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5年10月27日 /美通社/ -- 作為2025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教育論壇暨第二屆科技女生賦能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歐萊雅"科技女生賦能營"臨港站在上海臨港圓滿落幕。
此次賦能營以"星動的她們"為主題,包含"旅程"與"問答"兩大沉浸式模塊,突破了傳統單次的科研參觀模式,通過參觀、課程、實踐與湖畔對話相結合的形式,深度構建起"看中學、做中學、話中學"的系統研學路徑,幫助科技女生們全面提升科學知識、開拓科學思維、傳遞科學精神。賦能營還特別邀請了來自蘭州的科技女生代表,跨越千里來到上海,與當地的女生們共沐科學的光芒。
"星動的旅程":走進科學殿堂,拓展科學知識和思維
賦能營首日,科技女生們走進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現場,近距離感受榜樣的力量。在"科技女生賦能論壇"上,歐萊雅中國聯合上海臨港新區宣布正式啟用"科技女生賦能計劃"臨港基地以及科技女生賦能營正式開營。當晚,科技女生們不僅以6人每組的形式"開團破冰",還聆聽了特邀導師抖音知識內容創作者林可欣與唐昊就AI與計算機學習心得和物理與藝術的結合帶來的精彩科普分享。
翌日上午,科技女生們一同前往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展開"航天之旅"。這次女生們不再只是"參觀者",而是化身為"探索者", 近距離領略航天科技的魅力。
在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綜合辦公室主任米鵬的帶領下,女生們首先走進仿真運控大廳,認真聆聽關于火箭衛星發射總控室中發射火箭的精密操作以及背后的趣事。隨后,老師向大家介紹了中國科學院與航天事業的深厚淵源,并帶領女生們參觀了衛星發射前的總裝與測試環節。在這里,女生們了解到每一顆衛星在裝配之后都需進行嚴格的機、電、熱等實驗,以確保它能在太空中穩定運行。
旅程的最后,研究院副所長陳雯導師為同學們親授了一堂天文科普課,以生動的案例講述了中國航天的蓬勃發展勢態、國家空間科學衛星任務與技術的最新進展。除收獲知識之外,科技女生們還在課程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頭腦風暴,進一步加深了對于中國航天科技的認識。
"星動的問答":湖畔跨界對話,傳遞科學精神和薪火
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現場,科技女生代表與2021年圖靈獎得主杰克?唐加拉(Jack DONGARRA)和2024年沃爾夫數學獎得主諾加?阿隆(Noga ALON)近距離對話,與頂尖科學家們探討學術、請教成長,汲取榜樣的力量。
作為賦能營的壓軸環節,"星動的問答:湖畔交流會"在25日下午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科技女生賦能計劃"終身名譽導師陳賽娟、2023年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生命科學或醫學獎"得主卡洛琳?盧格、2024年物理學新視野獎得主寧克?范德馬雷爾、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科學所副所長陳雯、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舒慶艷五位女科學家與同學們面對面,不僅回答了她們相關科學領域、選擇科學道路及自身發展學習等方面的各種問題,也與她們進行了坦誠真心的深度交流。
大咖寄語尤為感人,科技女生賦能計劃終身名譽導師陳賽娟院士表示:"我在比你們稍大一點的年紀已是紡織女工,憑著邊工作邊擠出時間學習而考上醫學院,得以走上之后的醫學研究道路。"她以自身經歷勉勵在場女生:"科研的道路可以和多彩的人生共存。請科技女生們勇敢追逐夢想,用智慧和理想為科學事業注入新的活力!"
歐萊雅北亞及中國公共事務總裁蘭珍珍表示,自"科技女生賦能計劃"啟動以來,項目已遍及全國多所學校和科研機構,通過把女科學家 "請進來" ,讓學生 "走出去",再把科普內容的精華 "廣播種",已讓20多萬名中學女生獲得賦能。
寄語過后,科技女生們以分組的形式上臺匯報學習成果?,F場嘉賓們聆聽著臺上女生們的認真匯報,也不禁想起了年輕時的自己,各自分享了科研成長路上的"關鍵時刻"。陳賽娟回憶了在早期科研中如何不畏艱難,勉勵女生以興趣為起點,敢于迎難而上,"面對當年國內細胞分子生物學研究剛起步的現狀,我們團隊始終努力創新,在白血病研究領域取得了很多收獲"。卡洛琳?盧格分享了自己與科研結緣的"心動時刻","我在和科學女生差不多年紀時,意識到課本中的知識也是由你我一樣的平凡人創造的,而我們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為科研難題找到答案"。舒慶艷講述了對科研保持熱愛的"空杯心態","我始終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學生,這使我能夠對科研保有長期的好奇心"。陳雯分享了海外求學經歷帶來的重要影響,"人在異鄉時,外界的期望和壓力都會弱化,你需要直面自己,找尋內心真正的渴望"。而寧克?范德馬雷爾不僅回顧了自己的科研經歷,更鼓勵年輕一代與優秀的前輩導師同行,"作為導師,我們由衷地希望青年科研者獲得更大的突破"。
在隨后的互動問答環節,科技女生們紛紛踴躍提問——從"物理難題"到"科研意義",從"如何完成科研課題"到"是否要做頂尖科學家"。科學家們從不同視角給出了真誠的回答,讓現場成為一堂生動的思維課。談及科研意義,寧克?范德馬雷爾指出:"科學不是為了知道一切,而是去探索那些沒有人能回答的問題。"舒慶艷也鼓勵女生們勇敢探索科學:"科研是一條泥濘的路,也是一條開花的路。我希望大家像植物一樣扎根,總會有屬于自己的花期。"關于"科研課題的從0到1",卡洛琳?盧格則用輕松的比喻勉勵學生勇敢開始:"有人問,‘該怎么吃掉一頭大象?'——答案是一次咬一口??茖W也是如此,只要開始,就會走得更遠。"陳雯則回應了關于"成為頂尖科學家"的困惑:"不要被‘成為頂級的標準'所束縛,其實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滿意義與激情。"這些科學家的回答不僅解開了提問者的好奇,也讓在場的每一位科技女生看到,探索未知的勇氣,正是她們未來最閃亮的"星光"。
活動尾聲,陳賽娟院士為最優秀的匯報小組頒發"星動小組"證書,"星動小組"成員也代表全體科技女生向科學家嘉賓獻花,感謝她們對科技女生賦能計劃的支持。"科技女生賦能計劃"不僅鼓勵女生們大膽擁抱科學夢想,同時也激勵著每一位支持女生的科學教育導師。正如陳賽娟院士所言:"‘科技女生賦能計劃'是在科學事業的接力賽中傳遞科學的火種,我們既鼓勵科技女生擁抱科學夢想,也對每一位幫助過她們的科學家們致以最誠摯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