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5年1月26日電 /美通社/ -- 在社會化媒體時代,企業危機大多從微博開始,通過微信的社交化傳播最后爆發為全面性的企業危機。而過去一向行之有效的通過主流媒體進行輿論肅清的措施卻逐漸失去了對危機的影響力。企業不僅迷茫于在危機后如何影響消費者,還需要為社交媒體和自媒體介入后可能引發的二次危機而心驚膽顫。
面對這一重要趨勢和變化,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于2015年1月15日在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數字時代的品牌危機管理研討會”,邀請友拓機構創始人、原奧美公關中國區首席戰略官褚文擔任主講嘉賓,結合國內傳播業十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品牌危機事件和公關案例,分析品牌管理趨勢并分享危機公關策略,和與會的60余位企業營銷高管深入探討社會化媒體時代到來對品牌危機管理引發的顛覆性影響。
主講嘉賓褚文在研討會上將三聚氰胺事件看作是過去十年里品牌危機管理的轉折點。他表示:“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將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關系打破,而從2011年起迅猛發展的社會化媒體則加速了危機事件的傳播,使得整個行業遭受了顛覆性的影響。借助社會化媒體,消費者對細節、原因探究得更為全面和深刻,這也使得企業在進行危機管理的時候更為困難、也更應該謹慎。”
“危機管理不能脫離環境”,褚文在通過對一系列危機事件的分析之后指出,在使用危機管理核心的3C原則(CARE、COMMUNICATION、CONTROL)進行危機處理時,面對負面信息多樣化特征,品牌管理者必須多樣性進行多立場的溝通。他特別提出了社會化媒體時代危機管理八項注意,從時間、人物、地點三個方面切入,分析如何在數字時代選擇意見領袖通過整合性的多渠道進行快速應對。在主題演講的最后,褚文引用巴菲特的名言 "Get it right, Get it quick, Get it out, Get it over",提醒與會者注意數字時代的8小時危機應對法則。
圍繞褚文在演講中提出的“75%的品牌危機源于企業內部”這一論點,港大ICB的楊仕名老師與聽眾一同探討了從企業內部開始危機管理的措施和渠道。結合近年港大ICB的IMAO創新營銷與組織革新研究生文憑課程,楊老師建議大家可以通過專業而深入的研修課程來提升對數字時代營銷策略的把控和認識,從而正確應對挑戰、發掘機遇。
IMAO創新營銷和組織革新研究生文憑課程的目標即是從企業內部著手,培養專精于特定行業的營銷人才。通過《營銷審計與ROI管理》、《組織架構與競爭力革新》、《創新力與企業轉型》、《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營銷》、《多樣性管理》、《營銷體驗與傳播》、《品牌領導力》和《新媒體營銷未來》這8門課程為中國品牌和企業打造能深入把握數字時代核心的營銷高管人才。與其他商業管理碩士課程不同,IMAO不僅更關注中國本土的商業環境和行業生態,同時也是亞洲唯一一個有專業方向的精準研究生文憑課程,為企業和行業培養更有針對性的商業管理人才。
在研討會最后的圓桌討論環節,為進一步發掘具有專業性和針對性的商業理念和舉措,60余位與會高管被分成兩組,與兩位主講嘉賓楊仕名和褚文就各自企業的營銷問題進行了熱烈探討。大家結合企業內部與行業大勢交流危機的預測、處理和品牌恢復,從中獲得了構建企業發展策略的全新靈感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