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推動財務規劃實踐,多元化配置需求呼喚專業領航
上海2025年9月18日 /美通社/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高金)與全球領先的金融服務機構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聯合發布第九年度的《中國新富人群財富健康指數》(以下簡稱"《指數》")。新富人群是指年收入在12.5至100萬元之間、可投資資產在700萬元以下的人群。該指數旨在動態追蹤這一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推動力的群體不斷變化的投資行為和財富健康。
2025年,中國新富人群的財富健康指數從上一年的70.51分小幅下降至70.35分,財富信心、財務規劃和投資參與次指數分別下降0.26分、2.47分和0.14分,但資產管理次指數在連續四年回落后逆勢上揚,顯示出新富人群在財富管理與資產配置上的意識與行為逐步邁向成熟。
退休養老成為推動財務規劃實踐的重要抓手
盡管財務規劃一直是新富人群在財富健康四大維度中表現較為薄弱的環節,但其養老規劃的意識卻連年提升。數據顯示,已有近五成(48.6%)受訪者擁有養老規劃。其中,25-44歲青壯年群體以及月收入1.5-3萬元和3萬元以上的中、高收入群體的養老規劃實踐度提升最為顯著。由此可見,退休養老作為多數人最重要的財務目標之一,能夠有效帶動規劃方面的實踐。
養老規劃也支持新富人群以更多元化的方式為養老做好財務準備。今年,定期儲蓄首次落選新富人群補充養老的首要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購買養老保險。總體來看,擁有養老規劃,或是認為自己退休后每月所需支出較高的受訪者,依靠金融投資收益而非儲蓄補充養老的比例顯著提高。
然而,新富人群在"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中的參與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僅39.7%受訪者已開設個金賬戶,較低的投資回報(31.8%)和稅收優惠不足(31.2%)是新富人群暫不開戶的主要原因。更多的投資產品選擇和相關激勵措施的持續優化將有助于"第三支柱"進一步發揮效用,更好滿足居民的養老保障需求。
多元化配置顯著增強,對風險-收益關系的認知仍有待投教糾偏
在無風險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國新富人群正以更積極的姿態探索多元化投資路徑,在金融投資方面的活躍度顯著提升。今年,現金和定存在新富人群資產配置中的平均占比首次下降,來到52.5%。基金的投資參與度提升最為顯著,持有基金的受訪者比例創五年來新高,基金在新富人群投資組合中的平均占比也躍升至12.4%。此外,股票和海外投資也頗受新富人群青睞,近四成(38.8%)受訪者表示對海外資產配置感興趣。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新富人群在行為上增加了對高風險金融資產的配置,但他們的主觀風險偏好卻趨于保守,這種錯配在去年9月行情后首次開始金融投資的"新世代投資者"中更加突出,導致短期持有、追漲殺跌等非理性行為依舊較為普遍。
"近年來,多元化配置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新富人群在實踐中做出了不少積極轉變。然而,這些有益的嘗試能否轉化為長期、穩健的投資成果和回報,金融素養提升依舊是關鍵。"高金教授吳飛談到,"我們從多年的調研中發現,對于風險和收益關系的把握是一個較為明顯的短板。行業應緊扣新富人群的需求和行為變化,同時關注適當性問題,積極打造具有針對性和前瞻性的投資者教育體系,并通過數字化渠道觸達重點人群,助力其在財富管理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AI賦能投顧廣受青睞,但真人陪伴仍不可替代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今年的研究還特別關注了新富人群對AI賦能金融服務的態度與使用行為。調研結果顯示,中國新富人群對AI生成投資建議的信任度顯著高于海外市場,有近七成表示非常信任或比較信任。其中,投資風格越激進的受訪者對此信任度越高,而投資經驗超過15年的人群則明顯更青睞人工服務。
在具體應用層面,新富人群更加認可AI在技術性分析方面的優勢,而人工投顧則在情感陪伴、挖掘客戶需求等涉及人際交互的場景中展現出獨特價值。
嘉信理財(上海)總經理Thomas Pixley表示:"面對生成式AI等智能技術的發展,嘉信理財的出發點始終是:如何借此為客戶創造更優質的服務體驗?AI在提升業務規模、運營效率和普惠性等方面擁有巨大潛力,這將釋放出更多人力,讓投資顧問們聚焦于了解客戶的生活狀況與財務需求、構筑客戶信任等更具價值和影響力的工作中。因此,我們堅信,財富管理和投顧業務的未來不是人或機的取舍,而是在彼此協同中更好地發揮價值,以客戶想要的方式為其提供個性化服務和長期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