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2025年10月24日 /美通社/ -- 10月23日,于寧波召開的2025(第十六屆)中國國際石油化工大會(CPCIC 2025)期間,由中控技術主辦的"釋放AI效能,共創增長范式——工業AI共促大會"成功舉行。大會聚焦人工智能重塑全球工業格局的時代背景,系統展示了中控技術以全自主運行工廠系統(FAP,Fully Autonomous Plant)為核心的工業AI全景圖,并通過系列行業洞察報告、重磅發布與標桿案例,為流程工業邁向"無人駕駛"時代提供了可復制的路徑。同期,中控技術亦受邀出席多場CPCIC核心論壇,貢獻了產業智能化的"中控智慧"。
大會致辭 | 共繪工業自主化新藍圖
大會伊始,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常委、副秘書長龐廣廉在致辭中強調,面對全球貿易格局重塑與資源環境約束,行業亟需以大模型、智能體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解碼增長新路徑。他肯定了中控技術作為工業AI創新與實踐的領軍者,正賦能行業從"自動化"向"自主化"跨越,為流程工業的AI深度應用樹立了新標桿。他表示,石化聯合會將持續發揮產業協同與戰略引領作用,支持行業企業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推動行業邁向創新引領的"智慧型增長",共同釋放AI效能,書寫石化化工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中控技術董事長兼總裁崔山在致辭中指出,全球制造業正處在"AI重構產業"的關鍵拐點,尤其是流程工業領域,工業AI更是成為企業突破生產瓶頸、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中控技術以"ALL in AI"為戰略核心,推出了全自主運行工廠系統FAP(Fully Autonomous Plant),并在興發集團成功落地。FAP如同將工業生產從"綠皮火車"升級為"高鐵",助力真正實現從"輔助駕駛"到"無人駕駛"的跨越。同時,公司積極構筑產業生態,聯合成立工業AI數據聯盟并牽頭編制《通用控制系統設計規范》團體標準,為工業AI行穩致遠奠定基石。中控技術愿攜手全球伙伴,讓智能共生的工業新圖景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加速實現!
行業洞見 | AI驅動石化智變的新引擎
會上,中控技術總裁助理趙路軍發表《石化行業數智化發展洞察》主題報告,系統回顧了石化行業信息化融合的演進之路:從DCS國產化、信息化管理、智能工廠建設,直至當前以工業AI為核心的第四次浪潮。聚焦我國石化行業當前面臨的供需矛盾加劇、成本管控困難、安全質量低碳協同難度大等嚴峻挑戰,中控技術提出"破局之道"——打造以"1+2+N"工業AI驅動的企業智能運行新架構為頂層設計,到具體場景智能技術應用的完整落地路徑。報告通過多個具體應用場景的成功案例,實證了工業AI正成為應對行業挑戰、開啟增長新曲線的關鍵引擎。趙路軍表示,中控技術打造的從"自動化"邁向"自主化"的可行路徑,為石化行業數智化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AI落地模板。AI時代的到來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主線,中控技術愿攜手產業鏈伙伴共創石化行業高質量、低碳化發展新藍圖。
重磅發布 | 從創新實踐到標準路徑,引領AI時代工業范式革命
全自主運行工廠系統(FAP)——引領AI時代的工業范式革命
中控技術產品經理林想帶來《全自主運行工廠系統(FAP)——引領AI時代的工業范式革命》主題分享,并在現場正式發布了流程工業首個全自主運行工廠系統FAP(Full Autonomous Plant)。林想指出,流程工業的下一步進化方向,正是打造屬于自身的"自動駕駛"——即"自主運行",讓裝置具備深度理解工藝、實時感知狀態、精準預測趨勢與自主決策執行的能力。
為此,中控技術提出從L0到L5的流程工業自主運行等級框架。當前行業多處于L1、L2的"人機協同"階段,而FAP系統致力于推動工廠高效、低成本地邁入L3、L4甚至L5的全面自主運行階段。FAP系統以時間序列大模型TPT(Time-series Pre-trained Transformer)和通用控制系統UCS(Universal Control System)兩大原生融合產品為核心,構建了完整的"感知-識別-決策-執行"閉環,通過三大技術革新推動工廠實現價值躍遷:人員角色轉型:從"多人值守"轉向"機器自主",系統7×24小時自動感知、評估、決策與執行,釋放人力從事更高價值工作;運行目標升級:從"維持穩定"到"追逐最優",系統動態尋優多目標平衡,實現能耗、收率、設備壽命等綜合最優;安全防線加固:從"被動防護"到"主動免疫",基于高質量數據與預測能力,提前預警設備故障,準確率超98%,避免非計劃停車。
