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5年10月12日 /美通社/ -- 諾華公司董事會主席喬恩禮(Giovanni Caforio)博士受邀出席第37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IBLAC)。喬恩禮博士在IBLAC會議上表達了諾華在上海長期發展、合作、投資的信心與愿景,并提出"上海全市血脂管理與心血管預防的數字化藍圖",展現了諾華積極參與我國公共衛生管理數字化轉型的前瞻觀點,以及推動實現健康中國的堅定承諾。
"上海是一座能將宏偉愿景轉化為實際行動的城市,諾華很榮幸作為合作伙伴,與上海攜手前行。"喬恩禮博士表示,"我們希望能讓血脂管理像血壓和血糖管理一樣成為常規健康實踐,借助人工智能讓更多人掌握自己的健康指標,通過及時治療確保血脂達標,從而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借鑒CARDIO4Cities項目,諾華希望助力上海打造數字公共衛生體系的全球標桿,在提升整體健康水平的同時,為每一位高風險居民構建更有韌性的健康保障體系。"
血脂管理:心血管防治中被忽視的一環
心血管疾病是中國城鄉居民的首位死因,全國患者總數約3.3億人[1],2022年心血管疾病造成的年度住院支出高達2709億元人民幣[2],給患者家庭和社會醫療系統帶來了極為沉重的經濟壓力。盡管《健康中國行動——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針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工作,明確提出了血壓、血糖、血脂"三高共管"的防治策略[3]。但在實際執行中,與高血壓和糖尿病相比,對血脂異常的認識和管理往往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4],落實情況不盡理想。
在各項血脂指標中,由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造成的高脂血癥,被公認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研究顯示,降低并維持LDL-C水平可使心血管死亡率下降26%,住院率降低 18%[5]。持續有效的血脂管理既能維護心血管健康,更能顯著減輕社會和醫療系統的經濟負擔。
有鑒于此,諾華在"數字化藍圖"中建議上海市將高脂血癥控制正式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現面向全市居民的大規模、系統性的血脂管理全覆蓋;與此同時,以高風險人群作為切入點,優先推進LDL-C控制策略。這將立竿見影地為患者與醫療體系帶來顯著收益,助力達成《健康上海2030行動計劃》提出的 "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降至160/10萬以下"的目標[6]。
數字化藍圖:植根本土創新,經濟高效地實現全市居民健康管理
要面向大規模人群實施有效的健康管理,需要應對監測不足、治療依從性差,以及缺乏結構性的隨訪系統在內的諸多挑戰[7] [8]。由諾華基金會發起的CARDIO4Cities項目已經在圣保羅(巴西)、達喀爾(塞內加爾)、烏蘭巴托(蒙古)三座城市運行多年,其借助數據與技術工具推動和普及面向全市居民的心血管疾病管理,顯著降低了三城居民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發病率。
通過總結CARDIO4Cities項目取得的成功經驗,諾華在"數字化藍圖"中,為上海勾勒出一套更完善的數字健康解決方案,其主要內容包括:
值得一提的是,"數字化藍圖"涉及的技術方案均根植于上海本地的技術創新。例如,由復旦大學與中山醫院開發的"上海市居民健康畫像系統",可整合體檢、門診、住院等多源數據,為居民生成動態健康畫像,并通過模塊化擴展精準識別血脂異常。該系統在數據安全、臨床可靠性等方面已具備應用條件,只要進一步納入血脂管理模塊,即可快速部署并服務全市人群。
諾華承諾:植根上海,加速創新,造福患者
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IBLAC)自1989年創辦以來,已成為上海市政府傾聽跨國企業高管建言、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交流平臺。作為會議的創始成員之一,諾華數十年來持續參會,不斷為上海市醫療健康與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建言獻策。今年喬恩禮博士提出的"數字化藍圖"延續了諾華2024年對改善"三高共管"工作提出的建議,旨在進一步喚起各界對心血管疾病預防的重視,并通過規劃建立一套覆蓋全市居民、由人工智能驅動的心血管防控城市健康管理體系,有望降低整體心血管風險。
心血管與腎科及代謝、腫瘤、免疫及神經科學是諾華專注的四大核心疾病領域。在近些年間,諾華展示了在心血管疾病預防與治療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創新藥物,以及在化學療法、生物療法、xRNA療法、放射配體療法、基因和細胞療法五大技術平臺上取得的前沿突破。
2026年是諾華公司合并建立的30周年里程碑。在中國,近30年來,諾華有超過100款創新藥及新適應癥獲批;2017年以來,有近40款藥物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自2022年起,諾華在中國的新藥及新適應癥開發已實現100%與全球保持同步;2025年以來,諾華有9款創新藥和新適應癥在中國獲批;2026年底,諾華投資6億元在浙江海鹽建設的中國首個放射性藥品生產基地將具備生產能力,加速全球腫瘤治療最前沿的放射配體療法落地中國。
今年6月,諾華發布新的"中國愿景",致力于在中國成為最具價值、最值得信賴的醫藥健康合作伙伴。以此為契機,諾華將持續加大中國市場科研、生產、人才、服務的多方位投入,攜手本土生態積極開展合作創新,加速創新藥物和治療方案的引進和應用,助推中國醫藥衛生領域的高質量發展,為更多中國患者帶來健康福音。
[1]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編寫組.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4概要[J]. 中國循環雜志, 2025, 40(6): 521-559. |
[2]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編寫組.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2摘要. 中國循環雜志, 2023,38(6):583-612 |
[3] 關于印發健康中國行動—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的通知,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11/content_6915365.htm |
[4] Zhao D, Liu J, Xie W, Qi Y. Cardiovascular risk assessment: a global perspective. Nat Rev Cardiol. 2015;12(5):301–311. https://doi.org/10.1038/nrcardio.2015.10 |
[5] L Anderson, N Oldridge, DR Thompson, et al. Exercise-base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Am Coll Cardiol, 67 (2016), pp. 1-12 |
[6] 《健康上海2030行動計劃》(上海市健康城市建設"十三五"行動計劃),上海市人民政府 |
[7] Xu R, Li X, Wang Y, et al. Long-term LDL-C goal achievement and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SCVD in China: A real-world analysis. BMJ Open. 2021;11:e048118. https://bmjopen.bmj.com/content/11/6/e048118 |
[8] Zhao D, Liu J, Wang M, et al. Epidemiological transition of stroke in China: Twenty-one-year observational study from the 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 Lancet Neurol. 2021;20(9):687–697. https://doi.org/10.1016/S1474-4422(21)001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