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5年10月17日 /美通社/ -- 以"攜手應對挑戰:全球行動、創新與可持續增長"為主題的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于10月16日至18日在上海黃浦區舉行。本次大會由世界綠色設計組織(WGDO)與新浪集團聯合主辦,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IFRS Foundation)北京辦公室協辦、新浪財經WGDO北京代表處承辦。會上正式發布了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高金/SAIF)牽頭撰寫的《踐行可持續發展之路——2025上海ESG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高金也為本次大會提供獨家學術支持。
該報告由高金牽頭并聯合多家金融機構、企業及服務機構共同完成。報告工作組負責人為高金創院理事長屠光紹和高金金融學講席教授、副院長、可持續投資研究中心主任嚴弘。其他參與單位包括上海交易集團有限公司、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國網英大碳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穎投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妙盈科技)、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國泰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富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中證指數有限公司、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上海久事體育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和評安國蘊(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高金繼2024年首度發布報告,系統呈現上海ESG生態全景后,在本年度報告中進一步秉持實踐驅動與問題導向的原則,對上海各類主體的ESG發展實踐通過具體案例進行了更為深入和聚焦的介紹。報告不僅記錄過去一年的新進展,更致力于在對過去總結的基礎上識別未來挑戰,提煉結構化和可操作的發展建議,為上海乃至全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具有參考作用的路徑分析。
上海:ESG實踐之路的"先行者"與"賦能者"
隨著全球經濟波動性增加、氣候變化及生態環境壓力加大,企業可持續發展訴求日益復雜,環境、社會與治理(ESG)議題在國際政策、產業實踐和資本市場中的戰略重要性持續提升。作為中國的經濟、金融與創新中心,上海通過政策引導、產業布局和金融機制創新,不僅推動本地ESG生態不斷完善,也在全國乃至國際格局中發揮著示范作用。
報告指出,與前一年相比,2025年上海ESG發展正在走向制度更系統、行動更標準、績效更量化、協同更緊密的新階段。政府與監管機構在制度供給和治理創新方面發揮了核心作用。在過去一年里,國家和地方密集出臺政策,推動分層分類信息披露、綠色金融改革和市場監管體系完善,逐步形成系統化制度框架。上海在政策落地過程中積極探索與國際標準接軌,為各類主體提供方向和指南,為ESG實踐的規范化和規模化奠定了基礎。
各方參與者應對共性挑戰中的探索與經驗
報告還深入剖析了上海ESG生態體系中的各方參與者在推動ESG發展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報告指出,企業是上海ESG生態中的中堅力量,國有企業在信息披露和治理方面起到示范作用,民營與外資企業則在綠色產品開發、供應鏈協同和社會責任實踐中開展多樣化探索;然而,中小企業面臨理念和能力受限,技術與資金門檻高,治理體系落實難度大等困難,ESG價值體現與資本化進程緩慢,遭遇推廣瓶頸。金融機構為上海ESG發展提供資金和工具支持,綠色金融產品體系持續擴容,銀行、券商和保險機構在投資決策和風險管理中逐步嵌入ESG要素考量,為企業低碳與可持續發展項目提供資金保障;然而,數據獲取難、信息質量參差、產品同質化程度高、標準差異大及長期資金激勵不足等問題仍制約業務發展。上海的市場交易體系推動企業提升ESG發展動能;其中,上海證券交易所強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而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的碳排放權與綠色電力交易平臺為企業低碳轉型提供路徑選擇,而其它交易平臺,如股交中心和數據交易所,也在探索合適的標準與服務工具;但制度滯后、標準分散、數據碎片化及中小企業參與度不足仍是普遍問題。第三方服務機構逐步成為上海ESG生態中的"粘合劑",他們在碳評估、綠色認證、信息披露咨詢及智能化工具開發方面支撐企業實踐與金融協作;然而,數據規范化不足、標準多元、方法分歧以及人才供給缺口使服務深度和可比性受限。
報告還指出,人才培養與公眾參與正成為推動上海ESG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同時,國際合作與涉外企業的典型范例在上海ESG生態建設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
推動"ESG四化"并形成互為支撐的閉環
在對上海各類主體行動現狀與優化方向進行闡述的基礎上,本報告提出了進一步發展的系統化行動建議,其核心是推動"ESG四化",即ESG經營活動內部化、ESG信息披露標準化、ESG評價體系系統化、ESG價值實現具體化。四化之間形成互為支撐的閉環:內部化為企業行動提供基礎數據與治理邏輯,標準化披露將其轉化為透明、可比的信息,系統化評價以量化指標形成反饋和改進方向,而價值實現具體化則通過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驗證前端實踐的有效性,并反過來強化內部化的動力。這不僅將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支撐,也將進一步提升上海在全國乃至全球ESG治理中的話語權與引領力。
作為一所專注于金融的國際化商學院,高金不斷順應時代需求,近年來聚焦科技金融、數字金融、可持續金融三大戰略方向,致力于發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可持續金融教育體系,并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學術與智庫支撐。在構建系統化課程體系方面,高金在"2024中國可持續投資發展論壇"上發布了系統化的可持續金融課程體系,從商業倫理、綠色金融、影響力投資到氣候風險與公司治理等多個方向進行縱深開發與橫向完善,覆蓋全部學位與非學位項目,進一步推動了理論與實踐的深度結合。在課程建設之外,學院聯合財新智庫與ESG 30人論壇承辦"韌性生長與破局之道:可持續發展如何穿越周期"財新夏季峰會ESG專場,并推動"ESG 30青年學者計劃"的發布。學院還成功舉辦年度SAIF金融學術會議,將可持續金融與氣候投資列為核心議題,并與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NBER)合作舉辦"氣候金融與可持續能源轉型"專題學術研討會。在產學研協同的探索方面,高金通過可持續投資研究中心與紫江公益基金會的合作,打造出兼具政策引領與實踐落地的交流平臺,"高金-紫江大講堂"。截至目前大講堂已舉辦8期,邀請4位院士、147位學術、產業及金融機構嘉賓,累計超過500位參會者,逐漸成為高金在可持續投資領域的重要品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