目前,FAP系統已在湖北興瑞等企業成功落地,標志著流程工業正式步入"一個模型+一個機柜"實現全自主運行的新時代,為行業提供了效果更優、成本更低、部署更快的智能化實施路徑。
通用控制系統設計規范團體標準發布儀式
高質量、高協同的工業數據是工業AI落地的"源頭活水",統一標準規范則是穩健發展的"基石"。今年9月,由中控技術牽頭,聯合設計院、高校、企業共同編纂的《通用控制系統設計規范》團體標準正式獲批,填補了國內外在通用控制系統設計領域的標準空白,為我國流程工業的高質量發展與自主可控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大會現場,湖北興發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永剛,中國天辰工程有限公司數智中心總經理、儀表電氣部部長婁承,萬華化學(寧波)有限公司設備總監、萬華化學(寧波)氯堿有限公司總經理任方田,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石化分公司高級專家閔文武、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鎮海煉化分公司儀控專家章雷、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陸衛軍共同啟動該項標準的發布儀式。
主題分享 | 打造自主化?數智化?生態化工業新圖景
TPT+UCS:重構化工生產力,引領行業智能化升級
湖北興發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永剛分享了以"TPT+UCS"為核心的智能化工廠建設實踐。興發集團通過中控技術時間序列大模型TPT與通用控制系統UCS深度協同的全自主運行工廠系統FAP,推進宜昌新材料產業園五套裝置的整體智能化升級。UCS作為FAP的"神經中樞"和"物理手腳",實現五套裝置集中控制與數據融合,替代多套進口系統,機柜節省90%以上,電纜減少80%。TPT作為FAP的"智慧大腦",具備自主監督與自主控制能力,實現工藝參數預測、產品質量在線評估與閥門異常診斷,模型準確率超98%,預警準確率超95%。目前,首套裝置已實現"黑屏運行",整體改造完成后,五套裝置定員人數由260人降至80人以下,人均監控點數提升至2000點。該實踐實現了從"多人值守"到"黑屏運行"的轉變,形成覆蓋"無人化、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智慧化"的完整解決方案,為流程工業提供了可復制的AI落地路徑。
激活數據價值,構建工業智能新生態
工業AI的深入應用依賴于高質量的數據基礎。中控技術工業AI數據中心總經理毛俊杰在《激活數據價值,構建工業智能新生態》報告中指出,面對數據孤島、標準不一與價值難釋放等行業核心挑戰,中控技術聯合百余家產業伙伴共同發起成立"工業AI數據聯盟",以"數據共享、價值共創、生態共建"為路徑,推動工業數據要素的安全流通與場景化價值轉化。聯盟依托中控技術在流程工業領域三十余年的經驗積累,以及TPT、UCS等核心技術和全自主工廠運行系統方案,構建開放協同的工業智能生態。聯盟成員可專享TPT 2免費試用,并通過"四維價值驅動"與"四重信任保障"機制,真正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價值可創可共享"的工業數據應用新范式。
具身智能驅動變革:AI+機器人重塑工業安全未來
中控技術總裁助理石瑩在《具身智能驅動變革:AI+機器人重塑工業安全未來》報告中指出,工業安全正從傳統"人防為主"向"數防優先、技防賦能"階段邁進。面對危化品管理中人、物、環、管等多維風險,中控技術提出以"Plantbot"AI+機器人融合系統為核心,構建覆蓋"風險感知-協同控制-平臺決策"的多層次安全體系。該系統基于AI多模態感知技術,實現表計識別、氣體檢測、跑冒滴漏識別、聲音異常分析等功能,并結合三位一體巡檢方案,實現全空間、無盲區巡檢。在氯堿、石化等場景中,系統通過多機協同與控制系統聯動,達成故障預測98%準確率、泄漏精準定位與能效優化,推動安全模式從事后補救轉向事前預警。中控技術以"AI+機器人"構建起"可測、可響、可防"的自主安全閉環,為流程工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飛索智能巡檢機器人助力無人罐區建設
