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5年11月23日電 /美通社/ -- 短暫大漲后,市場進入忽上忽下的盤整階段,無論主力資金怎么護盤,多空在3600點打得正歡,指數似乎隨時準備跳水。散戶們天天膽戰心驚地盯早盤午盤,唯恐錯過沖出去的賣點和沖進來的熱點。
最近市場走勢亂象叢生、熱點輪換,漲哪塊?怎么漲?幾時回跌?幾乎不能被預測。一些小散戶的做法還是比較明智:短線先出來休息一下,布局好中線,別被市場忽悠著走。
可是,全球經濟不景氣,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的情況下,市場中線還能繼續翻紅嗎?云財經認為:當然可以。
宏觀經濟不蕭條,后市走勢不會差
經濟環境的好壞關系到股市的走向,實體經濟發展穩健對股市的穩步上漲亦有相當大的作用。
股市先講錢。人民幣最近貶值壓力很大,一是因為美元加息,二是因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中間報價連續下跌,僅19日才回調5個基點。所幸,人民幣加入SDR指日可待,各方(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均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一旦人民幣正式加入SDR,將加速其國際化進程,貶值壓力自然會減少。另外,十月銀行結售匯逆差大幅度收窄,這也讓外匯供小于求的狀況大為減輕。而人民幣貶值現象的改善,可避免熱錢大規模流出。
錢的問題解決了,但2016年經濟下行的壓力還是比較大。一個是國內傳統工業面臨產能過剩,亟需整改轉型的關鍵時期。房地產支柱產業又出現結構性供需矛盾,中小城市庫存過量,一線城市開發商土地儲備量又不充足,導致市場供需失衡。如此第一二產業的不景氣將給宏觀經濟帶來巨大壓力,未來GDP增速不低于6.5%的要求意味著,國家必須采取一系列安全托底的措施。此外,國際經濟和政治環境不穩定,表現為國際大宗商品連續兩周暴跌,沖擊原材料等傳統行業,并給通脹造成下行威脅。
另外,從十月份數據來看,整體經濟不算差。首先,十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和服務業PMIA數據比較樂觀。制造業PMI是48.3,比9月提高1.1%,服務業PMI是52.0,綜合PMI達到49.9,反彈1.9%。各項PMI指數靠近50榮枯線,經濟形勢企穩,前期托底政策發揮效果。
其次,十月外匯儲備增長,環比增113.9億美元,而貿易順差則達到3932.2億元,擴大40.2%。雖然目前歐盟和日本的需求總體不足,新興市場增長也有所放緩,但中國對美國和東盟的出口保持增長,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份,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增幅是5.8%。
除此之外,11月10日,國家領導人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這體現出國家扶持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決心。
適度擴大總需求從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入手,意味著低通脹的情況下,國家仍會保持一段時間寬松的貨幣政策,降低社會融資的成本。不過,央行公布的十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是4767億元,比上月減少8523億元。積極提高企業融資規模關鍵還是在于提高企業的生產率,增加其對收益的預期。
由此可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是國家的重點。供給側管理的措施主要是產業轉型、金融改革和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產業轉型指優化產業重組,尤其國企中的僵尸企業應該及時處理,減少地方政府財政支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是2015年金融改革的目標,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創新金融產品和互聯網金融領域,提高資本的流動性是改善企業融資環境的有利措施。而提高全社會的創新能力一直是國家工作重點,20日國家領導人為《經濟學人》撰文時再次提到,“我們要通過大力推動市場化改革,盡快構建起一個大幅度增加創新驅動和消費拉動力的可持續增長新模式”。
克強指數也說明國家正在幫助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工業用電量方面,十月全社會用電量4491億千瓦時,同比下降0.2%,輕工業和重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速依然是負增長。鐵路貨運量方面,十月鐵路完成貨運量2.8億噸,同比下降16.3%;1-10月累計完成貨運量28億噸,同比下降11.9%,說明傳統工業的總體產出不高。而人民幣貸款余額最近幾個月有所回升,反映產業優化升級過程中,國家積極增加流動性,以應對第一二產業的衰退。
總體而言,各項指標顯示中國經濟已經放緩腳步,但國家治理手段依然強硬,后期經濟氣候將如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形容,即使國外一片冬天,國內也將溫暖如春。局面尚算良好,股民不應該對后市失去信心。
資金未出逃,盤整后看漲
11月18日,姚余棟表示2017年1月M2會出現斷崖式下跌,其實這只是央行根據統計模型得出的結果,并未考慮現實情況,各方應看定后市,再作定論。但從盤面看,云財經的【資金監控】并未發現資金大量出逃的現象。
首先,融資融券方面,從11月3日至20日,融資余額與融券余額差距不斷擴大,市場看多情緒比較旺盛。
近幾日多頭資金一直費盡力氣地拉住指數。17日一早,多頭就制造強勢高開,18日多空在3600點交戰,均無明顯優勢,到19日,多頭資金發出強攻,尾盤崛起上證指數直接拉出一根小陽線,20日進攻步伐放緩,盤面資金有些失衡,但總體多頭資金比較活躍,市場仍有活力。目前市場正在消化前期獲利盤,調整再所難免,但中期而言確無深跌理由。IPO重啟在即,部分資金等待打新機會,屆時徘徊的場外資金或許會再高調入場。此外,19日央行逆回購規模達到200億,這些都說明后市資金流動性會比較充裕。
從未來消息面看,17日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會繼續推進深港通,這項即將到來的利好金融改革,不僅會帶動相關股票的上漲,也會給市場注入更多國際資金。此外,2016年IPO注冊制或將確立,放寬的市場準入機制將有利于更多有價值的公司上市,從而放大市場資金流入量。
操作靠經驗不如靠數據
比起11月上旬冷門股的上漲,11月中下旬的市場正常得多,至少大盤靠藍籌權重股來維護,少量題材股帶動看多情緒,慢牛行情基本定調。
可是行情可以慢,賺錢時機可不能慢。對于小散戶而言,追漲殺跌的時機太難把握,唯一比較靠譜地還是關注數據,譬如多了解盤面資金的動向,看清市場進攻的信號,雖然沖不到前面,但也保證不落在后面。關注云財經的【資金監控】可以比大部分人提前知道市場風向,及時避免站錯隊。
使用過云財經(www.yuncaijing.com)的老股民比較推崇【盤前預測】這個欄目,因為【盤前預測】在開盤前就提前通知各路“幺蛾子”,對開盤后的走勢把握得比較準。譬如11月4日大漲前,云財經的【盤前預測】就提前兩天告訴股民要“逢低抄底”。等到12日下跌時,云財經又提前兩天發出“階段性頂部”的警報,兩輪行情都預測得很準。現在市場震蕩調整,更不能錯過任何變動的信息,指不定哪天調整到位,又迎來一輪大行情,錯失良機豈不是可惜了。
炒股靠經驗確實不錯,畢竟經驗多了,自然知道什么時候是主力在誘你入局,什么時候真的遇到一輪暴漲的開始,但依靠大數據技術似乎更加省時省心,畢竟數據挖掘技術能夠把市場上的消息都聚合起來,讓股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總好過稀里糊涂地聽風就是雨,胡亂做決策。總之,后市上漲信心仍足,散戶無需驚慌失措,盯緊消息還是能吃上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