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京2025年10月9日 /美通社/ -- 世界冥想聯盟(WML)與All Hello在八芳園聯合推出日本首屆東京量化冥想挑戰賽,標志著冥想邁入全新時代。
這一前所未有的活動讓冥想超越了個人內省——借助神經科學,將其轉化為可量化、可觀測且具有競技性的實踐。
觀眾首次得以實時“看到”冥想——腦部活動、專注度、自我意識與內心寧靜被即時量化,并呈現在屏幕上。
科技 × 建筑 × 自然——隈研吾(Kengo Kuma)與All Here聯合推出冥想膠囊
午后伊始,世界著名建筑設計師隈研吾登臺演講,發布由All Here開發的沉浸式冥想XR平臺——Zenbu Koko。
隈研吾分享道:“我一直希望能夠將建筑、虛空與自然無縫融合。 當了解到Erkin Bek通過冥想和科學實踐傳遞這一愿景時,我深受其理念啟發,這也成為我參與設計冥想膠囊——我的首件XR技術作品的起點。”
Zenbu Koko由木質顆粒構建而成,完美體現了這一愿景——在第一部分,引導冥想者將自我意識與地球的自然環境相融合;在第二部分,體驗天際的奇妙感受;在最終的第三部分,進一步升華至外太空,并延伸至銀河中心與宇宙虛空。 這些顆粒最初營造出空間感,隨后隨身體元素逐漸消散,最終實現自我意識與宇宙虛空的融合。
沿途融入多項創新體驗,包括自我關注視角(SAP)、觸覺設備及現代XR尖端技術的運用。 內容涵蓋廣泛教育資源,融合了東方冥想傳統與基礎神經科學知識。
隈研吾還透露了與All Here的平行合作項目——他在印度的首個建筑作品:一個先進的冥想圣地與研究中心,采用當地建筑材料,自然融入喜馬拉雅環境。
量化無形(Quantifying the Invisible)——東京QM3?挑戰賽
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是東京量化冥想挑戰賽——一場以科學為基礎的現場表演,將內在靜默轉化為可量化的成就。
通過集成在All Here的量化冥想系統儀表板中的先進腦成像與動態神經成像技術,每位參賽者的冥想狀態通過以下指標實現可視化與量化:
- 專注力與正念指數(CMI)——衡量注意力與自我覺察水平,同時抑制對過去和未來的思緒游離。
- 靜心指數(SMI)——體現邁向“心境澄明”的過程,即持續保持內在寧靜與清晰的狀態。
- QM3?——冥想巔峰——記錄冥想中最深沉的三分鐘內在穩定與靜默狀態,象征冥想會話的巔峰境界,并體現超越瞬間的持久駐留能力。
賽事解說由英國與日本知名體育評論員Rob Walker、Alex Hatton,以及創始人Erkin Bek和All Here首席神經科學總監Christoph Michel教授共同主持——將神經科學、科技與冥想融入其中,營造出如同體育盛事般的精彩氛圍。
正如Erkin Bek所闡釋的那樣:“在人類歷史上,靜默首次被視為可量化的成就。 正因如此,冥想這門探索思想與虛空內在動態的修行已不僅是一種實踐,更成為可量化的成就。 我們可以測量它、鍛煉它,并將其提升為一項全球性的挑戰。”
在挑戰者Oana Budicastancu、Hisami Tsurumori和Yu Mizuno中,Tsurumori女士獲得了最高的QM3?評分。 她分享道:“我近二十年前因病開始冥想,此后每天堅持練習。 若你在生活中感到壓力與焦慮,愿冥想如當年助我一般,為你帶來內心的寧靜。”
生之意義與內在科學
在挑戰賽結束后,《IKIGAI?生之意義》(The Little Book of Ikigai)作者、神經科學家茂木健一郎(Ken Mogi)教授發表了題為“通過量化冥想探尋你的生之意義”的主題演講。
“通過將傳統冥想與尖端科技相結合,我們開拓了全新的可能性。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尤其當AI生成無盡數據之時,回歸內心世界顯得尤為重要。 借助科技的冥想實踐,我們得以重新找回生命的意義。”
冥想城市——未來愿景
活動尾聲,由來自Zen 2.0與鐮倉正念實驗室的Mikio Shishido發表題為“正念城市”的主題演講。
他指出:“隨著AI的發展,人類的感知力與內在覺知愈發重要。 冥想將繼續對開發我們的內心世界產生深遠意義。”
他強調日本禪宗的發源地鐮倉是培育正念城市、促進社區協同發展的理想之地:“這片土地承載著與冥想社會深度交融的禪文化。”
冥想科學的里程碑
夜幕降臨時,信息已十分明了:冥想已邁入現代時代——可感知、可量化,同時激勵人類追求卓越。 此次活動標志著冥想邁向被社會認可為競技學科的第一步。
All Here與世界冥想聯盟,攜全球杰出合作伙伴、科學家、協作者、冥想導師及修行者,共同開啟了一場全新運動——“科技啟迪冥想”(Inspire to Meditate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活動概覽
東京量化冥想挑戰賽:2025年10月2日
地點:東京八芳園
主辦方:世界冥想聯盟與All Here
官方網站:www.wml.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