多種喜馬拉雅特色化妝品原料的科普解讀,以及相關應用產品的沉浸式體驗,自然堂十六年來與喜馬拉雅同頻共振、"取之自然 回饋自然"的初心與堅守, 得以更直觀、更深刻地呈現在公眾面前。
為更生動地展示喜馬拉雅生命的萬千色彩,9月7日,自然堂組織50余名專家學者、媒體代表奔赴海拔4500米的色季拉山,徒步爬升200米,考察急尖長苞冷杉林線景觀和長期高山林線野外觀測體系,近距離觀察雪蓮、塔黃、紅景天、手參、杜鵑等珍稀高原植物的生存環境,親身體驗喜馬拉雅生物多樣性的獨特價值。
此次活動自然堂創新公益營銷模式,聯合天貓小黑盒在自然堂喜馬拉雅公益植物園設置聯名展館。在實地考察龍膽草等高原植物的生態栽培與人工馴化項目的同時,深入了解自然堂長期以來喜馬拉雅成分科研,尤其是微生物領域的探索成果。
同時,自然堂特別推出以喜馬拉雅植物為主題的限量環保禮盒:所有紙質包裝均采用回收再生紙生產,相比原生材料可減少 1470g 二氧化碳排放。這些禮盒將通過品牌直播間和達人直播間贈送給消費者,讓"為世界 做好美一件事"不再是理念傳遞,而是每個人都能踐行的日常行動,真正推動公益理念走進消費者生活、實現破圈傳播。
凝聚跨界共識,共探喜馬拉雅生物多樣性保護
生物多樣性保護絕非單一主體的"獨角戲",而是需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多方力量深度聯動、跨界協同的系統工程。9月7日,自然堂舉辦喜馬拉雅生物多樣性保護研討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徐光,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理事長、醫學博士顏江瑛,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張林博士,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楊永平教授,自然堂集團公共事務總經理陳娟玲博士,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常務副會長趙大力及50余名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媒體、KOL參與此次會議。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徐光在致辭中表示: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積極響應中央號召,近年來在西藏地區開展了一系列生態保護項目。自然堂集團作為長期戰略合作伙伴,與基金會設立的"自然堂喜馬拉雅公益專項基金"就是其中的典范,該基金設立9年來,資金規模達到2900余萬元,在喜馬拉雅地區開展了"自然堂種草喜馬拉雅""龍膽草生態栽培示范""西藏地區重大災害救助""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活動,不僅有效促進了西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還帶動了當地社區的經濟發展,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理事長、醫學博士顏江瑛從行業高度闡述了美妝產業與生態保護的內在聯系。她在致辭中指出,"美妝行業的本質,是從自然中汲取靈感與饋贈,但這份'饋贈'并非取之不盡,唯有守護好生物多樣性,才能讓自然的滋養持續傳遞,這正是自然堂集團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的意義所在",同時她對自然堂集團的可持續發展實踐給予了高度評價:"自然堂集團始終在堅持探索可持續發展的實踐新模式,堪稱化妝品行業ESG實踐的最佳范例之一"。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楊永平教授分享了題為《喜馬拉雅地區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價值》的專題報告,從科學角度系統闡釋了喜馬拉雅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的獨特價值與保護意義,并分享了高原植物的生長特點與生存智慧。楊教授在指出,"喜馬拉雅地區是地球上最為獨特的生態系統之一,其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并提出了加強國際合作、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傳統知識、加強科研監測和推動可持續發展等五點保護建議,為自然堂集團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方向指引。
自然堂集團公共事務總經理陳娟玲博士以"守護喜馬拉雅生物多樣性,邁向可持續未來"為主題,分享了自然堂十六年來與喜馬拉雅共同成長的發展歷程與未來規劃。她表示:"對于自然堂來說,喜馬拉雅不僅是品牌與產品創新的源泉,更是一份必須用敬畏之心對待、用企業責任回饋的獨特使命。"此次升級啟幕的自然堂可持續發展喜馬拉雅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也預示著自然堂在未來將持續性的開展系列保護項目,致力于實現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生物資源、惠益分享這三大目標。自然堂也期待能與更多同行者,一起懷著敬畏,走向生生不息的美好未來。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媒體代表開展自由討論環節,就"如何平衡保護與開發"、"自身行業如何助力社區可持續發展"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暢所欲言,碰撞思想,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思路與方向。
踐行惠益分享:保護成果惠及當地社區與消費者
從持續八年的"自然堂種草喜馬拉雅"到持續三年的"自然堂春蕾助學行動",從林芝桃花節到自然堂喜馬拉雅極限越野跑等文旅項目的開展,自然堂始終將惠益分享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致力于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保護傳統文化、惠益社區居民與全球消費者。而此次,在扎西崗村自然堂特別設立美妝空間,開設課程培養當地化妝師,不僅讓當地居民體驗專業護膚與美妝服務,更為藏區人民提供更為多元的就業機會,自然堂真實的將"美"帶入千家萬戶。
為世界 做好美一件事,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未來
正如陳娟玲博士所說:"這條道路,自然堂已經走了十六年,而我們的2025-2030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意味著下一個五年的堅守才剛剛開始。"
自然堂可持續發展喜馬拉雅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不僅是對喜馬拉雅生物多樣性的深度探訪,更是一次對企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路徑的切實踐行。通過科學考察、學術交流與社區互動,自然堂進一步堅定了其"取之自然,回饋自然"的品牌初心,展現出中國化妝品領軍企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擔當與創新。
未來,自然堂將繼續攜手政府、公益組織與當地社區等多方力量,共同守護喜馬拉雅的生物多樣性,為世界 做好美一件事,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