中石化寧波鎮海煉化有限公司儲運一部副經理廖傳文系統分享了"飛索智能巡檢機器人"在危化品罐區的落地實踐。該項目基于中控技術的"地面+半空+高空"三位一體AI巡檢解決方案,通過部署飛索機器人、紅外氣云成像儀(OGI)及無線自供電AI視覺傳感器,構建了全方位、立體化、無死角的巡檢體系,全面應對傳統巡檢模式中存在的響應滯后、覆蓋不全、環境風險高等痛點。項目在鎮海煉化實施后,顯著提升了巡檢的實時性與精準性,降低了人工安全風險,推動巡檢模式從"事后補救"轉向"事前預警",為行業提供了可復制、高可靠的智能化罐區巡檢新路徑。
"AI+知識圖譜"賦能異常工況輔助決策
海樊科技總經理蘇德亮發表了題為《"AI+知識圖譜"賦能異常工況輔助決策》的主題報告。報告指出,聚焦當前石化行業在異常工況處置中普遍面臨報警泛濫、溯源困難、經驗難以沉淀等痛點,海樊科技聯合中控技術提出以"AI+知識圖譜"為核心的異常工況全流程智能管理方案。該方案構建了覆蓋全廠的工藝知識圖譜,實現對報警信號的智能篩選、多報警事件鏈自動整合、原因溯源與處置建議生成。目前已在華誼能化等企業落地應用,實現風險場景識別數量提升150%,分析效率提高70%,有效輔助操作人員從"點狀處理"轉向"批量處置",提升應急響應速度與準確性,助力企業構建可復用、可迭代的異常處置知識體系。
"第九屆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國際產能合作大會"圓桌對話
大會同期,中控技術高級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俞海斌受邀出席"第九屆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國際產能合作大會"圓桌對話環節,聚焦"智瞰中國——區域視角下的產能合作與投資機遇"議題,與中外行業領袖圍繞智能化技術如何賦能跨國合作、區域差異化需求與實施路徑等核心問題展開深度探討,并分享了中控技術在國際化實踐中的洞察與成果。
俞海斌指出,全球石化行業正面臨綠色轉型與智能化升級的共識性機遇,海外新興市場的產能擴張帶來了巨大的智能化改造需求。同時,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能夠倒逼企業對標全球頂尖標準,加速技術迭代。中控技術以"技術深耕、生態協同、區域適配"為破局思路,通過構建全自主運行工廠系統FAP,推動工廠實現從"自動控制"到"自主運行"的跨越,這一技術突破也成為中控技術參與國際競爭、切入高端市場的核心利器。為進一步推動跨區域協同,中控技術聯合百家伙伴發起"工業AI數據聯盟",致力于打通數據壁壘、統一技術標準,為國際化合作構建可信、高效的數據基礎。在區域實踐方面,他指出,針對不同區域市場量身定制解決方案,是實現本地化共贏的落地基礎。
他建議,中國企業應堅定擁抱AI,以"Physical AI(物理AI)"等創新技術為載體,優先在核心海外市場與當地龍頭企業共建示范項目。"通過落地前瞻性的試點項目,用實際效果建立客戶信任,是快速破局、實現可持續國際合作的優選路徑。"
"工業AI論壇"《AI賦能風險管控,驅動石化安全生產》
中控技術安全價值總設計師唐在峰在"工業AI論壇"上發表《AI賦能風險管控,驅動石化安全生產》主題演講。報告指出,針對當前石化安全生產面臨隱患風險上升、重大事故頻發及新質生產力要求三大挑戰,中控技術基于時間序列大模型TPT和工業AI技術,構建了覆蓋"動態風險預警預測""AI視覺安全分析""機器人無人機巡檢""危化品裝卸監管""安全體系自診斷SaaS"等9大典型場景的"AI+安全"解決方案,有效推動安全管理從"被動防護"向"主動免疫"轉變。中控"AI+安全"解決方案已在多家標桿企業取得顯著成效:實現月度報警次數從25萬次降至3000次,事故率降低50%-70%,應急響應時間縮短30%-50%,為流程工業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主動安全防護體系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從把脈國際產能合作的高層對話,到深耕安全生產的前沿技術分享,再到系統釋放AI價值的生態共建,中控技術在CPCIC 2025完整呈現了以工業AI驅動流程工業邁向安全、高效與可持續發展的系統解法。這不僅是公司戰略藍圖的成功落地,也是中國工業創新從"勢能"轉向"動能"的集中體現。隨著"創新鏈+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工業AI必將更深地扎根于中國堅實的制造業土壤,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為全球工業的智能化轉型持續注入澎湃的動力。中控技術愿與全球伙伴攜手,共同譜寫工業智能未來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