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8年2月28日電 /美通社/ -- 由和睦家醫療及其創始人李碧菁女士共同發起的北京和睦家醫療救助基金會于近日正式通過民政系統審批,成為中國境內合法注冊的非公募基金會,屬慈善組織。該基金會的使命旨在充分利用和睦家醫療的資源將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拓展到需要幫助的人群和社區。
1997年8月26日,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家外資私立醫院 -- 北京和睦家醫院在北京市將臺路2號誕生了。從20張床位開始,經過21年的發展,和睦家醫療已經建立起涵蓋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等服務的全生命醫療體系,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島共擁有4家綜合醫院,1家專科醫院,15家衛星診所。另有4家綜合醫院正處于籌建中, 計劃于2018年投入使用。
以循證醫學為根本,不斷優化醫療服務,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培訓醫護人員輸出積極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和睦家醫療在中國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并不廣為人知的是,和睦家還一直致力于將優質的醫療資源帶給需要醫療援助的困難群體。早在2001年,和睦家醫療創始人,CEO李碧菁應邀參觀河南焦作的一個福利院,看到那里的孩子們生活條件非常艱苦 -- 擁擠的空間,較差的衛生條件,很多孩子有先天性缺陷,由于得不到及時治療,后期生病或死亡的幾率大大增加。看到福利院的那一刻,李碧菁對同行的和睦家醫護人員說:“盡管目前和睦家的病患多來自中國的中產階級和富裕階層,但我們應該探索如何用先進的國際醫療資源服務更多的人和更廣闊的地區。”
2001年起,和睦家醫療每年捐贈其年收入1%的醫療服務用于救助缺乏醫療資源的低收入困難群體。在受助對象中,有福利院的孤兒,有一線城市務工家庭,有鄉村醫生,有中國西南地區接受遠程醫療培訓的醫生,還有很多運動技能損傷的腦癱兒童。在過去的17年里,和睦家旗下醫院免費門診量超過10000例,近5000天住院天數,超過200名患者在和睦家醫院接受了免費的手術治療。
在國家“精準扶貧”方略的指引下,和睦家醫療近兩年不斷開拓“醫療扶貧”項目。根據國務院扶貧辦建檔立卡統計,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貧困戶占建檔立卡貧困戶總數的42%,患大病的和患長期慢性病的貧困人口疾病負擔重。幫助貧困人口加強疾病預防意識,科學管理慢病進而減輕醫療負擔是解決因病致貧的一個有效途徑。在這個背景下,和睦家醫療于2015年啟動了愛心醫療車項目并將這個移動診所開到醫療條件匱乏地區,為貧困群體提供體檢,宣教,癌癥普查,以及疾病診斷與治療。
2017年夏天,24位和睦家醫院的醫護人員坐上和睦家移動醫療車,與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專家一起,在寧夏五市九縣為當地民眾提供義診服務,歷經14天,為當地超過1500位婦女提供免費的乳腺癌和宮頸癌的普查,并有效地傳播了兩癌預防與治療知識。
北京和睦家醫療救助基金會在中國注冊成功后,將更好地貼近中國本土現實,開展系統性地,可持續性地醫療扶貧項目,也將在醫療教育領域進行探索。和睦家醫療創始人李碧菁表示:“醫療機構不能忘記身上的兩個責任。第一是企業責任,以患者為核心,保證安全、有效、高質量的醫療行為;第二是社會責任,積極投身醫療公益的愿景和行動。”和睦家醫療將利用基金會這個公益平臺,回饋社會,點亮生命,溫暖人心。