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傳播拿什么內容打動媒體和讀者
——數據將為媒體帶來怎樣的價值和影響
——如何通過內容運營深度影響受眾、獲得更廣泛傳播
2017年5月17日、18日,美通社分別在上海、杭州舉辦新傳播茶會。兩場活動邀請到美通社媒體拓展和發布服務總監劉曉林、DT財經主編第一財經編委王小喬、每日經濟新聞編輯中心主任助理方琛等嘉賓發表主題演講,分享了從“百度取消新聞源”談企業內容生產與分發策略、眾媒時代的內容運營、以及如何從數據中挖掘新聞及內容,兩場新傳播茶會共吸引上海、杭州兩地超過300位來自科技、制造、金融、旅游、教育、互聯網等領域的觀眾到場。
企業傳播拿什么內容打動媒體和讀者
“記者的工作是新聞報道,而不是為某一家公司做推廣。企業的內容拿什么來打動媒體和讀者,一定是可被挖掘的價值,這個價值可以是新聞價值,也可以是觀點或故事。” 美通社媒體拓展和發布服務總監劉曉林說,企業在有新聞需要傳播的時候需要及時發布,這一點也和百度強調時效性內容的重要性一致,對于搜索引擎來講,時效性有兩個點:一個是新聞發布的時間點,一個是被搜索引擎抓取的時間點。在新聞的5W1H要素中,時效性是新聞的生命力,如果一篇事件性新聞過了時效性,也就成為了一篇舊聞。
劉曉林提到一個小細節,很多企業在發稿時有一些不太好的習慣,比如當天發生的新聞事件如新聞發布會、活動等,開篇如果寫成“近日”或“日前”,對于讀者來講,這兩個字就代表著新聞發生在更久之前,對于追求新聞時效的記者來講,這樣的時間描述一定是內容減分項。對于搜索引擎的規則來講,搜索引擎會根據新聞內容的新鮮程度,發生地點,關聯性和多樣性進行結果的排列。
對于搜索引擎算法對企業內容收錄展現的影響,劉曉林還舉到一個實例,通過對一家跨國公司客戶6年的跟蹤觀察,由于近年來傳播策略的調整,該企業將重心投入到不定期的維護微博、微信,而完全中斷了公司動態、產品新聞信息的媒體發布,隨著媒體和搜索引擎算法的不斷調整,公司的品牌信息和產品信息在互聯網上可呈現的內容量急劇萎縮,可被百度檢索的新聞數量從3年前近千條縮水到了僅有八十幾條。
“對于企業來講,公關最重要的職能是通過內容對外傳遞信息,溝通媒體與公眾,引發受眾參與內容,企業一定要有持續的媒體發布策略,保持在市場上的聲音,讓行業的人看到,讓客戶和消費者看到,而客戶不只在微博、微信,尤其是對于B2B的企業來講,更多的潛在客戶和消費者還是會通過搜索,通過媒體的新聞報道、包括企業的官網對品牌和產品進行了解,建立信任。”劉曉林表示。
數據將為媒體帶來怎樣的價值和影響
數據是未來的石油,將成為驅動傳播行業高速發展的重要動力。在眾媒時代,新聞報道中的數據無處不在,數據將為媒體帶來怎樣的價值和影響?“數據的關鍵價值體現在4個方面”,DT財經主編、第一財經編委王小喬指出,“數據能夠更詳實準確地記錄商業新聞,能夠為解析經濟大勢與公共話題提供有力支撐;更重要的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媒體在洞察線上消費趨勢和線下商業發展,有了全新的視角和方法論。”
如何選擇數據才能實現傳播內容優化?王小喬給出三點建議:挖掘行業中前三名企業的數據源;在公共數據源中挖掘服務性和熱點;在商業數據源中挖掘公共性和熱點。
“我們充分利用多維度數據建立評價體系,以全新的角度觀察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和社會熱點”,王小喬進一步分析指出,“以地鐵1公里報道為例,我們利用服務配套、餐飲娛樂、交通便捷、人氣指數、居住成本等數據,對上海地鐵沿線的市民工作、生活進行綜合評估,打造能引發讀者思考的商業報道。”
如何通過內容運營深度影響受眾、獲得更廣泛傳播
如何做好內容運營、深度影響受眾?每日經濟新聞編輯中心主任助理方琛認為:“數據可視化傳播是重要的手段。根據受眾對信息的接受度以及高效快速獲取重要信息的需要,讓新聞一目了然。可視化的新聞閱讀,讓受眾更能體會新聞樂趣,從而引發受眾的關注與認可,擴大影響力。”
優質的內容來源于生活,又不止于生活,數據新聞和可視化新聞可以需要幫助讀者了解數據背后的故事。例如通過圖表高效化解讀支付寶數據,直觀解讀消費背后的習慣,讓內容既有閱讀市場,又能引發用戶共鳴。
作為內容運營者,企業需要時刻對傳播環境保持高度關注。多元共生的媒體形態、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并存是眾媒時代的重要特點,雖然議程設置能力一直是傳統媒體的優勢,現在自媒體的議程設置明顯增強。方琛還指出,內容運營者需要善于挖掘熱點,提前做規劃借勢,刷好自己的存在感,促進用戶的參與感,在自身擅長的領域為用戶創造場景,將產品融合進去,不要用傳統的模式進行單向傳播,要通過內容、話題、活動、產品等設計讓受眾成為用戶、即要由用戶與內容發布者的互動進階到用戶社群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